"「氣候服務」(Climate Service)是將氣候研究、監測、模擬所得到的科學資訊轉化為可實行的服務,協助社會更適切的因應及掌握氣候風險與機會。"
2019年6月18日 星期二
2019年5月10日 星期五
綠化中小企業 APEC出招了!
"APEC當前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持續建立一套新的量化指標 (indicators),來衡量「綠色中小企業」。其中,主要從2個思考方向出發:(1) 企業本身如何減低其負面的環境影響 (2) 企業如何創造正面的環境效應 。"
(圖片來源: APEC PERU 2016 on flickr, CC BY-NC-ND 2.0)
文/楊宗翰
談到亞洲區內最重要的經濟會議,大家可能會不約而同地聯想到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EC)。但不說讀者可能不知道,APEC裡最具有經濟影響力的角色,其實是中小企業,占區域全體企業數量的97%。
然而,中小企業的影響力並不局限於經濟上的發展。最近OECD在近期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小企業因善用商業模式,成為當前綠色科技創新中,最重要的推進者之一。但是另一方面,由於一向缺乏專責法規與適當監管,中小企業在營運上,卻造成了APEC區域內60-70%的環境污染量。要如何「綠化」中小企業,成為APEC重要任務之一。
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缺電之夏系列四:雷聲大卻雨點小,台灣綠能融資卡在哪?
"在低利率時代,太陽能其實是很好的「養老產品」!因為等20年到期後,電站還是可以繼續營運,只是跟台電採購合約到期而已,它的發電效率可能差一點,但一定不會虧本! "
![]() |
圖:台達台南廠屋頂的太陽能板(來源) |
去年歷經政權轉移的台灣,在新政府上台後喊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比重提高到20%的目標(2016年為4.8%),希望到時候創造515億度的綠色電力。但業界多次抱怨相關的綠能融資不到位,究竟問題出在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與IC之音竹科廣播電台合作節目「氣候戰役在台灣」,邀請在台最早切入綠能融資和太陽能電廠的「中租能源開發公司」副總經理陳瑞興現身說法,到底投資綠能發電是不是一門好生意?有什麼難以跨越的融資障礙?讓我們一起搞清楚、弄明白!
節目主題:「碳金融是啥碗糕?」系列三 綠能融資大不易?到底卡在哪?
受訪者:中租能源開發公司副總經理 陳瑞興(以下簡稱陳)
主持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 高宜凡(以下簡稱高)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為何企業主齊聚巴黎氣候會議?
"當初的石油危機,催生了今日檯面上許多的節能品牌,但到今日都沒有再更多的進步。但若是要將升溫控制在2℃以內,碳密集度下降幅度,從今天開始到2050年,就不能只降個位數,至少要再下降64% 。"
當「雷諾-日產」聯盟的董事長Carlos Ghosn、與BMW集團的董事Peter Schwarzenbauer兩人,選擇共同出席一場活動,可以猜想一定是有什麼共同利益,超越汽車業彼此的競爭關係;而若Google的Gary Demasi以及Facebook的Bill Weihl,在同場活動也連袂現身,更多在物聯網的想像,也許跟著飛揚。如果在會場裏穿梭的,除了他們之外,還包括像是台達集團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先生、台達電子董事長海英俊先生、施耐德電機的董事長兼執行長Jean-Pascal Tricoire、ABB的執行長Ulrich Spiesshofer、聯合利華的執行長Paul Polman、安盛的副執行長Philippe Derieux,以及其他上千位的企業代表和高階經理人等,這樣的盛會,就算兩年出現一次,都算是非常稀有的事,卻即將就在巴黎街頭發生。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遠見、決心、策略 減碳又拚經濟的丹麥能源轉型
立即採取積極大膽的減碳政策,只會對全球經濟成長率造成 0.06 % 的衝擊,但越晚行動,氣候風險和經濟衝擊將會越高。
![]() |
圖:丹麥的離岸風力發電。(Source:United Nations Photo flickr, CC BY-NC-ND 2.0) |
文/賴慧玲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台達環境獎學金得主)
立冬已過,冬天卻姍姍來遲,提醒我們全球暖化步伐的不曾停歇。去年9月底至今年春季末,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 (IPCC) 陸續發表第五次評估報告中,第一、二、三工作小組的報告,分別陳述氣候變遷之科學事實、衝擊調適與減緩策略;十月份,全球氣候變遷科學家們再齊聚丹麥哥本哈根,綜合各工作小組重要成果,於11月2日發布「綜合報告」 (The Synthesis Report)。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繼續「看見台灣」:綠色經濟的可能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綠色經濟倡議」 ,期待經濟面向能將以下考量納入:改善人類福祉、照顧社會公平、避免自然資源消耗及控制環境風險。
影片:空拍攝影師楊亞祖貝彤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拍攝的綠色經濟概念影片。
文/吳岱芝(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編輯)
如今,氣候變遷已經成為老生常談,人們對怪異天氣現況也越來越習以為常。異常氣候下農產品不穩定生長收成而導致價格波動、極端氣候影響班機起飛、許多自然資源的供應也因環境因素影響、造成各種經濟損失…等。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企業、公司、機構與這些自然環境因子危機沒有關係,那就錯了,住在城市中的我們享受便利之餘,竟不知自然資源無形中在你辦公室、家裡、逛街血拚、享受美食中一點一滴消耗。但我們能做些什麼兼顧經濟及環保?
影片:空拍攝影師楊亞祖貝彤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拍攝的綠色經濟概念影片。
文/吳岱芝(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編輯)
如今,氣候變遷已經成為老生常談,人們對怪異天氣現況也越來越習以為常。異常氣候下農產品不穩定生長收成而導致價格波動、極端氣候影響班機起飛、許多自然資源的供應也因環境因素影響、造成各種經濟損失…等。
如果你認為自己的企業、公司、機構與這些自然環境因子危機沒有關係,那就錯了,住在城市中的我們享受便利之餘,竟不知自然資源無形中在你辦公室、家裡、逛街血拚、享受美食中一點一滴消耗。但我們能做些什麼兼顧經濟及環保?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歐巴馬的能源效率大作戰
「讓我們在下個20年,把家中與企業浪費掉的能源減半。」具體來說,歐巴馬宣示要在「2030年之前,能源生產力加倍!」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提升能源效率」是減少能源使用的積極手段。一直以來,經濟部努力輔導工廠、服務業推展許多自願節能與提升能效計畫;過去幾年能源局又補貼民眾購買節能電器,也是要加速汰換老舊的耗能電器。這當中有種十分重要的策略,國人卻很陌生,那就是「設定能源效率標準」,而這是美國政府近年來正雷厲風行的政策。
美國總統歐巴馬第二任期的能源政策中,特別強調著綠能與「能源效率」。2013年2月的國情咨文,歐巴馬揭示他的新目標:「讓我們在下個20年,把家中與企業浪費掉的能源減半。」具體來說,他們要在「2030年之前,能源生產力加倍!(以2010年為基準)」透過設定建築與電器的能效標準,至少能削減30億公噸碳排放,相當於美國能源部門每年碳排的半數。另外,也將延續上個任期以聯邦所屬辦公大樓為優先的建築節能政策,加強推廣商用、工業與集合住宅減少能源浪費,比2020年提高能源至少20%。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 |
歐巴馬總統的氣候與能源政策藍圖中,有關能效的部分。 (全本請見) |
「提升能源效率」是減少能源使用的積極手段。一直以來,經濟部努力輔導工廠、服務業推展許多自願節能與提升能效計畫;過去幾年能源局又補貼民眾購買節能電器,也是要加速汰換老舊的耗能電器。這當中有種十分重要的策略,國人卻很陌生,那就是「設定能源效率標準」,而這是美國政府近年來正雷厲風行的政策。
美國總統歐巴馬第二任期的能源政策中,特別強調著綠能與「能源效率」。2013年2月的國情咨文,歐巴馬揭示他的新目標:「讓我們在下個20年,把家中與企業浪費掉的能源減半。」具體來說,他們要在「2030年之前,能源生產力加倍!(以2010年為基準)」透過設定建築與電器的能效標準,至少能削減30億公噸碳排放,相當於美國能源部門每年碳排的半數。另外,也將延續上個任期以聯邦所屬辦公大樓為優先的建築節能政策,加強推廣商用、工業與集合住宅減少能源浪費,比2020年提高能源至少20%。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打破悶經濟 莫忘綠成長
「我拒絕宣告,當地球交付給你們這一代以後,是一顆難以修復的行星」─ 歐巴馬
文/張楊乾 (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本文同步刊登於2013.6.23出刊的聯合報元氣周報)
![]() |
2011年索馬利亞嚴重旱災,避難營的婦女孩童正準備領取食物飲水。(Source: United Nations Photo)
|
今年台北市的酷夏,著實令人難以忍受,走幾步路到室外吃個午餐,都很難不是一身濕汗回辦公室。走路都如此,何況是跑步,所以像台灣極限長跑健將林義傑,選在這個時節,挑戰戈壁灘3,200公里 的路程,除了表示他的體力有過人之處外,也顯示他對喚起民眾珍惜水資源一事,真的很執著。
林義傑若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順利由蒙古貝爾湖,穿越戈壁跑到長城西端嘉裕關的話,則連同之前穿越撒哈拉沙漠與中亞絲路,或將是以徒步穿越全球三大缺水區的第一人。畢竟當年旭烈兀所率蒙古大軍到達敘利亞後,面對埃及時吃了敗仗,沒能進入非洲,而為了水資源而跑的台灣極限運動員,反為人類寫下了歷史。
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
小而美的日本節能產品
日本節能經濟的觸角延伸到過往沒有想像過的領域...現今推動節能的最大動力恐怕不是非核也不是環保而是賺錢!
文/宋竑廣 (文字工作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影片:日本產業展中,「不用電自動門」的示範,產品介紹請見此連結。
自從接觸環保論述以來,常常聽到綠色經濟這四個字,但對於其內涵,總有不太近身的感覺,例如德國因為風能太陽能創造了許多工作機會,但因為台灣再生能源不發達,網路上謠傳的非議又多,於是出去做非核演講時,希望能給聽眾一些,相對上簡單、台灣比較有機會做的例子。
由於可以講的東西太多,顧慮到時間有限又要好消化的關係,講節電產業優先於再生能源產業,並且從近身的例子開始,首先是門、窗,介紹不用電自動門,希望大家少用電動自動門,據廠商估計,因為用電自動門除電費外還需要維修費,在日本使用前者,十年下來會比後者節省71萬日圓的花費,換算起來一年節省兩三萬台幣,何樂而不為?這儘管是日本的產品,但技術難度低,只是滑輪加機械的構造,一般小公司也能參與這個市場。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因應電價上漲與法規要求 日本企業開創能源新章
"在不久的將來,日本企業降低能源成本,動機不再是自利的降低能源成本而已,還是政府要求下不得不做的強制動作。"
經歷了兩年的節電之夏,並因應2012年底以來,進口燃料成本隨日圓貶值增加的現狀,日本多家工廠、公司,與電力公司,都展開各式各樣的新能源與節能對策。
據日經BP網報導 [註1],富士通公司正在進行微電網實驗,透過太陽能板與蓄電池的設置,以及準確的用電預測,不僅滿足該樓層兩成的電力需求,也可活用電價較低的夜間蓄電,多方降低用電成本,在去年底已實證了高峰用電量降低23%的效果。
文/宋竑廣
![]() |
住友電工2012年完成世界最大的集光式太陽能發電(CPV),同時設置儲電系統,供應用電大戶使用。(圖片出處:住友電工) |
據日經BP網報導 [註1],富士通公司正在進行微電網實驗,透過太陽能板與蓄電池的設置,以及準確的用電預測,不僅滿足該樓層兩成的電力需求,也可活用電價較低的夜間蓄電,多方降低用電成本,在去年底已實證了高峰用電量降低23%的效果。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藍色經濟 解決地球的困境
影片/由零排放基金會製作,介紹藍色經濟之短片。 (uploaded to YouTube by TheBlueEconomy)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原題為《解決地球的困境》,發表在《藍色經濟:我的零浪費小革命》推薦序pp.12-15)
記得我剛到基金會任職時,曾在網路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瓶裝水的罪惡,你喝不出來》的文章,主旨在揭露一罐瓶裝水背後,其所消耗的化石能源十分驚人。後來這篇文章獲得許多的迴響,並也藉由主流媒體的跟進報導,使國內對瓶裝水或杯水泛濫的情況,開始產生關注。
不過,如果那時候我就看過由剛特鮑利所寫的《藍色經濟Ⅱ我的零浪費小革命》,或許我的話就不敢說得這麼滿了。
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綠色財務 節能也省荷包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原題為《綠色財務,節能也省荷包》,發表於2012年6月出版的「管理雜誌」第456期pp.145-147)
馬政府的油電雙漲政策,推出後飽受外界批評,反覆的決策過程,也讓人質疑其專業程度與溝通能力。然而,這畢竟是邁向能源價格合理化的重要一步,由立法系統所主導的電價三階段調漲,讓整件事看似有了下台階,但台灣社會仍對低廉的能源價格成癮,卻是不爭的事實。
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經濟不景氣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作法

文/柯佳吟(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特聘博士後研究員)
還記得2010年10月於名古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嗎?
當時,世界各國政府紛紛簽署了雄心勃勃的保育目標:至2020年時,世界陸地與海洋的保護面積須分別達17%和10%。此外,國際間需要達成三項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發展,包括有制訂新的生物多樣性公約10年策略計劃、資源調動策略以增加支持生物多樣性的發展援助,以及一個新的國際協議用以評定共享地球資源的好處。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各國政府必須大幅增加其預算以進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但就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機,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地球高峰會落幕 永續仍需努力
文/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聯合國地球高峰會特派員)
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二十年再度召開,然而大多數人都感到,會議成果並沒有等待20年的價值。這份名為《我們希望的未來》(The Future We Want) 列出 283條永續行動的項目,大多是原則性的宣示,少數擁有進度時程,也是等到既有公約與聯合國永續委員會年會中決定,而具體達成目標更是稀少。
雖然名為高峰會,Rio +20 的談判文本早在會議開始前便以全數底定,巴西政府為了避免爭議與難產,堅持不在三天峰會中重啟談判。正因為如此,眾人瞭解會議尚未開始便已註定「失敗」,場內外的失望氣氛久久不散。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台灣的下一站 真的會幸福嗎?
影片/OECD為「美好生活指數」製作的說明影片。(影片出自OECD的Youtube頻道)
文/趙家緯(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綠盟能源與氣候變遷小組召集人)、張瓊婷(英國約克大學環境經濟學博士)
長久以來,GDP被視為衡量社會進步與否的最終指標,然而其重『量』不重『質』的侷限,是長久以來國內外關心永續發展人士屢屢倡議的論點,我們亦欣見在本次的總統大選中,各候選人對此均有認知,而連任的馬總統亦提出將要求主計處提出『國民幸福指數』。根據報導 (註1),主計處亦將依循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去年度所提出的「美好生活指數」(Your Better Life Index),作為台灣幸福指數的參考。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掌握全球能源創新 應即刻行動

文/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曾參與IPCC報告撰寫,長期投入環境與能源議題的美國伍德羅 ‧克拉克(Woodrow Clark)博士,日前來台參加觀選團。受到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中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多個環保團體的邀請,Clark博士特別在大選過後一日,在《全球能源創新》講座上,分享他對能源科技、永續政策的觀念。
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綠能革命 進行式

圖/聯合國秘書長2009年參訪中國西安的一處能源研發設施,中國在太陽能產業卓然有成,已躍居全球第一大輸出國。(照片由 United Nations Photo分享於Flickr,依CC BY-NC-ND 2.0創用原則使用)。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本文原發表於綠雜誌第十三期)
由名導演奧立佛史東(William Oliver Stone)所執導的電影:《華爾街-金錢萬歲 (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將經典資本主義大片《華爾街》場景,帶進了正面臨2009年全球經濟衰退的證券交易所中。片中由西亞李畢佛(Shia LaBeouf)飾演的角色,努力地四處為綠色能源找尋資金挹注,每當有人問起他的動機,想知道他是不是環保份子,他一律都是回答:「我是為了獲利。」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德班場外花絮:參與COP17 台灣分享低碳經濟經驗

文/謝雯凱(低碳生活部落格德班氣候大會特派員)
經過細心籌備,工研院12月8日中午在COP17舉辦一場名為「動員企業邁向低碳經濟 ( Mobilizing Business for the Low Carbon Economy)」的周邊會議,會中由兩位學者分享我們透過科技與法律層面促進綠能經濟的台灣經驗。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