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美國碳交易立法為何失敗?
圖/近年來美國國會兩黨對於環境立法的投票已走向兩極化,此表表示 Democartic 民主黨參議員、GOP共和黨參議員在國會中投票支持環境法案的人數,兩者差距極大。(Source: Theda Skocpol )
文/劉仲恩 (台達電子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
當歐巴馬2008年勝選,民主黨同時掌握參眾兩院多數,美國環保人士都歡欣鼓舞,以為期待已久的黃金機會終於來臨,美國終於可以擺脫小布希時期對全球暖化議題的不聞不問。2009年中,碳交易法案 (Waxmen-Markey Act)正式上桌,在一番折衝之後,以219:212的些微差距在眾議院通過,可惜事與願違,民主黨無法在參議院取得60票的門檻,碳交易法案最後胎死腹中。
接下來的兩年,美國在環境政治上惡耗連連,2010年期中選舉,保守的共和黨在眾議院取得多數,許多共和黨人甚至是極端的暖化懷疑論者,以至於2012年歐巴馬競選連任時,完全不願提及暖化相關的政策,抗暖化行動在選舉時成了不折不扣的票房毒藥。
文/劉仲恩 (台達電子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
當歐巴馬2008年勝選,民主黨同時掌握參眾兩院多數,美國環保人士都歡欣鼓舞,以為期待已久的黃金機會終於來臨,美國終於可以擺脫小布希時期對全球暖化議題的不聞不問。2009年中,碳交易法案 (Waxmen-Markey Act)正式上桌,在一番折衝之後,以219:212的些微差距在眾議院通過,可惜事與願違,民主黨無法在參議院取得60票的門檻,碳交易法案最後胎死腹中。
接下來的兩年,美國在環境政治上惡耗連連,2010年期中選舉,保守的共和黨在眾議院取得多數,許多共和黨人甚至是極端的暖化懷疑論者,以至於2012年歐巴馬競選連任時,完全不願提及暖化相關的政策,抗暖化行動在選舉時成了不折不扣的票房毒藥。
2012年4月29日 星期日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別被GDP唬了 看看污染的外部成本!

文/劉仲恩(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團)
在經濟學的第一堂課中,我們學到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活動的主要指標,GDP原本只是用來估算國家經濟的總產出,卻常常被引伸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福利水平,每到選舉季節,政治人物都會喊出響亮口號,提出追求更高的經濟成長率的計畫。
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誰,偷走了歐洲人的碳?
文/劉仲恩(台達電子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
歐盟碳交易市場(EU ETS)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平台,每天都有數量龐大的碳權在這個平台上進行買賣,各國政府期望透過市場機制,可以將減碳成本作最有效率的分配,以最經濟的方式達到預期的減碳效果。
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拚連任 歐巴馬再提能源藍圖
文/劉仲恩(台達電子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
隨著石油價格飛漲,能源安全再次成為美國國內政治的話題。美國總統歐巴馬三月底在喬治城(Georgetown)大學演講時提出了新的能源藍圖,計畫在2025年之前減少美國3分之1的石油進口,他說美國僅僅擁有全世界百分之2的石油存量,卻使用了全世界百分之25的石油,為了增進能源安全,除了發展清潔能源別無選項。
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綠色嘻哈新勢力 唱出低碳饒舌歌

文/劉仲恩(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群)
嘻哈跟低碳能有什麼交集嗎?
嘻哈樂(Hip Hop)本來是美國黑人對於社會壓迫的宣洩管道,大家的刻板印象可能來自於那些充斥著黑幫、毒品、性與暴力的MV。其實嘻哈歌手大多不是幫派大哥,也有為數不少的人努力用嘻哈樂來唱出社會問題,試圖改造這個世界。近年來,隨著地球環境日益惡化,許多嘻哈歌手也把焦點轉向環境議題,一股綠色嘻哈新勢力正在萌芽。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加州氣候公投 石油公司對決綠色經濟
影像/由石油公司所贊助的加州公投廣告,他們希望在失業率降至5.5%前,能公投凍結加州已通過的《全球暖化解決法案(AB32)》
文/劉仲恩(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團)
美國期中選舉將至,這場選舉攸關歐巴馬後半任期的施政,隨著全球暖化在美國成為壁壘分明的政治議題,大選結果自然也會影響到美國國內能源與氣候法案的進程。大選之外,加州的23號公投案(Prop 23)也是值得關注的一個環保風向球。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隆柏格 變心了

圖/知名的暖化懷疑論者隆柏格,近日改變以往論調,主張應大力投資低碳能源來對抗暖化。(Matthew McDermott上傳至Flickr共享)
文/劉仲恩(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團)
還記得三年前寫過《暖化?別鬧了!》那位作者隆伯格(Bjorn Lomborg)嗎?這位世界知名的暖化懷疑論者最近改弦易轍,在月初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他表示「全球暖化確確實實是一個人類當前面臨最嚴峻的挑戰」,在下個月即將出版的新書當中,他說道全球社會每年應該投入數百億美元的資金來應對全球暖化,這樣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近來在全球暖化輿論圈裡激起了一陣漣漪。在仔細檢視隆伯格的最新作品之前,讓我們先來複習他這些年來的豐功偉業。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菸草、石油與全球暖化
影片/美共和黨參議員殷霍夫(Jim Inhofe)在剛落幕的第四屆年度氣候懷疑論大會發言
文字/劉仲恩(低碳生活部落格青年志工寫手團)
在人類現代文明的歷史裡,總是有一群人致力於掩飾各種環境與健康風險,他們說吸煙對肺沒影響、用DDT殺蟲最健康、酸雨很安全、臭氧層破洞不需大驚小怪,當然,全球暖化在他們眼裡從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大家都希望這些是真的,只可惜經驗告訴我們,人類對環境風險瞭解還很少,總是在發現事態嚴重之後,才花上加倍的力氣亡羊補牢。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拿暖化嚇人 民眾易生反感
影片/美總統歐巴馬在地球日發表的演說,以較正面的論述來談綠能革命
文字/劉仲恩(低碳生活部落格青年志工寫手團)
隨著氣候研究的進展,人類社會對於暖化的科學知識越來越豐富,當今學界雖然有少數質疑者,絕大多數的科學家都認為全球暖化由人類造成,而且影響深遠需要立即採取行動。
相對起科學界的共識,一般民眾對於暖化的態度卻大相逕庭。以美國為例,耶魯大學的Anthony Leiserowitz博士在今年初作了調查(*1),相信全球暖化正在發生的比例,從2008年的71%,下降到57%。相較於美國,歐洲對於抗暖化的相對比較積極,但是由於經濟危機的衝擊,根據2009年的調查,僅有18%的歐洲人認為全球暖化是世界上最緊迫的問題,落後於貧窮問題和經濟危機,跟上次調查的30%相比更下降了不少(*2)。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忽略暖化可能 代價高昂
影/How It All Ends
文/劉仲恩(低碳生活部落格青年志工寫手團)
近日來全球暖化議題持續發燒,媒體上有關暖化的報導如過江之鯽,從冰川消失、海水上昇到颱風頻率增加,一直到牛羊放屁、蜜蜂消失、蚊子大軍來襲等,突然間都跟全球暖化扯上了邊,原本不知情的民眾,現在也都對暖化議題琅琅上口。前陣子科學界發生了氣候門醜聞事件,懷疑論者抓到了科學家的小辮子窮追猛打,有些人對氣候科學感到困惑,也開始動搖自己對於全球暖化為科學事實的信念。
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氣候門醜聞 是抺黑還是真相

近日來,氣候變遷科學界可謂風風雨雨。先是在去年哥本哈根氣候會議(COP15)開議之前,有駭客入侵英國東英格蘭大學氣候變遷研究中心的電腦,竊取了上千封電子郵件,並宣稱該中心的主任菲力普˙瓊斯(Philip Jones)刻意竄改數據以誇大全球暖化的嚴重性,暖化懷疑論者甚至將此事件與美國水門案(Watergate)相比,稱之為氣候門事件(Climate Gate)。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