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暖化懷疑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暖化懷疑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川普大砍預算和人力!美國環境前景堪憂

"「環保署在預算經費與人事編制上早已『瘦身』多年,新預算案擺明要拿走我們最後僅存的食糧!」全美環保署總工會理事長歐格萊迪(John O'Grady)語氣沈重地說。"
川普挑選的新任環保署署長Scott Pruitt,過去就是有名的「氣候懷疑論者」。(來源:美聯社/Susan Walsh

文/王一方

全世界最狂的總統--川普又出手了。

稍早公布的美國政府2018年度預算提案,堪稱是有史以來最不友善環保的一次預算案!這份名為「美國優先」的預算案中,環境保護署(EPA)的預算被大砍31%(幅度達26億美元),往後得裁撤1/4職員,而且受牽連的不僅是研發部門,包括汙染清理、能源之星(Energy Star)等逾50項計畫,都受到影響。

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質疑暖化 成媒體顯學

暖化懷疑論者精準地掌握媒體的需求,立論即使見樹不見林,卻仍收有不錯的傳播效果。如圖表裏是北極海冰的面積,整體而言是向下的,但懷疑論者不會放棄每次冰層面積彈升的常態作文章。

(資料來源:SkepticalScience)

文/張楊乾(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本文同步發表於2013.09.22出刊之聯合報《元氣周報》)

立於1988年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將於本月27日公佈第五份氣候評估報告(AR5)。這份結合全球上千位科學家進行同儕審查,並採用目前科學家所知,可信度最高的氣候電腦模式分析所產出的報告,理應要受到全人類的重視,然而在媒體上所呈現卻恰恰相反,報告還沒出來,批評聲先至。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杜哈氣候會議:天災頻仍 美國民眾更相信氣候變遷

圖/耶魯大學氣候變遷傳播計畫主持人Anthony Leiserowitz (謝雯凱攝)
       文/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COP18特派員)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後,美國民眾的氣候變遷意識立即減退,直到最近兩年,不相信氣候變遷正在發生的民眾明顯下降,相信者則上升。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18期間,耶魯大學氣候變遷傳播計畫主持人 Anthony Leiserowitz122的一場發布會上表示,這個趨勢反映了2011年後美國本土極端氣象事件頻繁,民眾開始感受到切身相關,不再認為氣候變遷是北極與遙遠國度才會發生的事情。

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是16年未升溫 還是已升溫61年

圖說:若僅參考過去十六年地球均溫的變化,似乎看不出暖化的趨勢,但只要把時間稍稍拉長至六十年,很明顯就能看出,人類目前所面臨氣候的困境。圖中紅色柱代表聖嬰年、藍色柱代表反聖嬰年、灰色柱代表一般年份、紫色區域則是最常被暖化懷疑論者,所誤導的數據區。 (圖片來源:The Washington post)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本文改寫自十月二十八日出版的《聯合報元氣周報》同名文章)

  國每日郵報在月初時,刊出了一則由大衛羅斯(David Rose)所撰寫,關於暖化已停止十六年的科普文章,這篇外電也被聯合報的編譯相中而報導。新聞裏主要提到,英國氣象局(UK Met Office)在今年稍早,悄悄地發佈了一份研究,研究裏顯示從1997年到2012年,全球的溫度其實是下降的,並不如大多數科學家所稱,暖化持續在進行中。
 
 這樣的數據,當然在內容上也要作平衡報導,以表示文章是公正客觀的。於是支持暖化的科學家,在內容裏就扮演了作弊被抓,卻死不認錯的角色。他們只發表了「數據要看長期的趨勢,而不是只看近這幾年就下定論」這類,一點都不具說服力的回應。

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

坎昆氣候會議:冷得半死 還在談判抗暖化?

 圖/今年出席坎昆氣候會議的各國元首不多,媒體的熱度也少了許多。圖中為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龍(張楊乾攝)
 文/張楊乾(低碳生活部落格坎昆氣候會議特派員)

 (離坎昆大會表定結束時間,還有22個小時)

 去幾天,台灣各地籠罩在十度以下低溫,加上電視機裏北方國家紛傳大雪的畫面,很難讓人相信全球各國環境部長,現正聚在墨西哥集會討論,要如何阻止全球暖化加速。不過,這次在坎昆舉辦的年度氣候會議,各國元首來得不多,且大部份時間還在收拾去年哥本哈根會議失敗的殘局,在本來就預估成果不會太多的情況下,媒體報導的興趣其實並不太大。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美大選登場 氣候科學恐難敵石油獻金

P101110PS-0991
 圖/美總統歐巴馬正準備登上空軍一號,十一月二日舉行的期中選舉,對他的聲望將是嚴苛的考驗(照片來源: Obama White House Flickr)
 文/周盈成(自由新聞工作者)

 國期中選舉將在11月2日舉行,一般預料共和黨將大勝,這對於對抗全球暖化不是好消息。最近更有調查揭露,BP等多家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的歐洲企業,「有系統地」資助阻擋氣候法案及否認人為氣候變遷的參議員參選人。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加州氣候公投 石油公司對決綠色經濟


 影像/由石油公司所贊助的加州公投廣告,他們希望在失業率降至5.5%前,能公投凍結加州已通過的《全球暖化解決法案(AB32)》
 
 文/劉仲恩(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團)

 國期中選舉將至,這場選舉攸關歐巴馬後半任期的施政,隨著全球暖化在美國成為壁壘分明的政治議題,大選結果自然也會影響到美國國內能源與氣候法案的進程。大選之外,加州的23號公投案(Prop 23)也是值得關注的一個環保風向球。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隆柏格 變心了

CNN / You Tube Debate on Climate Change
 圖/知名的暖化懷疑論者隆柏格,近日改變以往論調,主張應大力投資低碳能源來對抗暖化。(Matthew McDermott上傳至Flickr共享)
文/劉仲恩(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團)

記得三年前寫過《暖化?別鬧了!》那位作者隆伯格(Bjorn Lomborg)嗎?這位世界知名的暖化懷疑論者最近改弦易轍,在月初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他表示「全球暖化確確實實是一個人類當前面臨最嚴峻的挑戰」,在下個月即將出版的新書當中,他說道全球社會每年應該投入數百億美元的資金來應對全球暖化,這樣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近來在全球暖化輿論圈裡激起了一陣漣漪。在仔細檢視隆伯格的最新作品之前,讓我們先來複習他這些年來的豐功偉業。

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

氣候門 不是醜聞 是抺黑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

 件者:菲利浦.瓊斯
  時間:1999年11月16日星期二 下午13時31分15秒

  親愛的麥可和馬爾康:

 …我已經把麥可所提供的溫度圖上,在最後二十年加上了真正的溫度趨勢(舉例:從1981年起算)、凱斯的圖則是從1961年作了調整,修正了溫度下降的趨勢。
 
 祝好
 菲利浦                          」

 這封1999年寄出的電子郵件(*1),加上其他過去十三年來,大約一千多封氣候專家彼此的通信內容,在2009年被電腦駭客由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UEA)氣候研究中心(CRU)伺服器內盜出,並廣寄給媒體及公佈在網路上。這些被精心挑選出的郵件,大多都是由檯面上知名的氣候科學家所撰寫,然而信件內容要不就是有發信者對目前的暖化數據不具信心,或顯示有學者企圖利用學術門閥力量,打壓其他反暖化的學者。毫無意外,這些信件立刻被暖化懷疑論者(Climate Sceptics)大肆炒作,媒體並把它冠名為「氣候門醜聞(Climategate)」。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公告】氣候權威開講暖化懷疑論 歡迎企業界報名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

 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共同得主、也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成員史奈德教授(Stephen H. Schneider)及泰瑞茹教授(Terry L. Root),即將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等國內多個團體邀請下,於六月中旬造訪台灣。兩人除將在台灣參與多場演講及座談外,並將受邀在六月十五日(Tue.)下午14:30於台達內湖企業總部,針對暖化懷疑論等相關議題,與台灣關注此議題的企業界人士展開對話。該場針對企業界的演講自即日起展開報名,但因座位有限,有興趣的企業請儘速把握機會。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菸草、石油與全球暖化

 
影片/美共和黨參議員殷霍夫(Jim Inhofe)在剛落幕的第四屆年度氣候懷疑論大會發言
文字/劉仲恩(低碳生活部落格青年志工寫手團)

 人類現代文明的歷史裡,總是有一群人致力於掩飾各種環境與健康風險,他們說吸煙對肺沒影響、用DDT殺蟲最健康、酸雨很安全、臭氧層破洞不需大驚小怪,當然,全球暖化在他們眼裡從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大家都希望這些是真的,只可惜經驗告訴我們,人類對環境風險瞭解還很少,總是在發現事態嚴重之後,才花上加倍的力氣亡羊補牢。

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莫拉克颱風、全球暖化和《±2℃》

 (編按:低碳生活部落格於五月六日刊出《台大教授:莫拉克降雨多 與暖化關係不大》一文後,文中所報導的台大張智北教授曾多次來信就文中的科學論證作更完整的說明,部落格也已在原文裏加以補充更新;另外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在該文發表後也主動來文回應,部落格也將其文命名為《柳中明回應:「莫拉克降雨多 與暖化無關」》後發表。張智北老師上周在看到柳老師回應後,再度來文回應柳老師的看法,以下文章為張智北老師來信原文。低碳部落格希望藉由學者彼此討論,能讓大眾對氣候變遷的議題能有更多了解,並能激發更多在暖化科學上的思辯)

 文/張智北(台大大氣系國科會研究講座教授、世界氣象組織熱帶氣象委員)

 謝柳中明教授對我的演講提出的討論﹐和解釋「正負2度C」電影。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嘗試說明為什麼我們在呼籲對氣候災害重視的時候﹐不能違反科學原則。以下討論分(A)(B)(C)三部份﹕

 (柳教授的統計命題邏輯倒置﹐有些讀者已在低碳中時聯播網點明指出﹐這裡就省略不談。)

2010年5月14日 星期五

柳中明回應:「莫拉克降雨多 與暖化無關」

 (編按:低碳生活部落格於五月六日刊出《台大教授:莫拉克降雨多 與暖化關係不大》一文後,正在美國研修的柳中明教授主動來信回應,他並希望以此課題,促成大眾對氣候變遷影響台灣的科學熱誠。)

 文/柳中明(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對「莫拉克降雨多 與暖化是否有關」這個課題的討論,可以統計的檢驗問題視之:

 虛無假設(Null Hypothesis) H0: 莫拉克降雨多是因為暖化造成
 對立假設(Alternative Hypothesis) H1: 莫拉克降雨多與暖化無關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台大教授:莫拉克降雨多 與暖化關係不大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2010.05.11/05.13 補充張智北教授來信)

 車開進五月的瑪雅村,很難不被路旁一張張橫掛的紅色布條所吸引。布條內容從預告今年布農族的射耳祭、鄒族的河祭、一直到在村內跑跳的國中生考上高雄女中,全都透過紅布條跟來往的村民分享。特別現在還是水蜜桃的產季、也是螢火蟲大發生的季節,民宿逐一點燈、水果攤掛牌營業,就連進村前新修的泊油路,都讓人感受到原住民村落旺盛的活力。

 但在八個月前,這裏的村民曾在莫拉克颱風帶來的滂沱大雨中,驚恐地聚在避難處所不住地禱告。莫拉克颱風灌入的大水與土石,不只奪走鄰村族人的性命,也將村內聯外道路全數摧毀。全村居民瞬間成了氣候災民,逐一被直昇機接出安置在軍營;村民要到翻開報紙才知道這次的災情有多慘重,並聽學者說這次颱風正是氣候變遷的鐵證。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拿暖化嚇人 民眾易生反感


 影片/美總統歐巴馬在地球日發表的演說,以較正面的論述來談綠能革命
 文字/劉仲恩(低碳生活部落格青年志工寫手團)

 著氣候研究的進展,人類社會對於暖化的科學知識越來越豐富,當今學界雖然有少數質疑者,絕大多數的科學家都認為全球暖化由人類造成,而且影響深遠需要立即採取行動。

 相對起科學界的共識,一般民眾對於暖化的態度卻大相逕庭。以美國為例,耶魯大學的Anthony Leiserowitz博士在今年初作了調查(*1),相信全球暖化正在發生的比例,從2008年的71%,下降到57%。相較於美國,歐洲對於抗暖化的相對比較積極,但是由於經濟危機的衝擊,根據2009年的調查,僅有18%的歐洲人認為全球暖化是世界上最緊迫的問題,落後於貧窮問題和經濟危機,跟上次調查的30%相比更下降了不少(*2)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如果,你是《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的讀者…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

 你對以下關於第五章:「哎! 暖化問題不在減碳而已」的討論,或許說是更正,會感到有興趣。

 在這個章節裏,芝加哥大學的李維特(Steven D. Levitt)教授和資深記者杜伯納(Stephen J. Dubner),走訪了智權創投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並引用了該公司的專家包括麥沃德(Nathan Myhrvold)、伍德(Lowell Wood)、卡爾戴拉(Ken Caldeira)、萊瑟姆(John Latham)等等的說法,認為全球若靠目前對抗暖化的方式,既太少、且太遲、還太樂觀。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忽略暖化可能 代價高昂


 影/How It All Ends
 文/劉仲恩(低碳生活部落格青年志工寫手團)

 日來全球暖化議題持續發燒,媒體上有關暖化的報導如過江之鯽,從冰川消失、海水上昇到颱風頻率增加,一直到牛羊放屁、蜜蜂消失、蚊子大軍來襲等,突然間都跟全球暖化扯上了邊,原本不知情的民眾,現在也都對暖化議題琅琅上口。前陣子科學界發生了氣候門醜聞事件,懷疑論者抓到了科學家的小辮子窮追猛打,有些人對氣候科學感到困惑,也開始動搖自己對於全球暖化為科學事實的信念。

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

氣候學者:暖化 有直接證據


 文/王茹涵(低碳生活部落格青年志工寫手團)

 月的澳洲,應該是略帶秋意的,然而雪梨的氣溫卻遲遲居高不下。就在三月以來最炎熱的一天,知名氣候學家韓森 (James Hansen) 應雪梨大學之邀,對哥本哈根會議後的「實際解決方案」進行演講。韓森為美國航太總署(NASA)太空研究所所長,目前也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2010年3月13日 星期六

《±2℃》爭議點剖析


 文/編輯部(2010.03.13更新網友 yamflower 與 che 於留言版部份辯證資料)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上映時,所遭受的批評多半來自暖化懷疑論者;但最近由台灣媒體人陳文茜所籌拍《±2℃》暖化記錄片在首映後,最先站出來批評的,九成卻是環保團體或長期關注此議題的專家。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是《±2℃》的贊助者之一,基金會所屬的低碳生活部落格,也已持續三年追蹤暖化相關議題,因此我們竭誠希望這部片的上映,能傳達正確的暖化資訊,而不是因幾個錯誤被指出,反讓民眾全盤否定暖化的趨勢。暖化不是宗教,應該是可以經過科學辯證的,部落格這裏先對目前幾個爭議點提出看法,也歡迎各界先進持續就該片的科學證據作補充論證,讓正確的訊息能傳遞下去。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沈澱±2℃的長考

 文/陳昭倫(紐西蘭梅西大學艾倫威爾森分子生態與演化研究中心訪問教授/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2℃」這部片子的放映引起了台灣社會ㄧ陣討論,有正面給予陳文茜小姐的掌聲,讚許她能匯集社會企業精英的力量,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收集這麼多的資訊與資源,以喚起台灣對氣候變遷這樣嚴重災難的覺醒。然而,有更多的聲音,大多來自長期關注台灣環保議題的朋友,不管是因為好還要更好的批判,還是針對引用的科學數據的正確與否,或是挑戰陳文茜小姐之前的政治評論的立場,提出相當多的討論與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