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懷疑論者精準地掌握媒體的需求,立論即使見樹不見林,卻仍收有不錯的傳播效果。如圖表裏是北極海冰的面積,整體而言是向下的,但懷疑論者不會放棄每次冰層面積彈升的常態作文章。
文/張楊乾(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本文同步發表於2013.09.22出刊之聯合報《元氣周報》)
成立於1988年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將於本月27日公佈第五份氣候評估報告(AR5)。這份結合全球上千位科學家進行同儕審查,並採用目前科學家所知,可信度最高的氣候電腦模式分析所產出的報告,理應要受到全人類的重視,然而在媒體上所呈現卻恰恰相反,報告還沒出來,批評聲先至。
就以台灣媒體為例,有報導全數引用外電批評IPCC的內容,將「暖化暫停」成為國際版斗大的標題(*1),忘了從1878年以來全球早已升溫0.6度,其中0.5度是1930年代才開始增溫。也有報導塑造北極融冰已較去年迅速回覆四成,暗示暖化並不可信,卻忽略今年是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冰層面積排倒數第六低的事實(*2)。
媒體偏好 向懷疑論靠攏
同樣一份報告,利用不同的解讀,竟能產出截然不同的結果,這其實不是台灣媒體所獨有。根據牛津大學新發佈的一份研究,自2007年爆發暖化懷疑論者,駭進氣候科學家的電郵信箱截取片面資料發佈以來,十篇關於氣候變遷的報導中,就有八篇文章會提到暖化科學的不確定性(*3)。
過往曾有學者發現,媒體追求平衡報導的天性,常會使得即使只有少數科學家懷疑暖化,卻常贏得與支持暖化主流科學家一樣的版面與論述機會。而根據台灣過往的民調資料,也有超過八成的民眾相信暖化科學,國家的政策也朝著節能減碳推行,似乎也使得支持暖化科學不再是新聞,質疑暖化對讀者才算是新的事實。
那究竟在27日,IPCC所即將統整出,全球最新關於氣候的相關研究是什麼? 網路上目前其實已有外洩草稿,其中一個是今年六月的修訂版,包含的內容簡述如下:
基礎研究發現:
.自1750年以來,人類因燃燒化石燃類,共排放3650億噸碳(365PgC)到大氣,另外因伐林與開墾農牧用地另排放1800億噸碳(180PgC)。一半以上的碳排被自然界吸收,其餘則使得今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較1750年代多40%。
.自1901-2010年全球均溫升溫0.8℃,其中1979-2010升溫0.5℃,部份區域1951-2010年已升溫1.4℃。
.自1971-2010年表層海水明顯升溫,3000米以下的深層海水,也自1990年代開始增溫。這三十年來因海洋的升溫,等同於額外為地球儲存了90%的能量。
.北極海冰面積自1979-2011每十年減少3.9%,2009年冬冰的平均厚度只有1980年的一半。
科學界具高度信心的事實:
.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與氧化亞氮(N2O),與封存於冰核裏80萬年前的空氣相比,分別增加了30%、125%與8%;計算所有的溫室氣體在輻射增溫(RF)的效果,人類活動是造成目前地球暖化的主要因素,其中二氧化碳影響超過六成。
.若僅考量大自然造成地球增溫的因素,包括把對流層的氣膠增減、宇宙射線與太陽照度變化等,全考慮進去地球的增溫模式,則雖能對照自1400年以來全球溫度的變化,卻不能解釋1950年以來的溫度驟升的趨勢。
.在過去的三十年,永凍層的土壤已升溫3℃。
.海平面在過去一百年以每年2公厘的速度上升,1993年之後上升速度增為3.7公厘。
.海洋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總量,在2010年已達到1550億噸碳,使得pH8.2弱鹼的海水自1980年代以來,每十年pH值變酸0.024。
氣候風險 取決於我們的選擇
AR5實際的報告內容與未來升溫預測,仍待IPCC在接下來一周的會議裏,作最後的定奪。預計27日對外公佈後,應該在一至兩天就能在IPCC的網站下載。
媒體質疑暖化,不論背後有什麼原因,已成當下的趨勢;但全球大部份的氣候學者,能接受IPCC所彙整的氣候評估報告,也是事實。站在閱聽人的角度,接受或忽略訊息,其實都有風險:認同暖化科學,當下就得面對戒斷化石燃料的痛苦,忽略暖化科學,則依電腦模擬,最壞的情況是本世紀末恐怕得面對全球均溫上升4℃情況,而許多科學家認為以人類的科技水平,百年內最多只能應付升溫2℃。
這一切都是我們選擇,從選擇是否相信媒體與科學的訊息,到選擇要什麼樣的經濟組合與生活模式。只是,我們這一代還有得選,但不知到下一代,還有沒有選擇的機會。
【參考資料】
(*1)蘋果日報 16-Sep-13《全球暖化增溫 聯國坦承膨風》
(*2)自由時報 09-Sep-13《全球冷化? 北極冰層面積年增6成》管淑平編譯
(*3)Painter, J. 2013 "Climate Change in the Media" Published by I.B. Tauris & Co. Lt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University of Oxford
【延伸閱讀】
《杜哈氣候會議:天災頻仍 美國民眾更相信氣候變遷》謝雯凱 06-Dec-12 低碳生活部落格
《掃到颱風尾? 天災如何影響選民意向》施琮仁 12-Nov-12 低碳生活部落格
《氣候門醜聞 是抺黑還是真相》劉仲恩 22-Feb-12 低碳生活部落格
《德班場外花絮:媒體為什麼不談氣候變遷?》李河清 9-Dec-11 低碳生活部落格
作者簡介
張楊乾,兩個孩子的爸爸,常揣摩在二十年後,該如何告訴正值花樣年華的女兒,為何地球已升溫兩度,而這一代人又是怎麼錯過了減碳的關鍵時刻。曾服務於新聞界、在歐洲修習與暖化相關的碩士學位後,投入減緩氣候變遷的相關領域,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資料來源:SkepticalScience)
文/張楊乾(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本文同步發表於2013.09.22出刊之聯合報《元氣周報》)
成立於1988年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將於本月27日公佈第五份氣候評估報告(AR5)。這份結合全球上千位科學家進行同儕審查,並採用目前科學家所知,可信度最高的氣候電腦模式分析所產出的報告,理應要受到全人類的重視,然而在媒體上所呈現卻恰恰相反,報告還沒出來,批評聲先至。
就以台灣媒體為例,有報導全數引用外電批評IPCC的內容,將「暖化暫停」成為國際版斗大的標題(*1),忘了從1878年以來全球早已升溫0.6度,其中0.5度是1930年代才開始增溫。也有報導塑造北極融冰已較去年迅速回覆四成,暗示暖化並不可信,卻忽略今年是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冰層面積排倒數第六低的事實(*2)。
媒體偏好 向懷疑論靠攏
同樣一份報告,利用不同的解讀,竟能產出截然不同的結果,這其實不是台灣媒體所獨有。根據牛津大學新發佈的一份研究,自2007年爆發暖化懷疑論者,駭進氣候科學家的電郵信箱截取片面資料發佈以來,十篇關於氣候變遷的報導中,就有八篇文章會提到暖化科學的不確定性(*3)。
過往曾有學者發現,媒體追求平衡報導的天性,常會使得即使只有少數科學家懷疑暖化,卻常贏得與支持暖化主流科學家一樣的版面與論述機會。而根據台灣過往的民調資料,也有超過八成的民眾相信暖化科學,國家的政策也朝著節能減碳推行,似乎也使得支持暖化科學不再是新聞,質疑暖化對讀者才算是新的事實。
那究竟在27日,IPCC所即將統整出,全球最新關於氣候的相關研究是什麼? 網路上目前其實已有外洩草稿,其中一個是今年六月的修訂版,包含的內容簡述如下:
基礎研究發現:
.自1750年以來,人類因燃燒化石燃類,共排放3650億噸碳(365PgC)到大氣,另外因伐林與開墾農牧用地另排放1800億噸碳(180PgC)。一半以上的碳排被自然界吸收,其餘則使得今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較1750年代多40%。
.自1901-2010年全球均溫升溫0.8℃,其中1979-2010升溫0.5℃,部份區域1951-2010年已升溫1.4℃。
.自1971-2010年表層海水明顯升溫,3000米以下的深層海水,也自1990年代開始增溫。這三十年來因海洋的升溫,等同於額外為地球儲存了90%的能量。
.北極海冰面積自1979-2011每十年減少3.9%,2009年冬冰的平均厚度只有1980年的一半。
科學界具高度信心的事實:
.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與氧化亞氮(N2O),與封存於冰核裏80萬年前的空氣相比,分別增加了30%、125%與8%;計算所有的溫室氣體在輻射增溫(RF)的效果,人類活動是造成目前地球暖化的主要因素,其中二氧化碳影響超過六成。
.若僅考量大自然造成地球增溫的因素,包括把對流層的氣膠增減、宇宙射線與太陽照度變化等,全考慮進去地球的增溫模式,則雖能對照自1400年以來全球溫度的變化,卻不能解釋1950年以來的溫度驟升的趨勢。
.在過去的三十年,永凍層的土壤已升溫3℃。
.海平面在過去一百年以每年2公厘的速度上升,1993年之後上升速度增為3.7公厘。
.海洋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總量,在2010年已達到1550億噸碳,使得pH8.2弱鹼的海水自1980年代以來,每十年pH值變酸0.024。
氣候風險 取決於我們的選擇
AR5實際的報告內容與未來升溫預測,仍待IPCC在接下來一周的會議裏,作最後的定奪。預計27日對外公佈後,應該在一至兩天就能在IPCC的網站下載。
媒體質疑暖化,不論背後有什麼原因,已成當下的趨勢;但全球大部份的氣候學者,能接受IPCC所彙整的氣候評估報告,也是事實。站在閱聽人的角度,接受或忽略訊息,其實都有風險:認同暖化科學,當下就得面對戒斷化石燃料的痛苦,忽略暖化科學,則依電腦模擬,最壞的情況是本世紀末恐怕得面對全球均溫上升4℃情況,而許多科學家認為以人類的科技水平,百年內最多只能應付升溫2℃。
這一切都是我們選擇,從選擇是否相信媒體與科學的訊息,到選擇要什麼樣的經濟組合與生活模式。只是,我們這一代還有得選,但不知到下一代,還有沒有選擇的機會。
【參考資料】
(*1)蘋果日報 16-Sep-13《全球暖化增溫 聯國坦承膨風》
(*2)自由時報 09-Sep-13《全球冷化? 北極冰層面積年增6成》管淑平編譯
(*3)Painter, J. 2013 "Climate Change in the Media" Published by I.B. Tauris & Co. Lt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University of Oxford
【延伸閱讀】
《杜哈氣候會議:天災頻仍 美國民眾更相信氣候變遷》謝雯凱 06-Dec-12 低碳生活部落格
《掃到颱風尾? 天災如何影響選民意向》施琮仁 12-Nov-12 低碳生活部落格
《氣候門醜聞 是抺黑還是真相》劉仲恩 22-Feb-12 低碳生活部落格
《德班場外花絮:媒體為什麼不談氣候變遷?》李河清 9-Dec-11 低碳生活部落格
作者簡介
張楊乾,兩個孩子的爸爸,常揣摩在二十年後,該如何告訴正值花樣年華的女兒,為何地球已升溫兩度,而這一代人又是怎麼錯過了減碳的關鍵時刻。曾服務於新聞界、在歐洲修習與暖化相關的碩士學位後,投入減緩氣候變遷的相關領域,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1 則留言:
嗨,你好,初次在此發言,請多指教。
媒體會向懷疑論靠攏,我認為有很大一部分是鴕鳥心態:是否只要暖化是假的,是尚未被證實的,那我們的舒服日子就可以繼續下去。而不用離開舒適圈,不用改變往日的作息,對未來的想像不用改變。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