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避開人潮的京都新玩法,到森林裡閱讀吧!

"不想再和觀光客人擠人了嗎?明年秋天造訪京都,不妨也來趟森林圖書館的特殊小旅行吧!"
蘑菇文庫(邱姿蓉攝)

文/邱姿蓉(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

 京都去了好幾回,越來越覺得,秋天時到京都再也不是賞心悅目的事了。若不想跟「楓」(蜂)湧而來的觀光客硬碰硬,或大老遠坐車、轉車地去寺廟賞楓(兼賞人頭),建議行前先挑本不同於坊間觀光手冊的另類導覽書籍。

 這回,我挑的是玄光社出版的《京都圖書館紀行》,走訪了兩處有趣的大自然書庫,全程皆用一日地鐵票打卡得點。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從COOLSHARE到SHARE HUB,蘊含社會意義的「空調共用」運動

"空調共用概念倡議者堀內正弘:「節能常常給人稍微負面的印象,好像生活中什麼都得省。但空調共用希望傳達一種不同以往的『眾樂樂』感覺,說服大家能快樂地共度危機。」"
*日本官方製作的「SHARE MAP」查詢網頁(圖片來源:ECO NET東京62、公益財團法人特別區協議會)

文/宋瑞文(文字工作者)

 過去文章曾介紹過WARMSHARE(暖氣共用)、COOLSHARE(冷氣共用)等「空調共用」概念,意思是說:與其各自使用一台空調,不如多人共用一台空調,達成更好的節能效果。日本環境省便因此設立了專門網站,鼓勵家中成員集中使用空調,或一起走出家裡,到公共場所集中使用空調。

 根據日本政府估算,在夏日炎熱的日子裡,下午兩點的用電高峰時,冷氣約佔用58%的用電量;反之,在寒冷的冬季,緯度越高、越容易隨著溫度降低而增加能源消耗;因此透過空調共用,不但可降低夏日尖峰用電,也有助消減高緯度區的冬月用電高峰,單單在用電尖峰時段共用空調,就能減少發電廠的負荷,避免停電風險。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氣候變遷+土地變動,「入侵種」即將全面來襲?

"無論如何,避免外來入侵種侵襲和減緩被入侵的速度,勢必是減緩氣候變遷對生態系衝擊的關鍵任務。"
圖一:入侵種現況與未來全球分布情形。(摘自原文出處

文/柯佳吟(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與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入侵種」(invasive species) 近年被視為維護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重大威脅之一,過去關於氣候變遷的研究,除發現它會對生態造成許多影響,如今更有資料指出,氣候變遷可能替入侵種提供入侵的機會,導致更重大的環境衝擊。

 可是,除了不同生態和物種的交互影響,由人類活動引發的土地利用方式改變,也可能幫助非原生種生物的傳播。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節能宅的市場挑戰

"若政府不願逐步降低對化石燃料的補貼,使水電價格能符合實際成本,讓房屋的日常的能源費用佔比,足以影響交易的決定,否則要讓節能省水的改造意識,成為房屋交易市場的顯學,恐怕不是那麼容易。"
作者家中的全熱交換機開孔(左邊方孔)(張楊乾攝)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因為小孩就學的考量,我幾個月前從盆地的南邊搬到了北邊。住了好些年的節能改造宅,則委託仲介公司尋求好買主。

 過去曾讀過一篇報導,分析在美國加州,如果家裡有裝太陽能板,房屋在銷售市場上的價值,會比家裡作過廚房改裝還要更高。雖然我的舊宅沒有裝太陽能的條件,但不論是熱泵熱水器、全熱交換機、洗衣回收水系統、直流變頻換氣扇、LED節能燈泡、Low-E玻璃等,相關節能設備零零總總也接近十項,心想應該可以吸引到特別的買主。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英國轉型城鎮系列(二)集體想像,提升城鎮氣候韌性

"推行社區轉型這段過程並不容易,由於當地居民已經習慣石油帶來的便利和生活習慣,要改變大家對於石油的依賴,如同徒手推倒牢固的高牆一般困難。"
「托特尼斯轉型城鎮」現行專案(圖片來源


文/劉世慶(政治大學信義書院研究主任)

續上篇) 
 轉型運動發起者Rob Hopkins在2006年撰寫了一篇碩士論文:「Energy Descent Pathways: Evaluating potential responses to Peak Oil」,探討因應石油高峰的能源轉型,與氣候變遷之間的關連。論文完成後,Hopkins不滿足於研究階段,更想進一步實踐他的想法,於是與另一位夥伴Naresh Giangrande在托特尼斯 (Totnes) 開始發動「轉型運動」(Transition Movement),成為這股地方風潮的濫觴!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蓬勃發展的碳金融(下):國際貨幣基金與碳定價

"若說世界銀行在碳金融體系的角色像「投資銀行」,IMF就像是「分析師」,負責研究各國的稅收、就業、補貼成本、政策內涵等複雜議題,協助技術不足的國家建立政策框架,也提供改革建議。" 
如何將碳價融入金融投資或賦稅制度,近年引起熱議,圖為COP22韓國館展出的綠色信用卡。(攝影:詹詒絜)
文/趙偉婷 (巴黎政治學院博士生)

 近年來,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攜手推行碳定價(Carbon pricing)與碳金融,除IMF主席Christine Lagarde多次公開倡導,2015年巴黎氣候變遷會議後共同合作成立「碳定價領導聯盟」(Carbon Pricing Leadership Coalition, CPLC,2016年5月更與法國環境部在巴黎舉辦「碳定價高層會議」(Forum de haut niveau sur le prix du carbone),討論如何擴大發展全球碳定價,以及如何回收碳收益。

 前篇已分析世銀在碳金融體系中的角色,本文關注焦點轉至IMF。

2016年12月8日 星期四

英國轉型城鎮系列(一)托特尼斯小鎮的過去

"此番低迷景象,開始讓城鎮居民了解永續發展的重要性,而且體會比短期繁榮更重要的事,就是如何保持遠見(vision),並回應地方所遭遇的問題。"


文/劉世慶(政治大學信義書院研究主任)

 今年春末,由於台達企業環境倫理研究獎助之故,筆者有幸實地參訪英國的「轉型城鎮」 (Transition Town) 經典案例--托特尼斯 (Totnes) 一遊。

 抵達前蒐集各方資料,了解這個位於英國西南方的傳統小鎮,當時為因應氣候變遷 (climate change) 與石油高峰 (oil peak) 等環境衝擊,大膽以草根性的回應方式和獨特創意,設計出許多社區行動以提升地方恢復力 (resilience),強化未來因應氣候衝擊的調適能力和韌性,如今,托特尼斯不僅成為全球許多城鎮發起轉型運動的仿效對象,更是許多研究者不願錯過的取材地。

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無心插柳柳成蔭—日本新高壓電力公司消費者激增

"消費者除了透過比價、選擇新的電力公司之外,因為節能也是節省電費的一種方式,比價服務公司也提供針對這部份客戶的節能資訊。"
圖:高壓電塔 來源:wiki (CC BY-SA 3.0)


文/宋瑞文(文字工作者)

 本專欄介紹的日本電力自由化,至今都圍繞在2016年4月後,針對一般家戶的零售電力自由化,但整體而言,它涵蓋了不同的進程;今天想跟大家介紹的部份,則是自2000年起分階段開放,基本上針對工廠或企業客戶的,高壓電力(日本定義為契約電力50千瓦(kW)以上)與特別高壓電力(契約電力2000kW以上)市場。

 高壓電力這個名詞,在台灣有時會出現在電力討論裡。例如,在談到工業用電定價時會解釋到,它所使用的高壓電力,不像一般家戶還需經過降壓,因此少了一部份的成本;又或者,網友在討論團購電力的可能性時也會提到,「如果是家戶團購高壓電力的話,還有變電所等技術上的問題要解決。」

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北歐強風襲台,能吹開離岸風電三大路障?

 "對離岸風力陌生的台灣,初期難免有疑慮,比方是否影響漁民生計?漁業跟風場如何並存?對海洋生態有多大衝擊?皆需政府仲裁及協調。假使處理不好嚇跑投資者,有再好的風場條件都是白搭。"
圖:離岸風力龍頭丹能來台,能否掃除台灣綠能開發障礙?(攝影:高宜凡)

文/高宜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

 11月中旬的松山文創園區,本應步入冬季的台灣,中午竟還有近30度高溫,這裡某棟高樓內有場記者會,正在慶祝一家外商來台成立辦公室,希望加速達成台灣的綠能願景。
 
 這是全球離岸風力龍頭--來自北歐的「丹能風力」(DONG Energy,已更名為Ørsted沃旭能源),包括經濟部政務次長沈榮津、能源局主任秘書李君禮、彰化縣副縣長陳善報、工研院綠能所所長胡耀祖等人,當天都到場祝賀。丹能首席執行長 Samuel Leupold、丹能亞太區總經理暨台灣區董事長柏森文 (Matthias Bausenwein)、駐台的丹麥商務辦事處處長 Nicholas Enersen 也代表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