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可攜式太陽能設備 尼泊爾地震後發揮功能

"聯合國難民署在這兩天陸續捐了8千盞太陽能燈到災區,提供緊急連絡處、醫院診所與各地避難中心基本的夜間照明,也讓居民得以幫手機充電,擁有基本的通訊能力。"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尼泊爾於4月25日發生芮氏規模7.8的強震,許多房屋倒塌受損,數千人不幸罹難。比較特殊的是,這場地震的震央就在人口稠密的加德滿都谷地。這個貧窮的山岳國家在近年來,許多農村人口快速湧入谷地,都市的住宅與公共服務都趕不上需求,違章建築品質不佳,電力供應不穩定,使得都市貧窮家庭生活不易;在這次地震後,社會機能更在短期間陷入混亂。

    目前,尼泊爾上上下下正在救災第一線搶救生命,但電力網路全部中斷,而又因為交通中斷,發電用的柴油或物資運送所需的汽油,都可能用罄。電力單位長官震災後兩天對外說明,電網受損嚴重,將優先修復醫院與政府指揮單位。

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能不能」 讓太陽當主角?

"今年地球日台達基金會和台南社大規劃透過「太陽能烹調有機食材」推廣綠色能源,籌備過程的種種討論,卻先檢視環境工作者的工作心態,究竟是為觀眾設計「一個趣味的體驗」還是「一個觀念的轉變」?"
圖:二部200W的太陽能車提供一日活動的大小電器。


圖、文/邱姿蓉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專案經理)

    到再生能源,很容易讓人就想到太陽能發「電」,但太陽作為人類所使用最古老的能源,並非只有「電」這單一形式,還有「光能」、「熱能」、「食物能」推翻能源只能轉化成電的單一想像,理解能源特性,擺脫電的依賴,更應是回應氣候變遷的基本態度。

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

為什麼我們要知道台灣人的能源使用行為? ─ 專訪台大智活中心「節能產品與服務的使用者經驗準則」計畫

阿乾在「氣候戰役在台灣」節目訪問了台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的劉佩玲主任,分享了一個針對台灣人能源使用行為的有趣研究。低碳生活部落格整理了訪問內容,讓各位能從劉老師的介紹中,了解這個計畫的面貌,以未來的走向。
「節能產品與服務的使用者經驗準則/節能UX Guidebook」計畫網站

播出時間:2015年3月30日,氣候戰役在台灣節目
主題:能源使用行為,你是哪一種人?
受訪者:劉佩玲教授,台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 (以下簡稱劉)
主持人:張楊乾,「氣候戰役在台灣」主持人。(以下簡稱張)
訪問彙整:謝雯凱。感謝智活中心審校。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從加州到台灣 ─ 乾旱會成為新的常態嗎

"加州仰賴洛磯山脈山頂的積雪,作為河川、湖泊最主要的水源。然而,加州的積雪已經連續第四年低於正常值。上週加州州長傑里•布朗親自宣布了 25% 的限水令。"
Source:Oregon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via Flickr


文/葉怡辰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過去幾個禮拜,美國加州與台灣數個城市,都開始了限水措施。快速Google一下,你也會發現不只有這兩個地方在跟乾旱搏鬥─事實上,非洲與南美洲有些地方正面臨嚴峻的水資源匱乏,並且威脅著民眾基本生活生計。巴西的經濟中心─聖保羅,甚至出現「水難民」這個字眼,來形容因為乾旱而導致的遷徙現象。

    雖然乾旱在一定程度上,可歸因於氣象週期,然而旱情延長、嚴重程度,並遍及全球範圍,無疑地與人為氣候變遷拖不了干係。此外,各國境內的某些既有問題,也可能因而雪上加霜。

From California to Taipei – How Water Shortage Becomes the New Normal

Source:Oregon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via Flickr

Angela Yeh, Climate and Energy Project Officer at Delta Electronics Foundation

Both the state of California and several cities in Taiwan have issued water rationing in the last few weeks. A quick google search will tell you that these two places are not alone in the fight against droughts – in fact, some parts of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are facing the dire water shortage problem as it threatens the people’s basic livelihoods. In São Paulo for example, the economic heart of Brazil, the word ‘water refugee’ has emerged to describe population relocation as a result of droughts.

Although a certain degree of drought can be attributed to meteorological cycles, the persistence, severity and inconsistencies of droughts across the globe, is without a doubt, a product of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Nevertheless, there are country-specific problems that have led to not only the inevitability of drought, but the exacerbation of it.

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

學習汽車節能的利器:日本的汽車燃油經濟性

"就好像泡麵封面常標註「照片僅供參考」一般,駕駛人常常發現自己的駕駛經驗跟名目燃費不見得一致,「即便是同款車輛,每個人的實際燃費,有很大的差異,名目燃費只是一項標準。」"
圖:日本環境省 ECO Driver 網站上的海報圖示。

文/宋竑廣 (文字工作者)

    關於汽車如何省油,就算是沒有開車的人,大概也想像得到。急煞車、急加速等行為,會比較耗油。可是,就好像先前介紹日本節水之道一樣,知道避免漏水是一回事,漏多少是另一回事;因此在日本環境省推廣的「ECO DRIVER」裡,針對日文稱為「燃費」的汽車燃油經濟性(以下稱為燃費)有簡明扼要的說明,能讓駕駛人精確地知道不良駕駛方式有多麼耗能。

    所謂汽車燃油經濟性,「指機動車輛使用單位容量燃料(汽油、輕油等)可行走的距離,也可以說是一定距離下耗費多少燃料才能完成的一項指標。」(註 1)依環境省引用的日本汽車工會資料,寫成(km/l)、公里/公升,意即每公升能走幾公里的意思,可想而知數值越大效率越好、越節能。

2015年4月5日 星期日

一輛水車 透視水價真相

”耗水費、旱季水價、再生水條例,或許是2015這場大旱,可以帶給台灣的正面影響。“
圖:水逐跡特展導覽員正向小朋友說明如何讀水表與水費單。定期檢閱水費單是有效的省水策略。(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攝)

文/張楊乾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本文原刊登於3月29日聯合報元氣周報)

    石門水庫在內的幾座水庫,蓄水量現只夠再用三十到六十天不等,民生限水已箭在弦上,也引發愈來愈多人關注水資源的議題。從汙水回收、海水淡化、水庫清淤、重力排砂、伏流水抽取利用、改善管線漏水、改良慣性農法、優化製程用水等等,各種建議紛紛出爐,有老症頭待改善,也有新研究待採行,水利署在立法院也有一系列的法案,都待「民氣可用」為後盾來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