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帶著我們面對災難的公民媒體─莫拉克新聞網

不僅作為新聞報導,「莫拉克新聞網」存在,讓我們真正意識到災民不只是冷冰冰的「新聞用詞」。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88news 莫拉克新聞網網站擷圖

     2013827,「莫拉克新聞網 88news」宣告停止報導的工作,但他們留下的這四年來部落重建歷史的紀錄,已然成為台灣社會彌足珍貴的資產,給予我們日後更大的力量去面對災難。

    這個公民新聞網站成立於 2009 年八八風災之後的929,集合一群年輕的記者深入受災社區蹲點,透過長期陪伴,將他們災後重建家園與蛻變的樣貌、居民的聲音,真實傳達出來,與外界政府和社會持續溝通。而不僅作為新聞報導,「莫拉克新聞網」存在,讓我們真正意識到災民不只是冷冰冰的「新聞用詞」,他們是一群同樣為了生計、求學、公共福祉與安居樂業而努力的人,與你我都一樣。

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原鄉避災 與災難共存的學習歷程

「我們雖然居住在山上,但是我們有一個安全的避難處所,希望大家放心。」
文/劉瑋婷 (莫拉克獨立新聞網記者)
南沙魯避難屋共有20戶出資購地,99年興建六棟共12間,去年底新增4棟8間,共有10大棟20間。(圖片由「家在南沙魯」提供)
  
    812,潭美颱風來襲,高雄山區在午後開始下起雨,和幾個朋友來到桃源寶山里的社區活動中心。這趟上山是為了要到部落上編採課程,一組學員畫了一份報紙,刊頭是「現事報」新聞內容則全與潭美有關。教室裡的課程繼續,教室外的雨未停,「颱風要來了」的訊息已在大家的心底,一邊討論著版面編排,對話的空白間則填補上了「現在颱風到哪裡了」的語句。至於緊張與不安,在他們臉上我只讀到平靜。

    時間回推四年,名為莫拉克的颱風一腳狠狠踩在這塊土地上,從20098610日,屏東、高雄、嘉義山區雨量皆突破兩千毫米,帶走681條人命,讓無數的人心碎。那一年之後,許多住在山上的人,就開始了撤離與否的生活。

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看見台灣 流著一條紅色的河

當我們自認台灣的環境品質已經趕上先進國家之時,其實,我們仍不時在河畔,看到屬於人心的黑暗面。
文/張楊乾(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本文同步發表於2013.7.28出刊的聯合報元氣周報)
高雄後勁溪因受到周邊工廠的廢水汙染,呈現橙黃色澤。此為2012年攝。

    在20137月蘇力颱風侵台前夕,位於新北市的一家染整廠,竟趁著暴雨來臨前偷排汙水,染紅了整條的觀音坑溪。溪流淌血的畫面,被正巧飛過上空的空拍攝影師齊柏林捕捉到,他隨即將這張照片放上網路,讓原本會被大雨刷洗滅證的犯罪行為,成為上萬網民相交指責的對像。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打破悶經濟 莫忘綠成長

「我拒絕宣告,當地球交付給你們這一代以後,是一顆難以修復的行星」─ 歐巴馬 
 文/張楊乾 (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本文同步刊登於2013.6.23出刊的聯合報元氣周報) 
2011年索馬利亞嚴重旱災,避難營的婦女孩童正準備領取食物飲水。(Source: United Nations Photo)

    今年台北市的酷夏,著實令人難以忍受,走幾步路到室外吃個午餐,都很難不是一身濕汗回辦公室。走路都如此,何況是跑步,所以像台灣極限長跑健將林義傑,選在這個時節,挑戰戈壁灘3,200公里的路程,除了表示他的體力有過人之處外,也顯示他對喚起民眾珍惜水資源一事,真的很執著。

    林義傑若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順利由蒙古貝爾湖,穿越戈壁跑到長城西端嘉裕關的話,則連同之前穿越撒哈拉沙漠與中亞絲路,或將是以徒步穿越全球三大缺水區的第一人。畢竟當年旭烈兀所率蒙古大軍到達敘利亞後,面對埃及時吃了敗仗,沒能進入非洲,而為了水資源而跑的台灣極限運動員,反為人類寫下了歷史。

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台灣能源安全的困境

喬治亞州立大學 John S. Duffield 教授來台短期參訪,其研究領域為能源安全與能源政策,此文章簡要分析台灣能源問題與政策困境。
 文/John S. Duffield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政治系教授譚偉恩 (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註)
馬總統於6月2日視察中油公司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圖片引用自總統府Flickr帳號)

一、前言

        儘管台灣土地不大,能源儲備不豐,但它的能源結構與政策值得成為被關注的議題。首先,依據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 BP)2013年的調查,台灣的能源消耗量高居全球前25名之列,此意謂者台灣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此意謂著台灣與其鄰國日本和南韓有著相似的能源困境 (註1) 即三者皆仰賴大量的能源輸入,同時本身欠缺足夠的能源自給。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氣候變遷下的海洋生物變化

氣候研究已經表明全球海洋上層暖化和氣候有顯著的相關,一份最新的綜合研究也已經顯示,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正同時也全面性的影響著全球的海洋生物。
文/柯佳吟 (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大多數的魚類屬於硬骨魚類,在暖化的海洋中,分布範圍每10年擴散277.5±76.9公里。(吳郁娟攝)

    洋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扮演減緩氣候變遷的重要角色,且可能遭受較低度的氣候變遷威脅,因其具有強大的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且海洋的熱容量能夠使得海水表面水溫升溫較空氣中的溫度慢約三倍。然而,過去的五十年來已經發現,海洋表面的等溫線正以相當的速度變化中,也就是說,不論是春季或是冬季,不論海水表面或陸地溫度,都顯著地加速升溫。而這樣的升溫在科學家不斷的研究下,提出預期將影響生物物候 (biological phenology) 的變化,如生長季或繁殖季開始時間的改變。在海洋中,這些人為產生過多的二氧化碳將改變海水的碳酸鹽化學組成,而這將減少海水中的鈣化率,並從而影響部分海洋生物的生理過程。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不只滯洪 生態濕地的各種可能

南澳洲在許多城鎮旁推動生態溼地計畫,不僅著重滯洪功能,更解決當地水資源缺乏問題,又能創造生態棲地
文/張芸翠 (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博士生,台達環境獎學金得主)
Laratinga Wetlands 實景。(Source: the District Council of Mount Barker website)
    前因為蘇力颱風帶來的豪大雨,台中的秋紅谷濕地積水甚高,受到許多人的關注。面對全球氣候極端變化,都市中的濕地對於滯洪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事實上,都市中的濕地不只有滯洪的功能而已,還有其它許多好處,值得我們了解探討。

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

日本房仲公司 揭曉節電民調

由房屋租賃情報網站來做這樣的調查,自然而然的會提醒消費者,在選擇住宅時可以考慮節電的可能性。
文/宋竑廣 (文字工作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風鈴也是日本人心中認可的「節電用品」。(圖片出自日文維基百科,由 100yen 上傳)

    夏日炎炎,用電高峰又到了,為了環保也為了省錢,節電話題正熱,日本住宅情報網站HOME’S做了三樣民調,分別是「針對夏天的節電對策」、「準備購買的節電用品」、「可以一起節電的事情」,讓大家在配合政府節電政策的同時,來看看有什麼新招術或傳統的好工夫。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小村種樹誌》 種林人的美麗與煩憂

翻著《小村種樹誌》,不自主憂心著台灣各地樹林的未來。帳面上的造林成果數字,並無法反映出樹木保育遇到的困境。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女孩子在花蓮新城鄉海邊擁有一塊廢耕的農地,不領休耕補助、不蓋民宿、也不賣給財團,而拿來種下一千六百棵樹,把小時候記憶中的森林種回來。《小村種樹誌》的書頁裡,劉維茵透過平凡樸質的筆調,告訴了我們這個不凡的故事,

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也來談談咖啡店省電策略

大家來到咖啡店共享「電氣」帶來的服務,其實也是節能一招,如果咖啡店本身能再節能更多,就最好不過了。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圖:京都的前田咖啡明倫店,是由舊校舍改建,以木材溫潤沉穩的質感的為基調,室內照明柔和,大落地窗以白色窗簾遮掩。在格局未變動的前提下,以木櫃與吧台隔出廚房作業區,並有排風設施將熱氣排出室外。(賴小鳥攝)
     有朋友問起咖啡店的節電之道,這其實很難回答。比起便利商店或速食業者,大多數的咖啡店家用電其實不高,然而全台灣已有上千家咖啡店,倘若每間咖啡店都省下電力,加起來也很可觀。再說,大家關掉家裡的冷氣空調與咖啡機,來到咖啡店共享這些「電氣」帶來的服務,其實也是節能一招。然而,咖啡店各有各的特色,當然無法以單一套標準來限制,以下提供的節電建議,乃是根據大原則構思,還請搭配店裡想營造的風格一起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