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張芸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張芸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7月6日 星期五

2018「歐洲綠首都」奈梅亨市年度活動(下)

"荷蘭的「雨水分流」作法相當有名,目的是讓雨水不再流入下水道,從源頭分離、不與廢水混合淨化,直接補充地下水,還能減緩大雨時的排水負擔,避免洪泛危機。"
文/張芸翠(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續前篇,本文繼續介紹「歐洲綠首都」得主荷蘭奈梅亨市規劃的2018年度各月份永續挑戰活動。
七月:運動與照護
1.  輪轉百萬里:四月份「永續交通」活動提過,奈梅亨市府希望吸引25位自願者每週兩次單車通勤,還希望在七月份市民騎乘里程數達到100萬公里。參與者需下載「Ring-Ring」App紀錄每日里程數,使用成果可兌換許多商店的折價券。
2.  藥物傾倒防治:隨意丟棄的藥品替環境帶來莫大負擔。據統計,每年約有14萬公斤的藥物汙染地表水,通常是由水槽或馬桶傾倒。市府和相關單位合作,呼籲民眾將多餘而未使用的藥物交給附近藥局處理。


2018年7月4日 星期三

2018「歐洲綠首都」奈梅亨市年度活動(中)

"為讓一般民眾了解電動車的好處,奈梅亨市府在市中心廣場開放市民試乘,預計吸引2000位市民體驗。"
荷蘭奈梅亨市之挑戰活動。 (圖片來源:活動網站

文/張芸翠(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除提供綠色示範基地讓訪客體驗,2018「歐洲綠首都」得主奈梅亨市今年還設計12個月份的挑戰活動,邀請居民及遊客一起動腦、動手,探索永續城市可能的面貌:
一月
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
二月
廢棄物再利用(Waste
三月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
四月
永續交通(Mobility
五月
綠色活動(Sustainable Events
六月
再生能源(Energising
七月
運動與照護(Care & Exercise
八月
水資源(Water
九月
節約能源(Energy Saving
十月
健康飲食(Food
十一月
公平貿易(Fair Trade
十二月
永續社會(Social Sustainability & Co-Creation

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2018「歐洲綠首都」奈梅亨市年度活動(上)

"「雨水分流」是荷蘭水資源管理的重要措施,也在奈梅亨市中心許多角落裡展現,如地圖上的玉米市場公園、皇家廣場、黑瑟街小渠道、水跡字樣,提醒民眾與水不可分割的共生關係。"
2018年「歐洲綠首都」得主荷蘭奈梅亨市活動網站。(圖片來源:官方網站
文/張芸翠(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從直擊2018年「歐洲綠首都」得主荷蘭奈梅亨市兩篇文章看見奈梅亨在永續發展的表現後,各位讀者是不是很想實地走一遭呢?奈梅亨市已準備好為各地旅客帶來一段豐富的綠色體驗。本系列文章便來介紹奈梅亨準備了哪些活動。

2018年5月9日 星期三

荷蘭直擊:2018年「歐洲綠首都」得主—奈梅亨市【下】

"位於城區北方的ENGIE燃煤發電廠,未來將轉型為全新的「綠色能源三角洲」。第一階段目標是建立擁有8700片太陽能板的太陽能發電廠,下一階段還要建立生質能、液化天然氣、及三座風力發電機。"
由奈梅亨市民能源合作社開發的風力發電廠。(圖片來源:gnmf
文/張芸翠(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前文提到,奈梅亨在2008年制定的《氣候框架備忘錄》裡設定許多目標,後來又在2011年追加一項:2030年達到「能源中和」(energy neutral),成為當地投資綠能及強化節能的主要推力。市府先在2008年投資約250萬歐元,達到21%的照明節能,之後又在2013年投資200萬歐元,省下近三成建築能耗,並在公有建築屋頂裝設1300個太陽能板,預計所有住宅在2020年達到歐洲建築能源證書B級以上的能源效率。

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荷蘭直擊:2018年「歐洲綠首都」得主—奈梅亨市【上】

"目前荷蘭平均每人每日生活用水僅需120公升,不僅低於全歐平均值(150公升),更只有台灣(276公升)的四成出頭。這番節水成績,可歸功於較高的水費和政策宣導。"
奈梅亨市鳥瞰圖(圖片來源:Sharing City Platform
文/張芸翠(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鄰近德國、擁有17萬多居民的奈梅亨(Nijmegen),是荷蘭歷史最悠久的城市,曾在21世紀初成功執行「還地於河」(Room for the River)計畫,成為各國取經重點。最近,這個老城市又獲得一項殊榮--2018年「歐洲綠色首都」(European Green Capital),成為荷蘭第一個獲得該獎項的城市。他們怎麼辦到的?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街頭美食不沾汙名 紐約展開環保餐車革命

文/張芸翠(旅歐博士生)、謝雯凱 (低碳生活部落格編輯)  (本文原刊於 NPOst 公益交流站)

    街角的熱狗攤販,與大街小巷裡穿梭的行動餐車,讓紐約客得以大啖便宜方便的街頭美食,也是戲劇中不可或缺的紐約風景,然而這些攤商卻對城市有著一些不太好的影響。

    根據紐約非營利組織 Energy Vision提出的報告《The Food Cart of the 21st Century》指出,目前紐約市大約有五千輛領有執照的行動餐車,與三千輛左右的非法餐車。行動餐車有六成使用傳統汽油或柴油發電機,營業時間不停運轉,排出惱人噪音、空汙與溫室氣體;有些攤車烹調食物採用較廉價的丙烷氣(Propane gas),有公共安全疑慮,美國各地偶爾有攤車丙烷桶爆炸導致死傷的新聞傳出。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不只滯洪 生態濕地的各種可能

南澳洲在許多城鎮旁推動生態溼地計畫,不僅著重滯洪功能,更解決當地水資源缺乏問題,又能創造生態棲地
文/張芸翠 (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博士生,台達環境獎學金得主)
Laratinga Wetlands 實景。(Source: the District Council of Mount Barker website)
    前因為蘇力颱風帶來的豪大雨,台中的秋紅谷濕地積水甚高,受到許多人的關注。面對全球氣候極端變化,都市中的濕地對於滯洪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事實上,都市中的濕地不只有滯洪的功能而已,還有其它許多好處,值得我們了解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