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荷蘭直擊:2018年「歐洲綠首都」得主—奈梅亨市【上】

"目前荷蘭平均每人每日生活用水僅需120公升,不僅低於全歐平均值(150公升),更只有台灣(276公升)的四成出頭。這番節水成績,可歸功於較高的水費和政策宣導。"
奈梅亨市鳥瞰圖(圖片來源:Sharing City Platform
文/張芸翠(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鄰近德國、擁有17萬多居民的奈梅亨(Nijmegen),是荷蘭歷史最悠久的城市,曾在21世紀初成功執行「還地於河」(Room for the River)計畫,成為各國取經重點。最近,這個老城市又獲得一項殊榮--2018年「歐洲綠色首都」(European Green Capital),成為荷蘭第一個獲得該獎項的城市。他們怎麼辦到的?

 奈梅亨城區依著萊茵河分支—瓦爾河(River Waal)而建,因地處交通要塞,快速發展帶來大量環境破壞,加上日益嚴重的洪泛問題,促使其致力尋找更永續的發展之道。2008年起,市府開始與市民、業界和學術機構合作,制定《氣候框架備忘錄》(Climate Framework Memorandum),預計2020年綠能占比升至20%、2045年達成「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2050年再達到「氣候防禦」(climate proof,抵禦或適應氣候變化)。這次參與歐洲綠色首都評選,算是十年來的轉型成果總結,奈梅亨洋洋灑灑列出了18項政策績效,本文統整為:空間整合、水資源管理、再生能源、清潔交通、循環資源等五大面向:

奈梅亨大力增設綠地,上圖紅色區域為距綠地超過300公尺的住家,藍色為近年新增的公園。(圖片來源:ec.europa.eu)。
空間整合:擴增綠地和公共空間、還地於河
 奈梅亨近年的空間發展根據先前提出的「2013年結構展望」(Structural Vision 2013)運作,以「綠地」和「水體」為主要結構承載者,希望打造「緊湊型」城市(compact city),具體目標包括:每戶300公尺內至少有0.5公頃綠地、城市周圍由綠帶環繞、市民易達自行車道和公共交通設施等。
 接著要提升「戶外遊戲場」與「運動設施」。2003年以來,奈梅亨一直採用以下規範:每100個12歲以下孩童,附近須有1.5個遊戲場,每100個12~18歲青少年,須擁有1個遊戲場。該市近年新增、擴建了9個公園,把市中心兩個停車場改造成公園,還在五條購物街和三條住宅街上種植更多行道樹。

瓦爾河河道改造(圖片來源:ec.europa.eu
 面對氣候變遷下洪泛加劇的危機,荷蘭展開「還地於河」國家計畫,奈梅亨更是該系列計畫範圍最大、也最具啟發性的案例。它不用過往的加強堤防高度和強度等既有作法,反將部分堤防移至河道後方,創造更為廣闊的氾濫平原,讓洪水有更多空間,不致威脅城市之外,還能連結兩個鄰近的鳥類與植栽自然保護區。
水資源:分流雨水及廢水、節水是最基本
 被稱為「低地國」的荷蘭,有一半國土低於海平面,不僅在治洪方面擁有傲人成就,水資源管理也有亮眼成績。自2000年以來,奈梅亨市積極開展「雨水」與「廢水」處理的斷開工程,從此雨水不再流入下水道,不再和廢水混合淨化,可直接補充至地下水,讓水資源管理更為永續。
奈梅亨的節水推廣活動:左圖為「水廣場」教育廣宣活動,右為雨水與廢水分流的房屋標章。(圖片來源:ec.europa.eu
 目前荷蘭平均每人每日生活用水僅需120公升,不僅低於全歐平均值(150公升),更只有台灣(276公升)的四成出頭。這番節水成績,可歸功於較高的水費和政策宣導,荷蘭每度水要價1.36歐元(約台幣50元),約是台灣5倍。2007年起,政府規定所有新建築都得裝設節水設備(馬桶、衛浴等)。奈梅亨市更在2001~15年於公共場所,展開一系列的節水宣導活動。
 再生能源:力推住宅節能、扶植合作社
 奈梅亨2014年的能源總消耗量約3兆瓦時(3,238 GWh),每人平均每年使用兩千萬瓦時(19,236 kWh),遠低於荷蘭全國平均值(約五千萬瓦時)。下圖可看出該市2008~14年的能源消耗和經濟發展趨勢,與2008年相比,2014年的能源使用量減少了15%,但這段時間增加了7000多位市民,換算下來,每位市民每年耗能減少了18%。同期間,該市商業和私部門的節能成效分別有17%和7%。
 綠能推廣方面,目前從垃圾焚化爐回收而來的電力、汙水處理廠產生的生質能、到區域供電等,奈梅亨可仰賴再生能源滿足7%的能源需求。隨著城市北區興建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廠,預計未來綠能貢獻比重可倍增至15%。
奈梅亨2008~14年的人口成長、能源消耗、和經濟發展趨勢。(圖片來源:ec.europa.eu
Green Urban Areas Nijmegen

【作者簡介】
張芸翠,畢業於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西拉雅研究室,現為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博士生,2013年台達環境獎學金得主。曾擔任成大綠色魔法學校英語導覽員、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志工。關注議題為永續都市規畫及綠色建築管理。
【延伸閱讀】
不只滯洪 生態濕地的各種可能 張芸翠    2013/8/1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