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陳楊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陳楊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九張影像 追憶梁從誡先生

 圖/梁先生伉儷在北京街頭騎單車(陳楊文攝於2004年)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前難過地聽到梁先生過世的消息,從資料庫中找出與梁先生相關的照片,才發現與梁先生結緣的時間都大都是在晚春六月,照片中自始到終梁先生都保持一貫的微笑,與他父母親在網路資料庫,那種不苟笑的拍照面貌不同。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環境教育 如何解決氣候困境?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我們所面臨的氣候與環境困境,是前所未有複雜的問題,我們有無辦法去解決?」由英國遠道而來的知名教育學者赫斯班(Chris Husbands)教授,對著台下近200名來自台灣各地學校的校長,發出這樣的疑問。

 這場合是4/29 在嘉義市舉辦的2010 教育高峰論壇,此論壇是由微軟公司(Microsoft Inc.),每年所召開的教育高峰論壇,主要目的是邀請世界上頂尖教育專家,與台灣各中小學校長商討當前教育議題。本年度教育高峰論壇的主題是「環境教育」,會中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教育專家如英國的赫斯班博士、法國的索傑(Philippe Saugier)先生、巴西查維斯(Eduardo Chaves)博士與負責微軟公司教育政策的尼爾森(Larry Nelson)先生等四位專家,與會分享其在世界各地推動環境教育的思維與心得。

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都市 地球發燒的最前線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臨酷暑,以前有些家庭放暑假帶小孩回鄉下,總是會問「為什麼住在鄉下會比較涼快?」要是能夠作一個實驗,將同一個家庭,分別在兩個暑假間,各住在都市與鄉下一個暑假,並且監測所用的電能,應該會明顯發現,在都市中用掉的電能比鄉下多許多。理由是溫度每升高攝氏1 度時,冷氣機的耗電就增加6%。往往都市在同一時間內比鄉下都高個3℃以上,如此一差就差個18%的耗電。

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五萬公樸 讓城市更節能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陣子受北市府之邀,擔任該府節約能源的考評委員;為期四個下午,我以一個小市民的身份,聽取市府33個一級機構以及區公所的節能簡報。我對於這樣一個5萬多人的組織,是如何表現出力行節約能源的決心,充滿了極大的好奇心;我個人也相信這樣的歷程,不單可作為其他政府機構學習的樣板,也是值得所有國民所應效法的。因此在取得主辦單位的同意下,得以在此將此次的參與心得與更多人分享。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探索節能減碳教育的意義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在台灣,關於節能減碳的教育,我們所面對的是雙重性問題。台灣消耗的能源98.3%仰賴進口(*1),這是台灣自身資源的侷限,加上現在的高度仰賴化石能源,能源極易受制於外人;另一個則是全球性的問題,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災害,人人都有機會受到影響。兩者解決的關鍵,都在於人類共同節制使用化石燃料,讓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不再上升,減緩全球暖化所造成的變化,這也是節能減碳的意義。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校園節能 有害視力?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圖/coolmonfrere Flickr創用分享CC BY-NC-SA 2.0
灣帶眼鏡的人口比例幾乎可說是全球之冠,且發生視力惡化、近視的情況可早在小學就發生,據2006年的調查,小學生一年級生學童近視的比例就已經接近20%,而到了六年級近視更是高達50%的學童數。一般人會認為,造成視力問題應該是來自求學過程中大量的閱讀。在這種亟需改善閱讀照明的情況下,再談教室照明的節能是否有危害健康之虞?

2008年10月3日 星期五

建構綠屋頂 你也可以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
 圖/台達綠色編輯台編輯部

 傳統的建築熱力學的研究資料中可看出,若房子是如同方盒子的造型,沒有傳統人字形屋頂的話;以這個盒子狀房子,南向的受熱面是1來說,屋頂的受熱面就會高達到4倍的熱,而常見的西曬面約是2.14倍。

 當然這是提供概括的概念,每個建物的情況還會受到周圍微氣候或熱島效應所影響,但以台灣大多數的校園與住宅來說,大多數建築物是平頂的屋頂,待過頂樓的人都知道,平頂屋頂的頂層樓特別熱,且往往有漏水的問題。

 台達基金會在平頂的屋頂上做過屋頂花園、生態池、太陽能板等計畫,從實作的過程中學習到一些經驗,對於有意想在平面屋頂上作綠屋頂隔熱的人士,我們將自己的經驗與別人的經驗,歸納成下面的指南或思考的幾個層面,希望對大家的規劃會有所幫助。

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環境的智慧 在京都古城

 文.圖/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本京都,一個千年的古城,應該也是全球唯一仍具唐朝長安風格式的城市。

 七月初夏造訪京都,8大工業國(G8)的外相也正巧在京都開會,為7日在北海道洞爺湖召開的元首會議暖身。而外相選擇在京都開會,正是為了全球暖化威脅,討論後京都議定書的減量目標,再為人類與地球環境找出一條出路。


2008年7月2日 星期三

高漲油價聲裏 低碳世代的來臨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圖/Flickr創用共享

 概沒有人否認目前的世界是e的世代,由電子或數位化所領軍的e世代,在「摩爾定律」( Moore's law)的推波下電子的器材越作越精密,功能越作越強大,但大家所不願面對的是,相較於傳統器具,電子產品的價格不幸地越來越低,好不容易費盡腦汁所開做出殺手級產品,幾個月後就可能走向冷宮。


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校園節能 不用花大錢(上)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近受到台北縣教育局的青睞,榮幸能到北縣九大學區,與總務主任討論校園節能減碳的作為。除了與中小學校園經營管理者當面請益外,也有機會到不同學校參觀不同的校舍設計。多跑了幾次,大致上對於學校所面對的耗能問題有些體會,也可思考某一時期的校園建物在設計上的瓶頸。

 往往各校總務主任最煩惱的是,校舍過於燠熱,耗電太多。而家長會為了寶貝自己的小孩,也願意捐贈每個教室兩台冷氣。但問題是,後續高昂的冷氣電費,讓校方往往有所遲豫,是否接受?


校園節能 不用花大錢(中)


 文.圖/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接續前文《校園節能 不用花大錢(上)

.完全斷電法

 現代的生活充滿了太多電器,電器為我們作各種各樣的事,但相對的,人在不知不覺中也受電器所制約。

 最常見的是目前最流行的簡報投影機,幾乎所有的人在與他人分享時,都會選擇這樣的工具。但最常發生的事,也就是所帶的電腦與投影機不匹配,一旦資料顯現不出來,所有的分享或教育過程就難以進行。


校園節能 不用花大錢(下)

 文.圖/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接續前文《校園節能 不用花大錢(中)

.室內外綠化

 在訪視許多中小學後,會發現都市學校較有在教室裝冷氣的趨勢。

 都市學校往往位於都市水泥叢林中,風被大樓擋住吹不進來,夏天燠熱不堪,往往是家長覺得自己子弟太可憐了,所以就發動募款去裝上冷氣機。但就此事的根本來說,水泥叢林除了擋風外,水泥有蓄熱、磁磚或玻璃有反射熱的特性,唯有綠化植物是吸收熱提供清新的空氣。這也是我們會到有大樹的公園乘涼,卻避開在日正當中的馬路與建築物間閒逛的原因。


2008年3月14日 星期五

管好你踩油門的右腳 省油減碳保荷包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圖/Flickr創用共享

 友因為家裡小孩長大了,原先的小車有點侷促,最近買了一款新車,是當今流行的那種輕型休旅車。也因為今年是鼠年,朋友就選個灰色的車身,加上這車胖圓滾滾的,朋友就暱稱它老鼠車,不過我想這可不是小老鼠,而是像亞瑪遜河流域的大老鼠「河豚」。

 在這油價節節高昇的年代,省油是目前購車的優先考量;影響所及,07年台灣的車市是近五年來銷售的最低點。

 新年期間,有幸搭朋友的新車從台北到台中來回,剛好可坐在副手座觀察駕車的行為。我馬上就看到,這輛車獨特的地方是有即時顯現的耗油數據,會顯示當下耗油的情況。


2008年1月16日 星期三

招厝邊來節能 社區節能表給您參考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圖/編輯部
在屋頂利用廢輪胎植栽,不但達到隔熱效果,也美化了屋頂。









 (本文轉載自台達環境電子報2008年1月號)

 個人激起環保節能的意識之後,致力改造綠色生活時,其實會發現人還是環境的產物,無形之中受環境影響其實很大。然而環境與個人是一種互動過程,環境影響人,人當然也會回饋到環境,進而造成環境的改變。
 家是個人生活的城堡與自由的空間,一旦走出家門首遇的,就是與家屬性雷同的社區。近幾年,台灣的家庭結構面臨急遽的變化,不婚、少子、高齡雖建構現代人的自由生活,但最終將會發現人還是需仰賴他人過活。因此,社區在未來的角色相形變重,將會取代家庭的部分功能。


2008年1月4日 星期五

給台灣一個綠色新年禮物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晚下班時,隨手檢查了信箱,收到兩張來自市府的宣傳單,一張是市長給市民的年底清潔月相關訊息,一張是有關年底大掃除時,可棄置大型垃圾的回收地點。

 因為前一陣子代表基金會北市府環保局討論,今年有那些項目可以合作,所以就特別留意了這張市長所給的公開信。讓我感到興趣的是,信的背面印了一篇有趣生動的文章(見文末),是一位美國人在台灣學到的垃圾分類功課


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不只尋求碳共識 讓碳常識也走入生活裏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圖/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峇里路線圖定案後,台灣對於全國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也正逐漸形成共識。行政院現就,要把2025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2000年的水準,約略等同要減排40%。

 但不論是行政院所研擬的草案,或是《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的減量時程,還是這兩年來各國競相喊出的減量目標(見表)。這些數據與年限,似乎都離民眾好遠。

 也許,是該開啟「碳常識」討論的時候。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美學生為窮人蓋節能屋 作公益也學省能源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國威斯康辛大學stevens point分校,向來以環境教育馳名於世。兩年前,他們的環教中心慷慨地讓台達基金會合作夥伴,把他們所研發的一套從幼稚園到高中的能源教材(KEEP)翻譯成中文,並允許我們將其中的必要內容,轉化成適合台灣本土使用的教材。該中心也連續兩年派出能源教育專家到台灣,協助我們培訓台灣的教師,提升其能源教育的能力。

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綠建築在美蓬勃發展 連校園都成節能重鎮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保計劃主任)

 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所舉辦綠建築展(GreenBuild Expo),今年堂堂進入第六年,基金會也已連續參與三屆。上次在科羅拉多州的丹佛(Denver)展時,參觀者就已達一萬三千人之多,今年更是熱鬧滾滾,超過兩萬名的參觀者,把北美首屈一指的會議中心—麥可米(McCormick Place),寬達二百七十萬平方呎的會場給擠爆。

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

紅燈熄火多幾秒 省油減碳空氣好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是一個住在台北的機車族,自工作以來就以機車代步;雖然車子也早就買了,但是受不了停車的壓力,平日還是習慣以機車代步的自由與機動性。

 但等待綠燈時能作什麼呢?機車騎士往往會先選個好的暫停地點,什麼是好地點呢?大型公車或大卡車後面絕對是機車騎士的地獄。還好台北許多路口已經劃有機車暫停區,但即使進入安全區域,也要防止旁車的侵害,有些機車經過改裝,不僅轟隆聲吵人,大排氣管管口還朝上,倒楣暫停在這種機車後面的,常常會感到廢氣直撲而來,躲都躲不掉。

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

面對暖化危機 唯有各方合作才有解答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週末(10/20/07)在台北舉辦的《2007氣候變遷國際NGO論壇》,主辦單位費心地找來國際間一些關心環境變遷所造成生態影響的民間組織,開拓大家的國際的視野,在此對工作單位同仁深感謝意。只是氣候變遷這個議題涉及甚廣,超越國界,全球性的議題,如大氣中的CO2濃度、暖化數據、生態衝擊等資訊,相信大家都已經在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片子中,獲得深刻印象。在此論壇中,各國代表談的是該國的國情報告,只是乍聽起來,好像是應該請執政者或政策制訂者與席參與討論,才有可能付諸行動並造成改變。面對這種情況,我不免想起,那我們這些NGO的工作人員又能作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