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

別小看桶裝瓦斯公司!盤點「檸檬瓦斯」的減碳武器

"日本擅長推出不影響生活便利、甚至能提升生活品質的節能服務,讓用戶覺得簡單好上手之餘,推廣範圍也不限於對環保議題有特別偏好與能力的固定族群。"
*圖:「雙重發電」每年可削減4.2噸排放量,相當於300棵杉木的吸碳量。來源

文/宋瑞文(文字工作者)

上回大致介紹了「檸檬瓦斯」做為傳統桶裝瓦斯公司的綠能作為,站在給國內同業做個參考的立場上,這回將介紹它在節能和綠能業務的相關設備、技術。開始之前,先來了解一下桶裝瓦斯在日本的份量。

一般人的印象中,「都市瓦斯」(台灣稱為「家用天然氣」)比較有都市的形象,而桶裝瓦斯似乎擺脫不了「鄉村」形象。然而,這只是成見。桶裝瓦斯在日本家庭的市佔率高達54%(約2600萬戶),比重比都市瓦斯還高。此外,都市瓦斯的市場稍微傾向獨佔,在日本約200家企業,但桶裝瓦斯的供應廠商則高達兩萬家之譜。

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缺電之夏系列四:雷聲大卻雨點小,台灣綠能融資卡在哪?

"在低利率時代,太陽能其實是很好的「養老產品」!因為等20年到期後,電站還是可以繼續營運,只是跟台電採購合約到期而已,它的發電效率可能差一點,但一定不會虧本! "
圖:台達台南廠屋頂的太陽能板(來源
整理/曾亭靜(本文內容來自2017/2/27播出之「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

    去年歷經政權轉移的台灣,在新政府上台後喊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比重提高到20%的目標(2016年為4.8%),希望到時候創造515億度的綠色電力。但業界多次抱怨相關的綠能融資不到位,究竟問題出在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與IC之音竹科廣播電台合作節目「氣候戰役在台灣」,邀請在台最早切入綠能融資和太陽能電廠的「中租能源開發公司」副總經理陳瑞興現身說法,到底投資綠能發電是不是一門好生意?有什麼難以跨越的融資障礙?讓我們一起搞清楚、弄明白!

節目主題:「碳金融是啥碗糕?」系列三  綠能融資大不易?到底卡在哪? 
受訪者:中租能源開發公司副總經理 陳瑞興(以下簡稱陳)
主持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 高宜凡(以下簡稱高)

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如何突破綠能障礙?IRENA:擴張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雙管齊下!

"IRENA估計,若能達成2030年綠能翻倍達36%的目標,屆時全球GDP還能維持1.1%的成長幅度,並因此創造2,400萬個相關就業。"
IRENA, Rethinking Energy 2017 封面

文/高宜凡詹詒絜(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氣候與能源專員)

《巴黎協定》於2016114正式生效,目標將地球溫幅度控制在2℃內(2°C Scenario,2DS),而被視為對抗氣候變遷重要手段的「能源轉型」則承擔重責大任。為此,目前全球超過170個國家皆設定積極的再生能源發展長期目標,其中近150國都訂出促進再生能源投資和技術發展的相關政策。

然而,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IRENA)最新發表的報告Rethinking Energy 2017〉(2017反思能源)卻提醒,目前國際上能源轉型的步伐仍不夠快其次,如欲兼顧環境、社會、經濟等「三重底線」(Triple Bottom Line)的均衡要求,放眼2030年,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費結構占比,必須大幅提升至36%的水平,相當於未來15年占比要再翻1倍!

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缺電之夏系列三: 「需量反應聚合商」起跑!小用戶揪團蓋「虛擬電廠」

"「備載容量不足」的時間每年大概100多小時,如果不斷蓋電廠只為了應付一年100多小時的尖峰需求,效益有待商榷。只要用戶端多省點電,就能聚沙成塔、變成一座「虛擬電廠」,把這些(沒用到的)電擠回去賣給台電。"
因應2017缺電危機,台灣終於引進國外行之有年的需量反應聚合商制度!(圖片來源:承隆智能工程公司官網
整理/曾亭靜(本文內容來自2017/4/3播出之「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

前一篇介紹了「需量反應」(Demand Response)的概念與相關作法,但還得搭配最近剛起跑的需量反應「用戶群代表」(Aggregator)制度,才能真正釋放需量反應的節能潛力。歸納各國經驗,需量反應約可削減510%的尖峰用電需求,評估全台應有15003500MW的潛力。

5月起,台電將試行兩年「需量反應聚合商」制度,由美商EnerNOC承隆公司合資的「台灣安奈諾克公司」(EnerNOC Taiwan)得標。本文整理「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節目採訪「台灣安奈諾克公司」(EnerNOC Taiwan)總經理林美真的對談精華,告訴你一般小商家和老百姓如何參與其中?

2017年5月19日 星期五

缺電之夏系列二: 不蓋電廠也能挺過缺電危機,「需量反應」這麼行?

"面對「電不夠用」的疑慮,外界壓力多環繞在如何加裝更多發電機組。可是遠水不一定救得了近火。很多人都忘了,比起「開源」,「節流」同樣可做出貢獻。"
南韓2011年發生大停電,不只官員因此下台,當晚職棒賽事也被迫取消。(來源:朝鮮日報

文/高宜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


    一次突如其來的停電,就會讓一個大官下台?別笑,是真的!

    2011915日下午三點,南韓因為突如其來的秋老虎高溫,使電網尖峰負載飆升至7200萬瓩(72GW),超乎國營電力公司KEPCO原本估計的6400萬瓩(64 GW),結果造成全國無預警斷電數小時,影響超過600萬用戶,不僅交通、電信、工廠作業大亂,還有多人被困電梯,連職棒賽事也得取消,時任總統的李明博大為震怒,當月底,身為主管機關的知識經濟部長崔重卿便下台一鞠躬。

    類似景象,以後會不會發生在台灣?

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川普大砍預算和人力!美國環境前景堪憂

"「環保署在預算經費與人事編制上早已『瘦身』多年,新預算案擺明要拿走我們最後僅存的食糧!」全美環保署總工會理事長歐格萊迪(John O'Grady)語氣沈重地說。"
川普挑選的新任環保署署長Scott Pruitt,過去就是有名的「氣候懷疑論者」。(來源:美聯社/Susan Walsh

文/王一方

全世界最狂的總統--川普又出手了。

稍早公布的美國政府2018年度預算提案,堪稱是有史以來最不友善環保的一次預算案!這份名為「美國優先」的預算案中,環境保護署(EPA)的預算被大砍31%(幅度達26億美元),往後得裁撤1/4職員,而且受牽連的不僅是研發部門,包括汙染清理、能源之星(Energy Star)等逾50項計畫,都受到影響。

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缺電之夏系列一: 談缺電前先搞清楚,台灣的電都用到哪去了?

"2016年台灣能源總消費量約1.15億公秉油當量,三年(2014~16)來的能源消費算是平緩、沒有明顯成長,但細看各部門,以「運輸」(2.84%)與「住宅」(3.16%)的成長幅度最大!"
圖:2012-2016年國內能源消費量(部門別)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2017b),台大風險中心繪圖

整理/曾亭靜(本文內容來自2017/4/24播出之「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

 自去年政黨輪替以來,新政府喊出2025年「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願景,全力加速各種再生能源的建設。然而,2016年核能仍然供應了12%(317億度)的電力,如何補上這塊缺口,成為各界爭辯議題,使得2017年的「缺電」警語和流言未曾間斷,有人擔心再生能源緩不濟急、供應不夠穩定,有人認為鼓勵節能、或用漲電價抑制需求才是王道,更有人直言重啟核電不就得了?

 但在爭辯如何替台灣增加電力來源的時候,你知道我們的電都用到哪去了嗎?四月份「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節目,採訪了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RSPRC)兩位專家:趙家緯和林怡均,分析去年全台耗能情況,為何住宅用電成長停不了?運輸部門耗能問題出在哪?哪個縣市是全台用電王?政府的能源政策該怎麼調整?先做完這些基本功課,再來談台灣到底缺不缺電。

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不經意的贊助,連台大都有份?!簡述「化石燃料」補貼與撤資概念

"化石燃料之所以能在全球橫行無阻,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與其他能源競爭,除了外部汙染成本未被內部化,更重要的是常得到各國政府不合理的政策補貼。一旦抽離補貼,化石燃料的開採與發展即欠缺經濟效率與足夠競爭力"
(圖片來源:350官網
文/顏東白(台大學生會永續部部長)

 5月份,氣候倡議團體350.org發起了「全球撤資運動」(Global Divestment Mobilisation),號召各地行動者盤點自己國家對化石燃料的補貼,及公部門和金融業對化石燃料產業的投資,從南非好望角到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從美國到東亞,估計有四十餘國,兩百多個單位參與這場行動

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烏特列支能源城市對話幕後訣竅大公開(下)活動三心法:邊做邊學、善用技巧、破除行政慣性

"對話無法開展的關鍵,有時也許不是「民眾沒準備好」;而是「政府還沒準備好去相信民眾」"
每輪小組討論後由參加者輪番發表成果,手持麥克風為總主持人史邦斯。(圖片來源:烏特列支市政府)

文/賴慧玲(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博士班)

續上篇
分組討論,邊做邊學
  
 要165位市民犧牲三個週六的寶貴休息時間,每天早上10點到下午4點乖乖地和公務員、能源專家和其他人一起討論能源計畫,不能只靠拜乖乖,或死板地照表操課。關鍵在於邊做邊學 (learning by doing)。

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

烏特列支能源城市對話幕後訣竅大公開(上)籌備三重點:吸引參加、安心討論、賦予責任

"城市對話的秘訣,就在於具有「生產性」(generative)的問題!不只是鼓勵人們回答,還要能激起人們一連串的思考,而且想要跟別人討論這些想法。"
(圖片來源:Utrechtse Energie!

文/賴慧玲(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博士班)

兩大關鍵推手:不懂能源的荷蘭歐巴

 拉斯·司喬托 (Lars Schotel) 和艾瑞克·史邦斯 (Eric Spaans) 兩人有不少共同點:都是2015年烏特列支能源城市對話的大功臣、都是健談的荷蘭大叔、都熱愛自己的工作、也都對能源議題一竅不通。是的,你沒聽錯,能源城市對話的製作人與總主持人都是能源「麻瓜」!


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市場會說話!川普承諾追回的煤炭工作早不存在

"電力公司輪番「棄煤」,來自預期往後政府一定會為二氧化碳等排放汙染課稅,目前業界普遍預估每噸碳價行情介於10~40美元,所以必須將這個成本列入電廠的財務規劃與投資考量。"
圖片來源:Los Angeles Times
文/王一方

 「我承諾過,我會讓礦工們回去工作!」三月底,美國總統川普簽署了一紙名為「能源獨立」(AMERICAN ENERGY INDEPENDENCE)的行政命令,指示撤除前朝歐巴馬時期提出的「清潔能源計畫」(Clean Power Plan),並解除聯邦土地的採煤限制,免除開採石油與天然氣的甲烷排放量限制,大為鬆綁過去對燃煤產業的限制。當天簽署儀式上,川普志得意滿地表示要「終止對煤炭的戰爭」,全面振興美國的煤炭產業和就業機會。

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煤炭拜拜!解讀全球煤炭地圖的趨緩與位移

"當前全球前30大燃煤電廠裝機國家,包括台灣在內,就有8個位於東南亞地區。"
圖:全世界最大的燃煤火力發電廠-台中發電廠 (by 阿爾特斯CC BY 3.0)

文/詹詒絜(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專員)  

 近年全球風起雲湧的減碳和反空汙浪潮中,以煤炭為主的火力電廠,一直是首當其衝的馬蜂窩。

 如2016年11月的摩洛哥氣候會議 (COP22)進行期間,諸如:加拿大、法國、德國、荷蘭、芬蘭、英國、葡萄牙等歐洲國家,便輪番公開未來停止燃煤火力發電廠的時間表,使得「告別煤炭」運動蔚為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