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校園節電中(上)大學省電4%,很難嗎?

"學校作為公家機關,享有政府一定補助,且學生也有繳納學費、受其服務的關係;故對師生、乃至於公眾的資訊揭露,應為當然且必須履行的義務。"
跟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一起誕生的「氣候世代」,應在校園多推廣節能行動。

文字&攝影/顏東白(台大氣候行動社社長)
編按:三月上旬媒體報導,新北市政府推出「校園能源大使」徵選活動,未來幾個月內將有10組學生團隊進入大專院校,辦理多場節能教育宣導活動。
不過,該則新聞最令人側目的重點在於,全台314所大專院校用電量仍在持續成長,105年度(2016年)較104年(2015年)成長近2%。而行政院不久前剛核定的「政府機關及學校節能計畫」,則希望108年(2019年)政府機關及所屬學校用電效率要比104年提升4%。
要求大學用電省個4%,聽起來會很難嗎?不妨看看全國最高學府的案例。
去年夏季用電高峰時刻,「台大氣候行動社」和「逆思新聞」合作推出「自己的電如何自己省?校園節電完全教學報導」網路專題,本文獲得作者同意,將該系列報導濃縮為上、下兩篇,帶更多人一窺校園節能現況。

2017年3月21日 星期二

開東南亞第一槍!新加坡宣布開徵碳稅

"「新加坡是個島國,更容易受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星國財政部長王瑞傑在發佈記者會上強調,開徵碳稅是為產業減碳提供誘因。"
星國政府關於碳稅的說明圖 (來源:新加坡氣候變遷秘書處網站)

文/新馬小歐

 隨著中國在今年啟動碳交易市場,不久前的年度財政預算案報告上,新加坡政府也表示跟進,計畫2019年開始針對6種溫室氣體開徵碳稅,不僅創下東南亞國家課「碳稅」(carbon tax)的先例,還預計帶來:協助國家減碳、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刺激低碳科技發展、鼓勵各方投入氣候行動等正面效益。

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拿去抄也不錯──淺談台日電業法修正爭議、異同

"參照他國(日本)電業變革的做法,不管是政府要說明民眾,或者公民團體想遊說國會,應該都有借鏡之處。"
*圖片:富士新聞截圖,日本於2014年通過電氣事業法修正,邁向全面自由化(零售電力)。 
文/宋瑞文(原文照登
 
 據稱是50年來最大修正的(台灣)電業法修正通過了,由於是國家的重大修法,前前後後引發不少爭議,過去本專欄有不少日本在節能與電力市場自由化的介紹,但以概念為主,未特別連結到法律、法條。本文將就台灣對電業法修正的批評,諸如公用事業的概念、對綠電的保護、節電義務等等,和日本做個對照,提供各位參考。

 首先,批評裡有一部份是,從公用事業改為非公用。有論者以為,改為非公用後,政府管制的力道會大大縮減行政院則列出各項管制內容的新舊比較來回應,表示為未來更為嚴格;而同樣的問題,在日本電氣事業法又是怎樣的狀況呢?

2017年3月11日 星期六

「川普效應」蔓延中,科學家、公職人員、年輕世代動起來!

"一位小布希時代任職環保署官員有感而發地說,「不少環保署職員都經歷多次政權移轉,深知自己該效忠的是美國法律」而不是某黨派的總統。"
大批科學家及研究人員在波士頓發動反川普遊行(圖片來源:gizmodo
文/王一方

 以質疑氣候變遷為政見的川普,上台以來動作頻頻,最明顯的就是,此刻白宮網站上有關環境議題的網頁,已經消失無蹤了。

 如此截然不同的氣候行動態度,不僅以保護環境為成立宗旨的相關機構,憂心未來前途岌岌可危,過往習慣鎖在學術象牙塔的科學家們,也不約而同地意識到該是走出實驗室,向國會議員與民意代表傳達自身意見的時候了。

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歐盟如何迎戰「能源貧窮」?(下)四招改善能源貧窮

"歐盟各國改善能源貧窮問題的四種行動:財務補貼、權益保護、提升能效、自主節能。"
(Broken light bulb by duzernCC BY-NC 2.0)
文/林綉娟(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上一篇
提到歐盟如何監測日益嚴重的能源貧窮現象,現在看看他們想到了什麼解決方法?


 歐盟執委會資助的 Insight_E 研究計畫審視了280項相關措施,發現其中四成專門針對脆弱消費者與高風險族群,歸納出各國改善能源貧窮問題的四種行動:

2017年3月1日 星期三

歐盟如何迎戰「能源貧窮」?(上) 能源貧窮的三個成因:低收、高價、能效不足

"壓低電價不該是一國能源政策的目標,唯有電價合理化,才能提高民眾與企業的節能誘因。"
圖:Scottish Fuel Poverty Forum (2015)   資料來源:Energy Poverty Handbook

文/林綉娟(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牆壁散發著寒氣,沾滿汙漬的磁磚一碰就碎,在這斷電、又沒暖氣的老公寓裡,工匠布萊克用兩片發泡膠黏在窗戶充當雙層窗,向身旁好奇的小女孩解釋:「陽光會讓塑膠氣泡裡的空氣變暖,房間就不會那麼冷了。」

 上述場景,是2016年英國電影《我是布萊克》所呈現的「能源貧窮」樣貌。在冬季氣溫不時跌破零度的歐洲,能源貧窮現象會怎麼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歐盟各國有什麼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