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特製規格單車免費租 鼓勵你騎單車上路

丹麥 Helsingør 在2015年啟動「單車圖書館」Cykelteket 計畫,概念是像圖書館一樣,民眾可以免費借用各型的單車,試看看是否合乎自己的使用需求。
圖:單車圖書館出租的車型之一。(Source: Facebook page of Cykelteket /by Mikkel Elbech

文/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丹麥 Helsingør 市政府發現,明明已經設立完善的單車道設施,為何民眾不願意多加利用呢?在2月29日台北市全球單車自行車大會上,市政府的交通政策顧問 Sidsel Birk Hjuler 分享了他們的做法:Cykelteket 計畫

公路運輸、鐵路和航空 哪個最耗能? 來看國內運輸能源消費數據

"如果拆開來看公路運輸、鐵路 (各種軌道運輸)、國內航空,與水運所消耗的能源,則如圖二所示,公路交通占了絕大部分。根據 2015年的統計,公路運輸即占運輸能耗的 95.85%。"
(拍攝:謝雯凱)

文/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交通運輸是台灣能源消費的重要一環,也是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源。2015年的運輸部門的能源使用是1368.8萬秉油當量,占國內能源總消費的11.95%。(這數據只計算國內運輸,不含國際航運與海運。) 表一是台灣 17 年來運輸部門與全國整體能耗的數據變化。最近十年間,國內的運輸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比例,都維持在 12%上下。

    不過,占比從1999年的15.42%下滑到12%,並不是「量」的減少,這是因為工業能耗與「非能源消費」比例愈來愈高所導致,「非能源消費」主要是被拿去製造成石化產品 (如圖一)。如果扣除非能源消費這個比例的話,運輸部門佔全國能耗約15%。


表一:全國能源總需要與(國內)運輸部門能源消費量對照表
年度能源總需要
國內
能源消費
運輸部門
能源消費
運輸能源占比
1999
94,614,565
80,172,520
12362464
15.42%
2000
101,788,095
86,486,973
12535481
14.49%
2001
106,381,591
91,227,383
12549337
13.76%
2002
111,424,163
95,311,942
13029032
13.67%
2003
119,583,402
99,021,131
13031357
13.16%
2004
132,607,826
103,173,455
13542518
13.13%
2005
133,679,259
105,203,963
13911221
13.22%
2006
136,529,988
107,397,948
13879950
12.92%
2007
144,192,318
112,664,156
13445907
11.93%
2008
139,161,898
109,438,551
12771992
11.67%
2009
136,267,527
107,125,621
12906154
12.05%
2010
142,501,342
113,714,887
13,326,741
11.72%
2011
138,236,527
112,221,903
13523993
12.05%
2012
140,768,448
111,836,192
13262700
11.86%
2013
143,135,835
114,544,654
13272109
11.59%
2014
147,453,198
115,324,538
13409422
11.63%
2015
145,076,055
114,581,683
13688053
11.95%
單位:公秉油當量 KLOE
算式:運輸能源占比=當年度運輸部門能源消費÷國內能源消費 
資料來源:能源局能源統計年報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愛寶塚也愛地球 ─ 從零碳排的寶塚公演談日本國內碳權交易

"近年日本的活動,像是大型展覽、運動比賽等,可以透過「J-credit」達成零排碳,而像在台灣也十分知名的寶塚歌劇,就有阪急電鐵與大阪瓦斯兩家企業,支持他們做零排碳公演。"
圖:在阪急電鐵與大阪瓦斯的支持下,寶塚歌劇的公演作品「神劍闖江湖」透過 J-Credit機制,進行國內碳權交易。(圖片來源:宝塚歌劇)
文/宋竑廣 (文字工作者)

    隨著進步意識的提升,有越來越多的活動,自主採取保育、環保、勞權甚至性別友善等等的措施,參加環保活動的讀者,可能也被要求過自帶餐具什麼的,若是高規格一點,像是(知名樂團Mr. children主唱櫻井和壽主導的)日本環保演唱會ap bank’ fes,還會在會場內外,使用最新款的、無臭味的蒸餾生質燃料來發電

    但會有這類措施的,多半是主辦單位有環保意識,又或者擁有相當的節能知識才能做到,一般不容易比照辦理;而在日本,由於國內碳權交易制度「J-credit」的推行,現在辦活動不但能減碳,還能減到「實際上零排碳」的程度,為減碳行動的普及與宣傳,開啟新的一頁。

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伸援能源貧戶 讓節能替代補貼

"台北市 2015年在經濟部的補助下,推動「弱勢家庭能源福利服務計畫」,讓一千五百多戶弱勢家庭,不但能免費換LED燈,也能有節能與能源安全咨詢。"
圖:許多低收入戶在換 LED燈之後,家裡的照度有明顯的提升,生活品質改善,也樂得跟其他住戶分享喜悅。(DOMI綠然公司提供)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本文原刊載於綠雜誌 2月號)

綠雜誌 Vol. 39
    每當提到取消補助化石燃料、或是開徵碳稅等環保稅賦,弱勢家庭能否負擔等問題,自然就會成為政客攻防的焦點。一般而言,國際上所定義「能源貧戶」,是指家戶所得有百分之十以上,花費在能源相關費用,在英國,就有近八百萬家戶,可以被冠上「能源貧戶」的頭銜。

    反觀國內,由於電價相對便宜,即使在物價相對較高台北市,2015年的低收入戶的標準,每人每月可支配所得為一萬五千一百六十二元(US$461),換算下來,如果油電瓦斯費用,每月只要不超過一千五百元,就沒有跨過「能源貧戶」的紅線;因為不足最低收入的部份,只要經社福人員造冊,政府每月都將提供足額的生活扶助費。

    但如果這筆生活扶助費,投入更多是在讓生活重新自立,而不是補貼無效率地使用能源,或許更具意義。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2015年台灣電力消費略降 燃氣發電增加

"能源局網站在 2月初公布了2015年份的電力消費,有很多有趣的變化,2015年台灣全年總用電量為 2495億度,歷史第二高。"
圖一:2015年底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提出的能源政策中,承諾要減少燃煤發電比例,增加燃氣發電,然而民進黨陣營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其實已經是現狀。
(source:截自《英派革新》蔡英文的永續能源政策)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能源局網站在2月初公布了2015年份的電力消費,有很多有趣的變化,所以用Excel製作了這些醜醜的表格,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可以直覺想到,全球平均氣溫在 2015年創了歷史新高,毫無意外的,讓台灣去年夏季的空調用電量增加;不過,下半年以來景氣持續低迷,使得工業生產活動減少,明顯反映在我們的用電量上。根據能源局公布的用電資料,2015年 (民國104年)台灣全年總用電量為 2495億度是歷史第二高,僅次於2014年的 2511億度 (如表1)。

表一:台灣歷年總用電量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到荷蘭學永續建築 (二) 讓社區再度親近水岸的兩棲建築

"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采勳,分享她在台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建築碩士班的學習歷程與心得,特別著重在永續設計領域,可給予想前往荷蘭研讀相關科系的學弟妹參考。"
圖:TU Delft 的 Delta Interventions Studios 學生作品集截圖。

文/何采勳 (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TU Delft 建築碩士)

畢業設計 ─ 提出兩棲建築因應氣候變遷

    在第二年的畢業設計課程,我加入了 Delta Interventions Studio

    這個設計組的取向,是為水患地區提出合宜的規劃及設計,並且跟有相關需求的國家合作。參與的學生須以自身專業結合相關課程及教授的指導,為該地區提出解決方案。因此在組上,除了建築系的學生外,亦有景觀建築、都市計畫、水利工程、政策管理系等學生的參與,目的是要加強各方專業合作。畢竟都市是個複雜的集合體,其中的議題更非單一專業可以解決。

到荷蘭學永續建築 (一) 老屋節能改造的實作建築課

"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采勳,分享她在台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建築碩士班的學習歷程與心得,特別著重在永續設計領域,可給予想前往荷蘭研讀相關科系的學弟妹參考。"
圖:阿姆斯特丹運河一景 (謝雯凱攝)

文/何采勳 (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TU Delft 建築碩士)

起心動念

    2013年,我離開台灣前往歐洲,除了對世界的好奇及憧憬外,更大部分是因為發現自身土地的問題,並且想要尋找答案。許多問題如氣候變遷、暴雨、淹水、地層下陷,海岸後退都在威脅著台灣人民的居住安全。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也於2011 年3 月哥本哈根會議中指出,臺灣是海平面上升衝擊最大的十個國家之一。研究數據指出一旦海平面上升達6公尺,台灣西南沿海一帶的陸地將皆被淹沒。

    在思索著台灣的未來時,一個地方引起了我的好奇與興趣。荷蘭,一個人口及土地面積與台灣不相上下的小國,卻有一半的土地低於海拔一米,26%的低於海平面。這樣一個國土安全在氣候變遷及海水上升威脅下,貌似瀕臨危險的國家是如何應對這些環境問題的呢?

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

《天翻地覆》 談自由貿易所犧牲的氣候正義

 "  娜歐蜜.克萊恩這本書裡有三點非常適合台灣民眾參考,第一是自由貿易協定跟減碳之間的關聯性。第二點是所謂的電業自由化,是否就是我們邁向能源轉型的救星?第三點,化石燃料撤資行動在台灣該怎麼被落實與推動?"
圖:釜山港,韓國最大的港口,世界第五大貨櫃港。
(UN Photo/Kibae Park Flickr,CC BY-SA 3.0 )

         「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節目於一月中旬介紹由加拿大知名作家兼記者娜歐蜜.克萊恩 Naomi Klein)撰寫的天翻地覆:資本主義 vs. 氣候危機》。

              身為左派知識分子的偶像,娜歐蜜過去的著作《震撼主義》與《No Logo》都帶領我們用不同的角度看待資本主義對社會帶來的衝擊。 這次邀請到的與談人是綠盟常務理事趙家緯,與台達基金會高級專員葉怡辰兩位,共同分享這本書有哪些可觀之處。主持人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張楊乾。

播出時間:2016 年 1 月 28 日,氣候戰役在台灣節目
主題:解構《天翻地覆:資本主義 vs. 氣候危機》
受訪者:趙家緯、葉怡辰
主持人:張楊乾    訪問彙整:謝雯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