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不看電表 五成電費白繳

新年新希望,督促自己每天關心能源的使用量,節能或許也可以是一件很熱血的事。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本文原刊於1月26日聯合報元氣周報)

影片:目前日本關西電力公司的用戶可上網查詢過往的電力使用數據。

   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常不是急著上樓,追著已思念整天的兩個女兒跑,或是把老婆手上的智慧型手機搶來,阻止她繼續沉溺於臉書。我踏進大樓的第一件事,通常是先跟社區櫃檯報到,跟警衛人員要電表室鑰匙,抄下家裏一整天的用電量。

   早已有研究證實,只要每天抄電表,自然就可以把電費省下來。所以即使我每次碰到新來的警衛,都還要多費唇舌解釋,我不是台電的人,抄電表度數是為了自己省電,我都是儘量控制脾氣,維持這項良好的習慣。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坐擁生態保育區全景的單車集合住宅 哥本哈根 THE 8 HOUSE

Bjarke Ingels認為戶外空間是有魅力的、是免費的,這裡的美是不分年齡均可以共享的,所以更應該將戶外空間開放,不論在室內、室外、屋頂上…。
圖、文/盧盈文、唐于婷 (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

    沒來到丹麥哥本哈根前,聽說哥本哈根是一個宛若童話般的國家,果真不假,出了中央火車站便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遊樂園蒂沃麗(TIVOLI),是當地人大小皆宜、共同回憶的場所,也是丹麥最會說童話故事的安徒生最喜歡來的地方。

左/最古老的遊樂園蒂沃麗(TIVOLI) (唐于婷攝);右/哥本哈根中央車站 (盧盈文攝)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大掃除時 也省下家庭開銷

很多人會在掃除時改變家具擺設與家電位置、洗車、擦地,剛好是節能改造的時機點,這裡提供最簡要的幾點方法。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Source:Tim Kirman Photography @Flickr  via CC BY-NC-ND 2.0)
    年前後是大掃除的時刻,很多人開始搬出各種清潔方法與整理術來研究活用。事實上,大掃除可幫助我們節省能源開銷。舉個簡單的案例,汽車載重越多,吃的油也越多,平常時總是藉口太忙而沒有整理的後車廂,不妨就趁著休假洗車時清掉不要用的雜物。〈雖說如此,其實進廠維修的節能改善效果會更好。〉

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從家戶到工廠 ─ 節電、隔熱異曲同工 (下)

人類因為新的用電環境而改變行為,節電也好、再生能源也好,其價值是不能單用發電成本去考量的,也不能依照過往的用電模式思考。
文/宋竑廣 (文字工作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圖:東芝新款電梯從人性出發,主打停電時繼續運轉特性,其實這只是節能設計的附加價值。
   用家用電力監視設備,人們可以依此改變自己的用電模式,更精準地避開全國用電高峰時間。如果家中裝設了太陽能板發電自用,也可以趁著高峰的時段用電,例如使用耗電量大的吸塵器打掃、先把飯煮起來做成壽司冷藏起來再吃,過去人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如今依照發電用電作息。在工廠也能夠同樣地操作,甚至可以藉此促進溝通,在前述橫河電機公司的例子裡,透過客觀的用電數據,能源部門得以說服製造部進行節電,避免各部門自掃門前雪的情況。


影片:台達的資料中心節能方案,結合電力監視設備、空調與環境管理。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從家戶到工廠 ─ 節電、隔熱異曲同工 (上)

日本做機械的廠商捷太格特公司,「在熱處理爐外側加做隔熱塗層,大幅減少釋放到爐外的熱量,提高電力消費效率,」把需要用的熱能妥善包覆在需要它的空間或管線內。
文/宋竑廣 (文字工作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影片:TOSHIBA利用動畫推銷自家產品與解決方案,表現出社區與住家中,耗電視覺化界面設備HEMS的應用。

    家好呀,很高興在這裡寫了許多節能文章,特別是個人、家戶方面的寫了很多,主要是一般人對於近在身邊的東西較有感覺,比方說講建築的隔熱程度差異時,「冬天時摸一下水泥牆會覺得很冰,但再摸木桌椅就相對地溫暖多了。」大概就能體會到,隔熱不好的屋子有多麼地消耗冷暖氣。不過也因為視為身旁尋常事物的關係,要對應到國家大計時,可能會顯得不太夠力,心想:「家庭雖然可以,但工廠、用電大戶行嗎?」今天就從「小處」(冰箱、家戶)到大處(工廠、廠區)來個一以貫之。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偷竊瓦斯桶新聞背後 瞭解燃料貧窮的社會問題

社福團體發現,許多家庭經濟拮据,在嚴寒的冬季裡必須在暖氣費用、食物花費之間抉擇,有些可能兩者都負擔不起,也就是燃料貧窮。
 文/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圖:擷取自民視新聞影片「心疼病妻洗冷水澡 夫偷瓦斯桶

    201310月底時,一位拾荒阿伯為了讓長年臥病在床的老伴洗熱水澡,從小吃店偷搬了瓦斯桶回家,卻被老婆斥責。老伯隔天就把瓦斯桶送回,並留下道歉字條。經過報導之後,許多人深受感動,慷慨解囊幫助兩位老者的生活,有瓦斯行義務提供瓦斯,地檢署也不予起訴。

    希望大家不要只把它當作尋常的社會溫馨小故事。負擔不起瓦斯與電費來洗浴、烹食,無法滿足生活最基本的所需,被稱為「燃料貧窮」〈Fuel Poverty,這在歐洲,尤其是英國,是個被討論很久,也是被忽略很多的社會議題。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不開車,在路上》 尋找理想城市的大眾運輸樣貌

不同的交通政策不僅會帶領都市走向不同的發展,交通政策本身也是都市規劃的一環。
文/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圖:在50-60年代之間,洛杉磯被淘汰的太平洋電車。有個都市傳說謠傳著,是通用汽車運用權勢迫使電車系統走入歷史。 (圖片來源:依照創用原則引自 Los Angeles Times photographic archive, UCLA Library)
  
      許多城市的交通狀況已經成為它的形象,高速公路建構而成的洛杉磯、優雅單車騎士穿梭的哥本哈根,或是山手線環繞的東京。《不開車,在路上: 一個無車主義者的環球城市觀察行》這本書的作者泰拉斯‧格雷斯哥〈Taras Grescoe〉觀察到,全世界正投入都市公共運輸的改造,因此他走訪全球許多城市,想找尋一個理想中結合都市規劃與大眾運輸、人本空間的城市樣貌究竟該是如何。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用 Google Map 看見台灣 ─災難篇

1997年8月的溫妮颱風侵襲下,汐止的林肯大郡因鄰近的順向坡滑動,造成28人死亡。13年後的2010年底,政府才通過了地質法,而地質敏感區最快要等在2014年上半年發布。
文/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圖/霧台鄉通往阿禮部落的道路,會遇到大規模的崩塌地。

    灣每年有颱風、地震,甚至造山運動還很旺盛,地貌持續改變中,災難本來就是我們的宿命。若再加上氣候變遷的影響,極端降雨事件與乾旱發生頻率增加、沿岸地區也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到海岸侵蝕,遑論又有人為破壞的加值。在Google Maps上便可以看到許多災難現場,看著天災與自然力的衝擊程度,你會發現台灣社會與災難早已共存。

看見小林


https://goo.gl/maps/mFEjw

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帶來的極端降雨,使小林村上方的獻肚山走山,大量土石埋葬了這個原本清幽的山村,近500人因而喪生。小林村原本重新振興地平埔族文化與祭祀活動,也淹埋其中,所幸在重建期間,能在村民自覺的過程中,把生活場域與文化設施都一併重建回來。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用 Google Map 看見台灣 ─ 能源篇

顯然台灣水泥供過於求。然而既然這樣,為何不保護青山綠水,卻開放高山挖成水泥礦場呢?水泥的開採與加工製成都相當耗能,且水泥的能源密集度還是各產業中最高的。
文/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和平溪中上游的水泥礦場 (擷取自 Google Maps)
   過去要看衛星空拍圖像,必須透過層層申請,高昂費用跑不掉。現在只要在Google Maps上點一點,不但可以看到清楚的影像,主要幹道有街景,而且全都免費,每個人都可以輕易的在電腦前製作屬於自己觀點的「看見台灣」。本文以能源角度切入,帶你從高空看看部分台灣面對的能源問題。


看見台塑六輕


在濁水溪口的這個人工塑化島─六輕園區,其實包括台塑集團與長春石化,共有60多家工廠,而台塑部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就占園區中的98.8%。這兩年兩家公司都在六輕有擴廠計畫。2011年度台塑麥寮廠的溫室氣體占全台灣的16.8%,若是全台塑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的加總,則占全國的22.7%(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