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為何企業主齊聚巴黎氣候會議?

"當初的石油危機,催生了今日檯面上許多的節能品牌,但到今日都沒有再更多的進步。但若是要將升溫控制在2℃以內,碳密集度下降幅度,從今天開始到2050年,就不能只降個位數,至少要再下降64% 。"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本文同步發表於11/29出刊的聯合報元氣周報)

「雷諾-日產」聯盟的董事長Carlos Ghosn、與BMW集團的董事Peter Schwarzenbauer兩人,選擇共同出席一場活動,可以猜想一定是有什麼共同利益,超越汽車業彼此的競爭關係;而若Google的Gary Demasi以及Facebook的Bill Weihl,在同場活動也連袂現身,更多在物聯網的想像,也許跟著飛揚。如果在會場裏穿梭的,除了他們之外,還包括像是台達集團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先生、台達電子董事長海英俊先生、施耐德電機的董事長兼執行長Jean-Pascal Tricoire、ABB的執行長Ulrich Spiesshofer、聯合利華的執行長Paul Polman、安盛的副執行長Philippe Derieux,以及其他上千位的企業代表和高階經理人等,這樣的盛會,就算兩年出現一次,都算是非常稀有的事,卻即將就在巴黎街頭發生。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野火燎原 ─ 2013 Rim Fire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氣候變遷小影展系列 05】

春夏季是美國西北洛磯山脈好發野火的季節,隨著暖化情勢加劇,融雪季節提早,加上近十年的旱象催化,整個山林更加乾燥的情況,連帶讓野火也日趨頻繁。

2013年在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附近的一場山林野火─「環火」(The Rim Fire),延燒 1,041 平方公里 (約略小於彰化縣面積)。這是加州有史以來最大的森林火災,這麼大面積的森林在兩個月內燒毀殆盡,短時間的植被與棲地的改變對於此地的地理、水文與生態系都將有嚴重的戕害。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荷蘭能源知識家:生質燃料篇 (下)

"受到政策性的鼓勵,生物質在非食用性的應用上,呈現更多元、更精細、更大規模的研究與商業發展,成為諸如燃料、塑料、顏料、建材、纖維等的原物料。"
圖二:英國蘇格蘭產製威士忌的農業廢棄物,成為交通生質燃料的原料之一。(Photo of Department for Transport, UK, via Flickr)

文/荷事生非│熊昔湘(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博士班畢)、董芸安編輯

從「歐盟再生能源」到「荷蘭生物經濟」

    荷蘭身為歐盟成員國之一,本身是國土有限、氣候條件上不適合種植主流能源作物的溫帶小國(註九) ,除了本國的農業或工業廢棄物,其他生產生質燃料所需的來源作物或原料,必須倚賴進口後再加工製成。荷蘭政府和產業界對於發展生質燃料產業的態度,從初期被動性的配合歐盟政策、自2007年後轉為積極銜接至更遠大的產業目標─生物經濟(biobased economy)─,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荷蘭是典型的資源有限小國,但也是出口經貿大國,一向擅長於加工進口原料或半成品,製成能源、化學和農食品後行銷全世界。此特質與條件下,荷蘭擁有相當成熟的煉油、化學、農業和物流產業;其鹿特丹港和阿姆斯特丹港都是歐洲吞吐量最大和設備最好的港口之一,具備了發展生質燃料產業的優良基礎。

荷蘭能源知識家:生質燃料篇 (上)

"對於歐盟來說,推動生質燃料不僅能減排、降低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更能藉帶動科技發展和相關產業、提升農業經濟效益等。因此過去近十年一載,生質燃料被歐盟視為替代交通運輸石油的最佳未來能源之一。"
圖一: 即便人們不常注意,生質燃料早已默默成為當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荷蘭加油站未必會標示所售之燃料是否含生質燃料,但消費者可在燃料供應商網站找到相關資訊。例如法國能源公司Total 在荷蘭市場的官網上,關於95無鉛的簡介就有說明該油品依法得含最高6.25%生質乙醇(註一 )。(©熊昔湘攝影)

文/荷事生非│熊昔湘(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博士班畢)、董芸安編輯

    歐盟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的態度一直以來具有全球性的影響力。例如當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2005-2012)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歐盟已開發國家中最有雄心壯志者(8%),同時,第二承諾期(2013-2020)也是最高標的締約國之一。在世界關注的眼光下,歐盟因應減排目標而制定的相關氣候和能源政策、執行和變遷以及如何落實在各會員國的國內法和執行策略,是很有意思的研究課題。近期在媒體越趨熱烈的關注下,每年冬天舉行的全球氣候高峰會,也彷彿成為196個締約國一年一度的成績總檢查  (註二)。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前瞻巴黎 - COP21 企業、政府與公民的氣候行動

"從 COP21 會前準備與各國遞送的 INDC 顯示,政府在氣候變遷議題仍處於主導規劃的角色。首先,台灣政府在與國際的垂直連結上,應彙整來自民間與產業的建言,並參考國際 INDC 的思維結構,規劃後2020之氣候與能源政策。"

文/楊宗翰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候選人,律師)

I  COP21 的關鍵目標與各界期待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FCCC) 第 21 屆締約國大會 (COP21) 即將於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於法國巴黎舉行。此次會議的主要目標,是期望達成一個全球一體適用的氣候協議。該協議將明確設定 2020 年後全球溫室氣體之減量目標,以有效應對氣候變遷對自然與人類社會的衝擊,並加速朝低碳經濟之未來前進。

    在今年稍早,G7 七大工業國集團已共同許諾將在 2100 年時達到全面脫碳 (decarbonisation) 的目標 (註一) 。儘管也存在有懷疑的聲音 ,但延續此一國際政治氛圍,各界對於本次巴黎締約國大會將可達成一個新的氣候變遷協議 ─ 巴黎議定書,仍抱持著高度期待。

    當新的氣候協議生效時,可預期地會對跨國的能源、交通運輸、礦業、農牧以及金融等產業與政策,產生深刻之衝擊。值得現已展開行動之各國政府、企業與環保團體等,加以密切關注。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人非草木 ─ 邁向電力自由化的日本消費者意識調查

英國實行電力自由化之後的數年,為更換電力公司的高峰期,之後顧客流動性便會漸弱,再過三年便陷入停滯,今後日本也很有可能重覆同樣的消費行為模式,在自由化後的幾年,是各電力公司搶佔市場的黃金時期。

文/宋竑廣 (文字工作者)

    在台灣,關於能源價格的話題,特別是電費,是相關爭論的一大題目,「核電便宜所以要應該用核電」、「綠能比較貴民眾不肯付」等論點時有所聞;而在日本,因應零售電力全面自由化時代的到來,關於核電或綠電的消費者傾向,也成為矚目的焦點之一。以下本文就從電價變動開始,介紹自由化後電力消費的動向。

    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普華永道 (PwC) 之日本分公司,於10月發表了「電力零售市場消費者意識調查」,意在掌握電費方案、非核電電源、再生電源等,影響消費者更換電力公司的種種因素。這當然不是只有消費者能夠從中獲益,新電力公司更需要由此取經,因此首要分析的是,電力消費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會更換電力公司。

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海平面上升現場:邁阿密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氣候變遷小影展系列 04】

陽光之州佛羅里達的南部由廣大沼澤、珊瑚礁與海灘組成,不僅是知名的度假勝地、養老天堂,也是一處人口與建築密集的大都會區。但這裡正面臨嚴重的海水上升威脅,使得邁阿密與周邊的郡縣政府焦頭爛額。

海平面上升並非像海嘯或大浪襲擊般這麼顯而易見,而是每年一點點逐漸增加,長住在此地的人會開始淹水頻率增加,然而眼前的景象仍難以喚起民眾的危機感。於是,佛羅里達國際大學 (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的傳播系所發起一個環境意識的傳播計畫,以此地海平面上升為主題,分別在 2014年與 2015年由學生拍攝了兩支紀錄片,在當地的公共電視台播出,恰好遇上這議題廣泛受到關注的時刻。


South Florida's Rising Seas, 2013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艾瑪湯普遜的兩個夏天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氣候變遷小影展系列 03】

英國演員艾瑪湯普遜 ( Emma Thompson )在2014年夏季,受綠色和平邀約,登上希望號到北極圈觀察冰山消融狀況,以了解當時炒的炙熱的北極石油探勘計畫,並且讓更多人知道這個議題。

任何人親眼見過這般壯麗的景色,應該都會矢命保護它吧!



由於全球暖化,夏季北極圈無冰覆蓋的面積每年逐漸擴大,這使得石油廠商覬覦北極海床下方的油氣和原油蘊藏,陸續向美國與加拿大政府提出探勘與試鑽探申請。

環保團體拼命阻止,並非為反對而反對,主要是這片長久以來鮮少遭受人為干擾的極圈自然棲地與海域,對於環境變動的敏感度也較劇烈;也因為地理環境的險峻,萬一發生漏油或鑽油設施事故,民間的監控不易,且救援與油汙處理的工作船隻也難以接近。也就是說,在此鑽探石油,對環境有極高的風險。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冰河的守護者 ─ Keepers of the Beat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氣候變遷小影展系列  02】

美國本土有為數不少的高山冰河,其中半數以上集中在西北角的華盛頓州, 並受到國家公園的保護。國家公園管理處 (National Park Service, NPS) 在 2013-14年間,拍攝並發表了一支短片「Keepers of the Beat」,介紹了北喀斯喀特國家公園 (North Cascades) 的壯麗高山冰河,與辛勤的冰河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