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暖化影響 未來炎夏更加難耐


 圖/由於盆地地形與都會區熱島效應影響,台北市在夏季常有高溫紀錄。(照片由台達電子基金會提供)
 文/柯佳吟(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特聘博士後研究員,原題:「夏天將會比你想像的熱還熱!」)

 是不是發現今年夏季特別熱呢?根據氣象局統計,台灣2011年6月平均氣溫達28.52度,僅次於1980年,而全台灣台北、新竹、台中、阿里山和嘉義等地六月平均氣溫,均為創設站以來最高紀錄。台北更已有13天高於35度,這是百年紀錄。今年異常高溫的六月雖不能斷定是暖化的影響,然而這樣炎熱的夏季卻可能成為常態。

 史丹佛大學科學家近期即將發表的一份研究中(預計於六月底發表於Climate Change期刊),更將揭示一個可怕消息:如果溫室氣體濃度持續增加,在未來的20至60年間,全球多個地區可能將經歷一個不可逆的夏季氣溫上升!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再思台灣低碳飲食推動策略


 圖/外國進口的水果在運輸過程中既耗能又容易因損壞而浪費。(照片由台達電子基金會提供)
 文/趙家緯(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綠盟能源與氣候變遷小組召集人)

 食習慣的調整被視為降低碳足跡的重要步驟,如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的IPCC主席Pachauri既曾指出:「別吃肉、多騎單車、簡約消費,便是每個人可減緩氣候變遷的方式。」(ABC News)而根據英國的研究顯示,2001年時每戶因消費行為產生的碳足跡約為20.7噸,其中因飲食造成的碳足跡約為兩噸左右,此排放量相當於一年內小客車的使用所產生的碳足跡。(SEI, WWF and CURE,2006) 而聯合國農糧組織的調查更顯示,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所佔比例達18%,超過交通部門。而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永續資源管理小組的報告指出,飲食是當前最應優先矯正的消費行為之一,其佔了全球碳足跡達27%左右。(UNEP,2010)

 反觀台灣,環保署雖於今年一月頒布《國民低碳飲食選擇參考手冊》,而許多學校更紛紛響應週一不吃肉的活動,但目前採用各項推動策略,是否足以達成低碳飲食之目的?

 因此本文將先彙整國內外研究,探討台灣飲食碳足跡之變化趨勢。進而分就飲食種類、食物來源、食物耕種與飼養過程等三個層面,探討如何降低飲食碳足跡。最後則就台灣既有低碳飲食推動方式加以分析,並根據其不足之處,提出策略建議。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糧食浪費無度 每年損失13億噸

 圖/愛爾蘭環保署發起的「停止浪費食物」行動網站截圖。
 文/黃貞綾(荷蘭瓦罕寧恩大學碩士)

 界上仍有許多人民處於赤貧狀態,難以求得溫飽,但是全球每年生產的糧食,竟有三分之一白白浪費!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今年五月出版的《全球糧食耗損及糧食浪費報告》指出,每年損失或浪費的食物高達13億公噸,約佔生產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以蔬菜和水果的耗損比例最高。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短訊】波昂氣候會議進展有限


影片: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組織秘書長在波昂氣候會議的最後一天,所做的閉幕演講。

年底南非德班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之前,最重要的一次談判會議─波昂氣候會議,在發展中國家與開發中國家意見分歧的狀況下,於關鍵議題上仍無實質進展,但在調適委員會與技術移轉方面則有建設性的進度。

兇手是誰?─經濟自由主義下的糧食危機與國際援助中的虛幻承諾

 圖/WTO於2009年召開的貿易援助(Aid for Trade)會議。(照片由WTO上傳Flickr共享
 文/譚偉恩(政治大學外交學系講師)、謝函潔(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編註:2008年全球爆發了一波糧食短缺的危機,各方陸續歸納出一些原因,包括油價高漲、將玉米當作生質燃料等,但也意識到糧荒可能已成為結構性問題。本文兩位作者從全球經貿與國際援助體系來剖析這個議題,說明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糧食權如何遭受侵害,又為何無法解決。「低碳生活部落格」很榮幸能刊登這篇研究論文,並與各位讀者分享。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建立低碳環境 提高能源價格

 圖/萬芳國小將一間自然教室改造成節電、使用太陽光電的零碳教室,這樣的改造需要更多政策誘因。(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
 文/柳中明(中華民國低碳環境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建立低碳環境,提高能源價格」,這個命題是很值得討論的。重點是:建立低碳環境,乃因應全球趨勢,與因應全球能源價格長期上漲,所以國內能源價格終究會提高。但若是提高能源價格,是否會在建立低碳環境前,先創造出其他社會不利問題?

2011年6月7日 星期二

小腳印踏大腳印 一起來逛農夫市集

 圖/台中的合樸農學市集中,邀集了許多有機農場的農友。(謝雯凱攝)
 文/林珮芸(媒體&藝術工作者)

 象中買菜永遠是媽媽的任務,如果是職業婦女,下班要忙著趕到超市採買晚餐食材;若她是家庭主婦,便會提著菜籃在傳統市場東挑西揀,和菜販討價還價。但是現在,買菜可以是全家一起做的事。上網搜尋一下,看看住家附近有沒有步行就可以到的農夫市集,也就是最近很流行的「有機市集」,趁著春暖花開的周末,全家改變賴床的習慣,跟著微笑的太陽公公,一起到市集來尋寶。

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吐瓦魯:航向全球化與堅守低碳食物間的矛盾

 圖/大量罐裝飲料不斷進口到吐瓦魯,喝完的飲料罐卻無法出口到海外處理。(吳郁娟攝)
 文/吳郁娟(台達電子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駐吐瓦魯環保志工)

 低碳生活的概念被提起之後,許多生活用詞均冠上「碳」為形容詞,例如:碳足跡、低碳食物、減碳家電等。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的城市上班族追求自給自足的田園低碳生活,其實在西方文化尚未登陸吐瓦魯之前,島民早已「引領流行」,力行了百年有餘。矛盾的是,越是貼近自然生活的地方,當地人民生活中所製造的碳足跡越少,然而這些地方卻常常是西方世界所定義的「低度開發、低收入國家」,例如:吐瓦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