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本文收錄於《低碳生活的24堂課》)
圖/Flickr創用分享(Sparrows' Friend上傳)
星期六就是西洋情人節,結婚不滿一年的我,仍不能免除於買花的義務。不過,當我在網上搜尋比價時,卻發現有不少商家主打進口玫瑰商品,並以圖例顯示進口的玫瑰有多豐滿,絕非本土的乾扁版可取代。
我知道經濟保護主義的壞處,也了解國際分工的重要性。但若以環保的角度來看,送玫瑰主要是為了表達心意,但是否要把進口花卉的碳排放量,一併都送給情人,這就很值得討論。
進口玫瑰 運輸碳排高
其實在歐洲,之前就曾有是否應買進口玫瑰的論戰,因為全歐洲就有31%的玫瑰,是從肯亞所進口而來。於是在歐洲就有環保團體主張,消費者應減少購買進口玫瑰,以減少花卉運送時的碳排放,且肯亞種植玫瑰時的污染及人權議題,也同樣為人所垢病(*1)。
但這可讓肯亞人覺得揹了黑鍋,肯亞駐英官員 Joseph Muchemi 就指出,如果英國人因考量「食物里哩」,而改買鄰國荷蘭的玫瑰,反倒是會增加買花的碳足跡(*2)。他說這是因為荷蘭人的玫瑰花是養在溫室裏,冬天還會開暖氣來增加室內溫度,而每分鐘的暖氣都在排放二氧化碳。
這位肯亞外交官的說法,也被研究單位所肯定。依據Cranfield大學在2008年所作的調查,在肯亞每一萬兩千朵玫瑰花的碳足跡,大約是2,200公斤二氧化碳;但同樣數量的玫瑰,荷蘭卻要花上35,000公斤的二氧化碳(*3)!
台灣玫瑰 進口多於出口
若是把各種切花盆花都算上,台灣其實算是花卉出口國(*4),但若光以玫瑰來說,進口量長久以來是比出口量多的。不過,玫瑰進口台灣的數量,卻一路從1990年的45.92公噸,下跌至去年的8.54公噸,足足少了82%。相對地,本土玫瑰在2005年時,出口還一度增長超過進口玫瑰,去年則是回到5.05噸(*5,下圖)。
但由肯亞與荷蘭的案例來看,玫瑰的碳足跡大小,主要還是與種植方式有關,那台灣的玫瑰是否像荷蘭玫瑰一樣耗能呢?
財團法人台灣區花卉發展協會的陳永斌指出,台灣雖然也是以溫室種植玫瑰,但卻是採簡易的塑膠棚,而不是像荷蘭的固定式溫室,因此能源消耗相對少。不過他也表示,台灣的玫瑰花苗幾乎仍是由國外進口,雖有農民在種多年生的玫瑰,但大多數花農仍是一年翻新一次,每年都會重新進口花苗。
也就是說,不論是本土或是進口的玫瑰,生命周期裏至少都會坐一趟飛機,兩者碳足跡的比較仍是在比種植的方式。
有機玫瑰 低碳新選擇
玫瑰怕霧、怕溼、生長的地點需要有溫差,是需耗費大量精力去照顧的作物,在台灣主要產地集中在彰化、南投一帶。由於求得是賣相,玫瑰的用藥通常不會太少,但台灣卻也有花農在埔里一帶種出了有機玫瑰,強調不僅好看、甚至是好吃,而不用化學肥料也不用除草劑的玫瑰,碳足跡當然遠比進口玫瑰少,土壤的肥力更足夠支撐多年生的品種。
「其實台灣真的不適合種玫瑰啦,」郭逸萍開玩笑說著。原本和老公都在當廚師的她,因為惋惜台灣的玫瑰因農藥下太重而無法入菜,因此決定自己來種可食用的玫瑰。三年來不斷從錯誤中學習,以及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的協助,郭逸萍和章思廣這對廚師夫婦,終於成功開闢一片有機玫瑰園(*6)。
現在由這對夫妻所生產的玫瑰花瓣,除作成各種加工製品如酒、醋、醬外,也被中部地區的高級飯店收購作為裝飾及泡澡用。他們今年情人節檔期的訂單,更早在一月初就已額滿,有機玫瑰的名號除愈來愈受肯定外,也為台灣的玫瑰寫下低碳的新註解。
雖然對「去死去死團」而言,情人節是「戀愛資本主義」下的商品(*7),但得在情人節買花的我,所面對的壓力也不是對老婆曉以大義就能解決。不過,為了讓自己及下一代生存的機會,不被暖化的未來壓縮太多,目前我仍會以台灣本土的玫瑰、或亞洲鄰近國家玫瑰為優先;至於從荷蘭、哥倫比亞、厄瓜多來的玫瑰,只得等全球不再依賴化石燃料時,再將其列入我的購物清單中囉。
【參考資料】
(*1) Human Flower Project 25-Aug-05 “Kenya’s Flowers of Evil”
(*2) Guardian 14-Feb –07 “Air-freight flowers greener than Dutch hothouses, say Kenyans”
(*3) Guardian 25-Apr-08 “Tread lightly: Stop buying farmed flowers” reported by Carolyn Fry"
(*4) 农博花木 18-Jun-08《钟国成:台湾花卉产业发展的过去与未来》
(*5) 農委會 11-Feb-09(WWW)《88年至97年玫瑰進出口貿易統計趨勢圖》農產貿易統計查詢系統
(*6) 合樸農學市集 29-Aug-07《產地拜訪:玫開四度食用玫瑰園》
(*7) 維基百科 12-Feb-09(WWW)《去死去死團》
【延伸閱讀】
《作綠色女婿 機票得比別人貴》張楊乾 26-Jan-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孤單時 別搭電梯下樓》張楊乾 23-Jan-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圖/Flickr創用分享(Sparrows' Friend上傳)
星期六就是西洋情人節,結婚不滿一年的我,仍不能免除於買花的義務。不過,當我在網上搜尋比價時,卻發現有不少商家主打進口玫瑰商品,並以圖例顯示進口的玫瑰有多豐滿,絕非本土的乾扁版可取代。
我知道經濟保護主義的壞處,也了解國際分工的重要性。但若以環保的角度來看,送玫瑰主要是為了表達心意,但是否要把進口花卉的碳排放量,一併都送給情人,這就很值得討論。
進口玫瑰 運輸碳排高
其實在歐洲,之前就曾有是否應買進口玫瑰的論戰,因為全歐洲就有31%的玫瑰,是從肯亞所進口而來。於是在歐洲就有環保團體主張,消費者應減少購買進口玫瑰,以減少花卉運送時的碳排放,且肯亞種植玫瑰時的污染及人權議題,也同樣為人所垢病(*1)。
但這可讓肯亞人覺得揹了黑鍋,肯亞駐英官員 Joseph Muchemi 就指出,如果英國人因考量「食物里哩」,而改買鄰國荷蘭的玫瑰,反倒是會增加買花的碳足跡(*2)。他說這是因為荷蘭人的玫瑰花是養在溫室裏,冬天還會開暖氣來增加室內溫度,而每分鐘的暖氣都在排放二氧化碳。
這位肯亞外交官的說法,也被研究單位所肯定。依據Cranfield大學在2008年所作的調查,在肯亞每一萬兩千朵玫瑰花的碳足跡,大約是2,200公斤二氧化碳;但同樣數量的玫瑰,荷蘭卻要花上35,000公斤的二氧化碳(*3)!
台灣玫瑰 進口多於出口
若是把各種切花盆花都算上,台灣其實算是花卉出口國(*4),但若光以玫瑰來說,進口量長久以來是比出口量多的。不過,玫瑰進口台灣的數量,卻一路從1990年的45.92公噸,下跌至去年的8.54公噸,足足少了82%。相對地,本土玫瑰在2005年時,出口還一度增長超過進口玫瑰,去年則是回到5.05噸(*5,下圖)。
但由肯亞與荷蘭的案例來看,玫瑰的碳足跡大小,主要還是與種植方式有關,那台灣的玫瑰是否像荷蘭玫瑰一樣耗能呢?
財團法人台灣區花卉發展協會的陳永斌指出,台灣雖然也是以溫室種植玫瑰,但卻是採簡易的塑膠棚,而不是像荷蘭的固定式溫室,因此能源消耗相對少。不過他也表示,台灣的玫瑰花苗幾乎仍是由國外進口,雖有農民在種多年生的玫瑰,但大多數花農仍是一年翻新一次,每年都會重新進口花苗。
也就是說,不論是本土或是進口的玫瑰,生命周期裏至少都會坐一趟飛機,兩者碳足跡的比較仍是在比種植的方式。
有機玫瑰 低碳新選擇
玫瑰怕霧、怕溼、生長的地點需要有溫差,是需耗費大量精力去照顧的作物,在台灣主要產地集中在彰化、南投一帶。由於求得是賣相,玫瑰的用藥通常不會太少,但台灣卻也有花農在埔里一帶種出了有機玫瑰,強調不僅好看、甚至是好吃,而不用化學肥料也不用除草劑的玫瑰,碳足跡當然遠比進口玫瑰少,土壤的肥力更足夠支撐多年生的品種。
「其實台灣真的不適合種玫瑰啦,」郭逸萍開玩笑說著。原本和老公都在當廚師的她,因為惋惜台灣的玫瑰因農藥下太重而無法入菜,因此決定自己來種可食用的玫瑰。三年來不斷從錯誤中學習,以及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的協助,郭逸萍和章思廣這對廚師夫婦,終於成功開闢一片有機玫瑰園(*6)。
現在由這對夫妻所生產的玫瑰花瓣,除作成各種加工製品如酒、醋、醬外,也被中部地區的高級飯店收購作為裝飾及泡澡用。他們今年情人節檔期的訂單,更早在一月初就已額滿,有機玫瑰的名號除愈來愈受肯定外,也為台灣的玫瑰寫下低碳的新註解。
雖然對「去死去死團」而言,情人節是「戀愛資本主義」下的商品(*7),但得在情人節買花的我,所面對的壓力也不是對老婆曉以大義就能解決。不過,為了讓自己及下一代生存的機會,不被暖化的未來壓縮太多,目前我仍會以台灣本土的玫瑰、或亞洲鄰近國家玫瑰為優先;至於從荷蘭、哥倫比亞、厄瓜多來的玫瑰,只得等全球不再依賴化石燃料時,再將其列入我的購物清單中囉。
【參考資料】
(*1) Human Flower Project 25-Aug-05 “Kenya’s Flowers of Evil”
(*2) Guardian 14-Feb –07 “Air-freight flowers greener than Dutch hothouses, say Kenyans”
(*3) Guardian 25-Apr-08 “Tread lightly: Stop buying farmed flowers” reported by Carolyn Fry"
(*4) 农博花木 18-Jun-08《钟国成:台湾花卉产业发展的过去与未来》
(*5) 農委會 11-Feb-09(WWW)《88年至97年玫瑰進出口貿易統計趨勢圖》農產貿易統計查詢系統
(*6) 合樸農學市集 29-Aug-07《產地拜訪:玫開四度食用玫瑰園》
(*7) 維基百科 12-Feb-09(WWW)《去死去死團》
【延伸閱讀】
《作綠色女婿 機票得比別人貴》張楊乾 26-Jan-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孤單時 別搭電梯下樓》張楊乾 23-Jan-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7 則留言:
最後是不是買了本土有機rose呢?!
不過以"生命周期中,總有一次坐飛機"來算, 運種子一定好過運成品花啦?!體積,泥土水份的重量,要不好空調配合,損耗,都是運種子好好多啊。
文章裡頭提到的Cranfield 大學的研究,該研究的負責人是Adrian Willimas 教授,其相關網址如下,還可以下載那份關於花的報告。
http://www.cranfield.ac.uk/sas/aboutus/staff/williamsa.jsp
去年在日本參加研討會時,有跟他聊了一下關於這方面的研究。討論的細節,我有點忘了,但記得的結論就是他試圖要破除的就是『Foodmile決定論』的想法。
不過這個教授沒啥架子,阿乾若有興趣想就農產品的碳足跡部份跟他討論,我相信他也會蠻樂意的。
To 馬康多:
感謝你提供的資訊,我也是在找這篇文章的資料時,才知道原來台灣的花苗也都是進口的。如果你那邊還有什麼有關生命周期的好論文,也歡迎繼續提供並參與討論。
不只玫瑰
許多進口物的很耗能耶
不一定要每次都用進口貨八
台灣貨一樣好啊
To rlf23240
單就食物哩程而言,在地食物或台灣製造的商品,普遍來說低碳地多。但是,若因此而過度強調愛用國貨,恐將重演經濟大蕭條時期的貿易保護主義大戰。
我倒是認為,如果碳標籤的發展能持續,則不論是進口或本土,有一個客觀的單位可作衡量,這將給予消費者一個公平選擇的機會。
比如說,即使是進口商品,它若是比本土商品還低碳,並開創了一片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則這樣的國際企業就該去鼓勵它,而不是用義和團的精神去抵制它。反過來說,若是本土產業受此刺激,更善加利用在地優勢而開發出更綠色的商品,則整個社會朝向低碳經濟的發展的方向,基本上會更穩固。
我對這方面的研究不是非常多
看過了您的回答之後
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感謝您!!
如果沒老婆/女朋友的話 是不是就能省下每年買玫瑰造成的碳排放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