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行善濟貧 也能關愛地球

圖/西雅圖的Village Bicycle Project計畫志工將二手單車檢修後裝入貨櫃,這些單車將送到非洲迦納。(作者為Flickr用戶Bikejuju,依創用CC BY 2.0授權引用)
文/謝雯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原文刊登於《科技生活雜誌》2012年3月號

 灣人愛心不落人後,總會在國內外重大天災伸出援手,將關心化作實質的資金或行動,把溫暖傳遞到所需要的人手上。但有些團體考慮的更多,他們在規劃這些善行的同時,還顧及環境永續、生態保育與節能減碳,讓愛心更加圓滿。

 每年以「國際合作」名義在國際間往來的計畫與資金相當多,但其實有很多用在大型水庫、核能電廠等環境衝擊極高的建設上,例如以幫助各國政府減少貧窮為目標的世界銀行,便因為大量借貸給煤炭火力電廠計畫而飽受批評。類似這種大型「政績式」建設有其外交政治的需求,卻也常在受援助國家衍生土地徵收、污染與酬傭等醜聞。於是,有些民間團體積極檢討本國的國合政策,也有部分國家注重外援計畫的品質。例如日本政府成立了「地球環境日本基金」,每年提供大筆金額資助在民間團體進行環境保護的工作,有一大部分是針對在海外的國際合作行動,包含生態保育、減緩暖化、回復沙漠化地區等主題。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農業對環境與人權的影響及其成因

 圖/越南山區聚落的梯田,越南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稻米出口國。(照片由聯合國United Nations Photo分享於Flickr,依據CC BY-NC-ND 2.0授權使用)
 文/譚偉恩(政治大學外交所博士生)

 管農業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相當傳統與原始的經濟活動,但目前仍然提供全球40%人口的生計,而之中有高達70%是發展中國家的人民 (註一)。此外,世界銀行(World Bank, WB)的報告指出,目前農業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約佔據了全球溫室氣體的30% (註二),而溫室氣體的負面影響之一就是減損糧食的產出。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更進一步指出,東南亞、中亞、南亞,以及次撒哈拉非洲地區(Sub-Saharan Africa,即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整片大陸)都將面臨農作生產減少的危機 (註三)

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綠建築走訪-大阪NEXT 21 徹底執行的實驗性集合住宅


(影片由Youtube用戶 ximageAmsterdam 上傳)

文/盧盈文、唐于婷(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生)

節能、環保、健康住宅而言,如果問你接下來因應未來100年的住宅,應該會是個怎麼樣的住宅形式呢?大阪實驗住宅計畫「NEXT21」,就是以成為21世紀典範為目標的環境共生住宅。

關於鑽研各種環境共生建築研究,日本人依舊發揮精闢且鉅細靡遺的精神,當我們來到大阪Next 21實驗型集合住宅時,更能深刻體會。NEXT21在 1993年完成,實際上屬於大阪天然氣公司贊助資金,並且與多位知名建築師、政府、專家及其他能源公司合作,設計整棟實驗性住宅。大阪天然氣公司也非常有魄力,制定了長達十年之久的實驗住宅計畫,其計畫目標涵蓋了相當廣的領域,像是環境問題、都市生活型態、節約能源、營建系統等方面的實驗,並希望能夠達到在未來50─100年的環境變遷中可因應住宅能源的自給自足。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短訊】 311東日本大地震週年報導與活動

一年前的3月11日,日本東北地方遭遇到嚴重的天災摧殘,福島核災接踵而至。這一年來,我們一方面感動於日本國民在患難中互相扶持的真情,一方面也看到核安神話的破滅。有許多媒體將在這一周製播這場大型複合性災難的相關專題報導,整理如下,並將逐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