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摩洛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摩洛哥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COP23系列十一】全球評比:減碳資優生從缺 台與美、俄並列後段班

"台灣在化石燃料補貼跟工業電價補貼政策均未調整,未來恐怕仍會持續維持在低段班。"
國際非營利組織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15日發表最新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圖片提供:高思齊。
文/環境資訊中心:陳文姿、姜唯、蔡麗伶報導

 國際非營利組織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發表最新減碳評比,台灣今年依舊表現不佳,排名第54名。在56個國家和歐盟間是倒數第七。

 目前人在波昂參加COP23氣候大會的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資深研究員高思齊表示,台灣在化石燃料補貼跟工業電價補貼政策均未調整,未來恐怕仍會持續維持在低段班。

 德國波昂的第23屆氣候變遷會議 (COP 23)正接近尾聲,現場許多國家都發表了抗暖成功故事,但是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氣候優等生?15日上午公布的最新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CCPI 2018)給出了答案。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COP22系列報導之八】氣候會議的場外較勁,各國彰顯綠色國力

" 對參與聯合國氣候會議的會員國來說,每年一次的 COP 大會,不只是固定談判場合,也是各國比拚減量績效、環保技術、和綠色野望的較量舞台。"
(圖片來源:作者 攝)

文/詹詒絜(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專員)

 每年舉辦 COP 的會場都很佔據土地空間,因為除了須設置一間間的會議室、周邊會議、及攤位擺放場地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得配置給國家博覽館。這些國家館主要有幾個功能:讓談判代表休息、供各國各自舉行發表活動、讓其他參與者見識該國的「綠能實力」及「氣候倡議」。

 現在,就讓筆者帶大家看看今年 COP22 會場四個有趣的國家館和展示物,一窺各國截然不同的推動策略與綠色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