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太陽能 LED 燈 讓更多人享有光明

諾貝爾獎委員會在獲獎說明中,特別提及 LED 燈的發明,將為全球15億未能連上電力網路的人民,許下一個光明的夢想。
圖:印度赤腳學校的婦女學員正在受訓成為太陽能電力技師。
(Source:UN Women flickr, CC BY-NC-ND 2.0)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2014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與歸化為美籍的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表彰他們各自在藍光發光二極體發明過程中的卓越貢獻。過去發光二極體 (LED)已有紅光與綠光,但要等到1990年代藍光技術突破後,才能合成為接近日光的白色燈光,隨後才引發當前這波 LED 帶來的照明革命。

    諾貝爾獎委員會在獲獎說明中,特別提及 LED 燈的發明,將為全球15億未能連上電力網路的人民,許下一個光明的夢想;因為點亮 LED 所需的電力極少,靠著簡易太陽能在地發電便已足夠。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再生能源 招誰惹誰

只要政策明確,市場自然就會出現。因此,即使光電板在英國的發電效率不如台灣,太陽能光電事業卻在英國大行其道,在融資比重、稅務減免、電價誘因等種種考量下,仍是一筆穩定的好生意。
圖:英國漢普頓的IKEA賣場,屋頂上自2011年便安裝太陽能板,而2013年起,開始在店內販售家戶太陽能發電組。 (Source: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flickr, CC BY-ND 2.0)
文/張楊乾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本文原刊載於10月份綠雜誌專欄)

    年前,當我帶著不知何時才還得完的留學貸款,搭著人生第一架次的長途航班,飛進英格蘭的領空時,我怎麼也想不到,這個晴時多雲偶時雨的國度,居然會在2014年,太陽能裝置容量突破 5GWp (50億峰瓦),成為全球第六個達到此里程碑的國度。

    5GWp太陽能板所發電的,目前可以供應近 6%英國家戶的用電需求,且現有的太陽能板裏,有三分之一是裝在原本閒置的住宅屋頂。英國政府對於太陽能板的鼓勵政策,使用現有的太陽裝置容量,有90%是最近三年才安裝,且有2.1GWp是屬於小規模併聯上網型。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繼續「看見台灣」:從沉淪的國土 看見調適契機

「台灣的地下水是重要的自然資源,現在中部平原以及沿海地區過去完全透支,若要使用,一定要能收支平衡的嚴格管理,法律和政策都要做些改變。」
圖:雲林縣成龍村的地層下陷區 (圖片來源:台灣水鳥研究群 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 flickr, CC BY-NC-SA 2.0)

文/廖靜蕙 (環保記者)

    西南部沿海地層下陷嚴重,低窪處逢海水倒灌後,積水不退,跟著《看見台灣》導演的鏡頭,那些原本期能庇蔭子孫的祖墳也泡湯;如此荒唐的景象原可避免,卻因無限制超抽地下水,而使得先人的陵寢也受害。面對逐漸沉淪的國土,以及失落的地下水資源,要如何才能扭轉局勢?

    地層下陷怎知道?承辦地層下陷防治的水利署台北辦公室水文三科人員表示,是以內政部「一等水準點」為基準,每年在固定時間,對照各地區標準點,計算出相對高度所得的結果。

    即使位於地層下陷區位,居民是無感的,只能透過建築物的改變得知。虎尾是已知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區域,每年以5~7公分的速度下陷。2003年雲林縣元長鄉以年10公分的速度沉陷,2005年雲林沿海則以3公分的速度下陷,目前元長鄉則為5~7公分,速度減緩的原因,疑似與枯水或豐水有關,豐水期沉降的速度減緩。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極端氣候討活難 影響河烏生子意願

水質、魚類和水生昆蟲有什麼變化,立即反映到河烏族群。每當發生洪水,當年冬天河烏繁殖的數量就會變少,多數的河烏選擇放棄繁殖。
圖:河烏捕捉水棲昆蟲。(攝影:陳宏昌)

文/廖靜蕙 (環保記者)

    活在高山溪流中的河烏,依賴溪流程度高於其他鳥種,而河烏所在的溪流,更代表水質潔淨未受污染。若說翠鳥是低海拔河流生態系指標鳥種,那麼高山溪流的指標鳥種非河烏莫屬!只是,極端氣候如驟降雨、洪水,衝擊河川生態,導致水生昆蟲、魚類等河烏賴以維生的食物消失,卻讓河烏不敢生小孩!

    河烏(Cinclus pallasii)又名褐河烏,體長約22公分,具有潛水的能力,完全防水的羽毛,讓牠得以進入水裡捕捉小魚和水生昆蟲,生活領域多在湍急的溪流,這些溪流特質必須清淨水質、含氧量高,溪流中看到河烏,代表著此地溪流擁有健全的生態系。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廚房跟北極都不要變熱 ── 日本的「涼廚」

透過「涼廚」設計,可減少空調與調理機器的能耗;保持平均 25度以下的室溫,也能輕易符合日本厚生勞動省對廚房維持在溫度25度以下、濕度80%以下的要求,以減少細菌滋生與食物中毒的機會。
圖:東邦瓦斯公司的涼廚示意圖。(SourceL Toho Gas)

文/宋竑廣 (文字工作者)

    話說「進廚房就不要怕熱」,廚房很熱,大概是一般人公認的常識;偶爾電視上還會播某餐廳找不到廚房助手,年青人不肯吃苦之類的新聞。廚房又熱又不舒服,所以君子都遠庖廚去了(大誤);然而,日本瓦斯公司推廣的「涼廚」,會發現廚房不但可以涼,而且應該要涼,不但節能減碳,且多利而無一害。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颱風得等 用水要省

種種提高用水效率的作法,在台灣已可見到不同的嘗試,卻仍未見到大規模普及於生活之中。其中的關鍵,仍在用水效率的提升,是否能獲得穩定的政策支持。

圖:成大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後方的紅色雨撲滿漏斗,十分醒目。(來源:台達電子)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本文原載於9月28日聯合報元氣周報)

    鳳凰颱風過境,讓許久沒下雨的台北,總算能稍稍解渴。然而,若鳳凰颱風成為今年影響台灣,最後一個颱風的話,靠曾文水庫與烏山頭水庫施灌的雜糧作物,以及明年的一期稻作用水,都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這是台灣的宿命,颱風帶來的雨量,佔台灣全年用水的七成;一旦颱風不來,固然風雨所造成的傷害減少,但隨之而來的旱象,就像科學家口中「無聲的大象」,將走入莊稼裏將一切都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