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為太陽能屋頂找活路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藍色的太陽能屋頂,長久以來已成為再生能源的最佳代言人。許多機構提到節能減碳,第一個想到的動作,可能不是換T5節能燈管,而是考慮要不要在屋頂裝太陽能板。

 在國外已存在許多推動太陽能屋頂的例子,不論像是日本在1994年推動的「七萬太陽能屋頂計劃」、德國在1999年推動的「十萬太陽光電屋頂計劃」、或是美國在2005年通過的「百萬太陽能屋頂計劃」等。各國多是以補貼收購電價,或對系統設置費採取補貼及低利貸款等方式,鼓勵民眾裝設太陽能屋頂(*1)

 台灣雖有《太陽光電發電示範系統設置補助辦法》,但顯然目前對大部份民眾而言,仍沒有足夠的誘因,讓他們把「十萬鐵皮屋頂」變身為「十萬太陽能屋頂」。這裏面其實除存有自然的限制外,也與台灣與國外不同的居住特色有關。

台灣日照量 不如德日

 首先,根據中央氣象局的資料,台灣全島平均的日照量,只有日本的67%,甚至只有德國的56%(*2)。因此,在台灣投資太陽能的回收期,特別是在台灣北部,回收期遠較德日來得長。

 其次,即使政府提供足夠的誘因,願意用優惠的電價來跟民眾買電,但在施行恐會有困難。因為台灣大部份住宅與國外不同,並不是私人獨棟的透天厝。在台灣,除非有強有力社區委員會介入,否則先投入節能裝置成本,再以分年攤還的概念,並不容易達成同棟住戶們的共識。

 就以台北市一間四戶的舊公寓為例,如果其中有一間住戶想裝太陽能板,他得說服上下樓的鄰居每人先掏出兩萬元來裝板子。如果以現行收購價2元及15萬元裝置費補貼計算,在不含維修的情況下,太陽能板得需要62年才能回本;即使在南部,每瓩設置費用也要37年才能打平投資(註1),遠高於太陽能板本身的使用年限。

回收期長 影響投資意願

 在回收期長、又不容易說服同棟鄰居一同拿錢出來的情況下,如果收購價格誘因不夠大的情況下,想把鐵皮屋頂全改太陽能板,的確有其難度。

 不過,如果這樣就放棄太陽能屋頂,也未免太過短視。因為現有的收購價是以現有電價計算,當能源稅法開徵且施行碳排放交易後,電價將會開始反映污染的成本,走升的電價自然就會提升民眾裝置太陽能屋頂的誘因。

 然而對台灣來說,調漲油電價格,通常只會被視作政府無能的表現;且為了減少對產業的衝擊,這些反映污染成本的政策工具,往往都會分年循序漸進。只怕民眾還沒下決心買太陽能板,就得先選擇該買何種橡皮艇,來應付愈來愈多的強降雨颱風所帶來的災害。

克服障礙 需要創新模式
 不過,前陣子節能商品標章在僅補助兩千元,就成功讓節能商品在台灣市佔率,較半年之前成長一倍,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想法。

 比如說,如果台電能像電信業者設基地台一樣,在屋頂上每裝一瓩太陽能板,就補貼全棟住戶一千元。若以前述四戶的公寓為例,如果每戶既不用出錢,每年還可以多拿250元,也不用負擔維修的費用,這樣的誘因相信很少人能拒絕。

 至於台電呢,一方面既不用擔心因達不到再生能源設置目標而被罰錢,也可主導太陽能板的裝置地點,使其設在轉換日光最有效率的地方。此外,在夏日尖峰用電時,更可有效利用太陽能降低尖峰負載;甚至電板的隔熱效果,還能幫頂樓住戶減少空調使用量,也能降低夏日用電的壓力。

 更重要的是,在不考慮維修成本下,如此一來,只要當每度電達3.7元時,設在高雄的太陽能發電設置費用就已可回本。別以為每度電3.7元是天價,台電在2008年的燃氣成本,就已經來到3.37元(*3)

 這裏只是順手舉一個例子,讓再生能源的設置,或許更符合我國的國情,也歡迎大家腦力激盪討論。畢竟對我來說,要我去敲鄰居的大門,告訴他若同意在頂樓合裝太陽能板,每年不但可領250元,且未來有機會隨著電價上升而加碼;這比要說服他要先拿兩萬元出來,再分幾十年電價攤還給他,顯然容易地多。

 暖化的危機迫在眉睫,光是屋頂裝上太陽能板,雖不可能完全解決暖化的問題,但至少是正確的道路。在時間不多的情況下,大規模推廣再生能源是全球的共識,也希望台灣在這方面能找到自己的路,讓我們滿街的鐵皮屋頂,都能閃耀著太陽之光。

註1:這裏每瓩太陽能板以二十五萬元計價。

【參考資料】
(*1)趙靜宜 2007 《台灣與先進國家太陽光電推廣策略之研究》彰師大電機工程學系電機工程所學位論文
(*2)歐文生、何明錦、陳瑞鈴、陳建富、羅時麒 2008 《台灣太陽能設計用標準日射量之研究》建築學報 Vol.64 pp.103-118
(*3)陳立誠 2009 《燃“煤"之急-兼論全球暖化-》水利土木資訊工程季刊 Vol.43 pp.1-9 Mar 2009


【延伸閱讀】
輸中韓的 不只有棒球》張楊乾 9-Mar-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高雄世運會錯誤示範再生能源運用?》鄭佾展 17-Jan-09
環品會部落格
太陽能 台灣為何不能》朱敬一 09-Feb-09
聯合報A4版要聞

3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我想若是不能使用太陽能發電,或許可以考慮風力發電,將風力發電機縮小一點,大概桌上型電風扇的大小,然後放在大樓之間,利用大樓風發電,我想這應該比考慮太陽能板更不錯,因為台灣的大樓風通常都蠻大的

老郎 提到...

很有意思的研究,看樣子太陽能在北台灣很難推廣了。
但住宅的太陽能或是風力發電,都要有大蓄電池,再轉換至110V,才能給自家的電器使用,這對空間有限的住宅,也是個問題。要加裝設備把電力輸出給台電,又要一筆錢,很多困難有待克服。

阿乾 提到...

To 老郎及風鳥鳴:
這篇文章其實並不是說北部不能用太陽能發電,只是說它回收的年限較長,相對的發電成本就更高些。但如果我們利用能源稅,把煤電的污染成本給算進來,或許太陽能即使在北部都相當具有競爭力,特別是它可以分散中午尖峰用電的負載。

至於分散式電力串連回電網這部份,現在的技術門檻並不高,倒是智慧型電網的架設得預先作準備,使分散式電力的效果能發揮到最大。

至於小型風力發電機,之前曾看過一篇報導,指製造小型風機時所產生的碳排,比小型風機生命周期內所能產生的電還多。這部份的數據我得再找相關資料研究,不然每次看到機場連絡道旁的直立式風力發電機,是真的還挺吸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