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自從結婚之後,我人生中的一些細節開始有了變化。包括下班後鮮少再到星巴克加班寫文章、每天得多花兩個小時來回接老婆下班、以及每兩個月會接到多出上百度電的電費單。
就以去年十一月的電費單為例,我家兩個月的用電度數是802度,比結婚前同期增加270度。不過,若是以單位面積來算,每平方米則只增加1.6度,整年平均下來為35度,勉強仍比台灣家戶的平均用電量略低。
建築能耗 應當管控
會突然去計算這個數據,是因為十七日在全國能源會議分組會議上(*1),我參與了推動低碳綠建築的討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何明錦在會中,提出要對新建物的外殼耗能、空調及照明用電訂定標準;而有台灣綠建築之父美譽的林憲德教授,則是認為應推動新建住宅的能源標示制度。
但不論是由政府強制立法規定耗能標準,或是僅要求建商公佈建築耗能數據,由消費市場來決定節能建築的去留,都不能偏廢查驗制度的推行。否則,就算買了一棟節能的綠建築,但卻另外買了一堆耗能的電器,則就失去了減碳的原意。
每年驗房 確保減量成果
像英國的綠建築協會,最近就公佈了一份說帖(*2),希望現有的房子必須要和車子一樣,年年都必須通過監理單位的檢驗。雖然目前像是能耗等級、查驗經費等,都仍在研議階段,但如果以英國新建的生態鎮為例,裝有瓦斯的三房之家,一年是不應超過1,64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為目標(*3)。
而如果將英國的數據,對照我家去年的碳排放量的話,就讓我有些招架不住了。因為根據我自己的估算,我家光是用電,一年下來大約會排放2,712公斤二氧化碳。若再加上瓦斯所排放的732公斤,我家一年就製造了3,444公斤CO2,和英國人相較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零碳排建築 台灣也該追求
英國政府已要求在2016年,所有新蓋住宅都必須達零碳排放(zero-carbon),新建的商業辦公室,在2019也得達到此一標準。但今日的既有建築到2050年時,仍會佔全國建物的70%,因此英國綠建築協會也才建議政府,應對既有建築能耗也作出要求,否則的話英國恐難在2050年前,達成較1990年減量80%碳排放的目標。
台灣有自身的地理及氣候條件,或許不見得什麼都要跟國外看齊,但在暖化的威脅愈來愈近、科學家所畫下的碳排放量紅線也十分清楚的現在,或許台灣對於建築耗能的要求,必須得儘速跟上國際的步伐。
至於我自己,也不能再把所有的能耗增加責任,全部推給我老婆。既然已經算出去年房屋的碳排放量,就得開始思考在新的一年,該如何把自家的耗電量及瓦斯使用量,降到一個合理的水準。在房子的監理制度還沒建立前,自己先來作管理!
【參考資料】
(*1)全國能源會議 17-Mar-09《能源管理與效率提升第一次分組會議資料》
(*2)UK-GBC 2009 "Making the case for a Code for Sustainable Buildings"
(*3)Guardian 15-Jul-08 "Ecotown loophole leaves door open for polluters" reported by Juliette Jowit
【延伸閱讀】
《不當裝潢 惡化住宅能耗》張楊乾 29-Oct-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五成電費 他們省下了》張楊乾 11-Jul-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建築物含碳成分知多少?》陳楊文 9-Otc-07 低碳生活部落格
4 則留言:
你好,我是低碳生活部落格的長期讀者。雖然並沒有每篇文章仔細閱讀,不過只要有新文章必會看看標題。也因此受益不少。
如果不介意,不知我可否冒昧指出一個小小的漏誤:建築研究所與營建署同屬內政部管轄,屬平行單位。並非如一般大眾認知般位於營建署之下。其實在營建法規的制定上,營建署與建研所其實是有些許觀念上的差異的。
新建物的外殼耗能是指什麼啊?
To blueJay,
抱歉,是我的疏忽,已更正為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謝謝您的指正。
To Winkai.H,
請參考《建築技術規則》第三○九條。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