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2018「歐洲綠首都」奈梅亨市年度活動(上)

"「雨水分流」是荷蘭水資源管理的重要措施,也在奈梅亨市中心許多角落裡展現,如地圖上的玉米市場公園、皇家廣場、黑瑟街小渠道、水跡字樣,提醒民眾與水不可分割的共生關係。"
2018年「歐洲綠首都」得主荷蘭奈梅亨市活動網站。(圖片來源:官方網站
文/張芸翠(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從直擊2018年「歐洲綠首都」得主荷蘭奈梅亨市兩篇文章看見奈梅亨在永續發展的表現後,各位讀者是不是很想實地走一遭呢?奈梅亨市已準備好為各地旅客帶來一段豐富的綠色體驗。本系列文章便來介紹奈梅亨準備了哪些活動。
五張綠色地圖,詮釋五大主題
 該市永續發展項目劃分為五大主題,依此規劃出五張綠色地圖,讓遊客們依照興趣選擇、走訪,分別為:
  1. 健康與自然作伙(samen gezond en groen
  2. 與水共生(leven met water
  3. 樂享風與陽光(blij met zon en wind
  4. 永續交通(duurzaam op weg
  5. 凡物皆有用(alles is van waarde
圖片來源:green capital 2018

 首先,奈梅亨整合周遭生態廊道,加強新舊社區的綠色空間。上面這張綠色地圖「健康與自然作伙」,筆者就不同的屬性和區域,選出三個值得參訪點。
1.   東區至中心的生態河岸:沿著河岸東邊至市中心有好幾個推薦景點,如歐依圩田(Ooijpolder)、沃斯鎮(Stadswaard)、荷德抽水站(Hollandsch Duitsch Gemaal)、四旬公園(Lentloper)、堡壘公園(De Bastei)。前三者能讓人們一窺荷蘭田園景色,抽水站後方還有生態魚梯和有機果園,附近河岸空間已改造成親水空間。

2. 西區的公園和運河改造:西區有不少舊綠地,市府和市民近年設法活用這些空間,包括該市最大的都市公園--格菲特公園(Goffertpark),其中包含養蜂場、兒童牧場等設施。西邊的馬斯瓦爾運河(Maas–Waalkanaal)沿岸,附加運動設施之外,原本荒廢的土地也被利用,如布雷德街的食物森林(Voedselbos Bredestraat),志工們在這種種植各種蔬果,鄰近的西部公園(Park West)也改成具豐富景觀的生態公園。
左圖:馬斯瓦爾運河的運動設施。右圖:布雷德街的食物森林。
圖片來源:nieuwsuitnijmegen(左)AD(右)

3.   北區的新市鎮與公園:瓦爾河以北區域為新市鎮,當地新住民也致力於永續生活實踐。如圖爾奈區的自然領域基金會(Stichting Doornik Natuurakkers)將生態穀物與恢復農田鳥類的目標結合,附近的自然操場髒褲子(Natuurspeeltuin- Vieze Broek)更由社區居民與市府一同維護,打造富變化、充滿自然體驗的兒童遊戲場。
圖片來源Wie bakt mee(左)participatiekaart(右)
與水共生
 第二張「與水共生」的綠色地圖,除展示水資源管理專案,還有對抗氣候變遷的防洪工程。筆者同樣也針對水的方面推薦幾個值得參訪的地點。
1. 瓦爾河北岸: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洪泛危機,奈梅亨市投入國家級的「還地於河」計畫,且不採取慣用的加強堤防作法,而將部分堤防移至河道後方,創造更為廣闊的氾濫平原,讓洪水有更多空間、不至於威脅城市,荷蘭高臺氣候堤防(Klimaatdijken Hof van Holland)便是這樣的「氣候防禦」(climate proof)工程。
圖片來源:green capital 2018

 規劃單位會模擬不同情境下的水位高低與泛濫範圍,規劃不同的土地使用方式與建築配置,橋樑設計也考量到不同水位高低的情境。除了氣候防禦工程,新市鎮瓦爾斯普朗(Waalsprong)規劃時也納入許多永續策略,如雨水回收循環系統,即由自然過濾雨水的河道(wadi)和調節水量的池塘(plassen)組成。
2. 雨水廣場和街道:「雨水分流」是荷蘭水資源管理的重要措施,也在奈梅亨市中心許多角落裡展現,如地圖上的玉米市場公園(Korenmarktpark)、皇家廣場(Koningsplein)、黑瑟街小渠道(Watergootje Stikke Hezelstraat)、水跡字樣(WATERIS Kunstwerk),提醒民眾與水不可分割的共生關係。
圖片來源indebuurt(左)indebuurt(右)
樂享風與陽光

1.   綠能電廠:包括風力發電合作社(Windpark Nijmegen)、綠色能源三角洲(Duurzaam Energiepark Groene Delta)、垃圾處理(ARN)及汙水處理廠,分別聚焦在風力、太陽能、生質能、熱能回收等範疇。
圖片來源:green capital 2018

2.   節能綠建築:市府及住宅公司在建築節能也有許多努力,包括拉德伯德奈美亨大學的赫伊德校區(Campus Heijendaal)、市政廳、Talis永續專案等案例。本文特別介紹IEWAN稻草屋(IEWAN strowijk)和SolarEis修道院花園。
前者是用稻草當牆體材料,達到保溫、減廢、低成本、好施工等功能,不僅創下荷蘭首例,還包含太陽能板、樸門花園等設施。SolarEis則採用最新節能技術,在社區中庭地底埋設地熱交換池,為建物採暖和冷房,水池區還可作為雨水儲集池。
左下圖為IEWAN稻草屋、右下圖為SolarEis修道院花園。
圖片來源Burgers Geven Energie(左上)
omroepgelderland(右上)Iewan(左下) Klein Poelhuis(右下)
永續交通
1.   單車大道:「單車快速道路」已成為荷蘭綠色交通骨幹,奈梅亨也規劃了79公里的自行車高速公路貫通七個分區,目前完成43公里,而且還連接到周圍城鎮和鄉村。想體驗奔馳快感,可沿著快速循環路線貫穿奈梅亨市的東西南北,沿途會經過施奈賓德大橋的單車快道(Fietsbrug De Snelbinder),一覽開闊河道。
圖片來源:green capital 2018
 另兩個值得造訪處,一是霍尼格大樓的單車中心,及兩個免費使用的單車停車場。霍尼格大樓原是棟廢棄工廠,近年改造為當地新創公司聚集地,一樓的「荷蘭單車中心」(Dutch Bicylce Center)聚集了13家公司,提供修繕、零件製造、教育課程。位於市中心1944廣場(Plein 1944)的地下單車停車場,和公車轉運站旁的單車轉運中心(Fietstransferium Doornroosje),也提供便利的單車服務。
2. 郊區聯通:單車之外,奈梅亨還可以看到其他綠色交通選項,如城市物流服務中心(Binnenstadservice-Stadslogistiek servicecentrum)整合了寄送者和接收者兩端需求,降低貨車數量,減少空氣汙染、空間浪費、及衍生的包裝廢棄物。

凡物皆有用(alles is van waarde
 最後一張綠色地圖主題叫「凡物皆有用」,目的是讓訪客看該市如何善用資源、促進循環經濟。筆者推薦幾個值得參訪的地點。
圖片來源:green capital 2018
西區:當地有兩家回收廠:DAR milieustraatARN afvalverwerkingDAR和市府合作推動一系列教育活動,幫民眾了解廢棄物價值、分別收集和再利用的重要性。DAR則提供學校免費導覽,開放讓學童參觀發酵廠和焚化廠。此外,ARN不僅回收焚化時產生的熱能,也提供附近社區採暖,回收的有機廢物還可生產沼氣,為該市公交運輸提供生質燃料。
圖片來源Dar(左)degroenehub(右)
中區:奈梅亨的新創天地霍尼格大樓(Honig Complex),許多新創公司在此進行創作和生產,被視為當地的循環經濟熱點。值得注意的案例包括:專門收集和販售二手原物料的「在地櫥櫃」(Lokaliteiten Kabinet),回收布料製衣的「荷蘭意識」(Dutch Awearness)。
北區:奈梅亨展示回收資源和循環造屋的案例,其中一個是前面提過的IEWAN稻草屋,另一案例為「漂浮屋」(Kapkar-Stichting Fabrikaat),強調低成本、快速組裝,靈感來自於附近的傳統農舍,呼應其周遭人文景觀。
圖片來源slim circulair(左) arch daily(右)
市區: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市府在市中心河岸展開廢物美化街景的藝術活動再生之路(Walk of Waste),和「減塑基金會」(Stichting Plastic Soup Nijmegen)及藝術家合作設立23個由回收物妝點成的藝術垃圾桶,改變民眾對於廢棄物的想法。
 除了上述綠色地標,奈梅亨2018年也準備了各月份不同活動,留待下篇為各位介紹。
【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張芸翠,畢業於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西拉雅研究室,現為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博士生,2013年台達環境獎學金得主。曾擔任成大綠色魔法學校英語導覽員、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志工。關注議題為永續都市規畫及綠色建築管理。


【延伸閱讀】

-- 
低碳blog也有IG了喔~ 
https://www.instagram.com/lowestcblog/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