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城市柏克萊設計一套「住宅能源評分表」,讓房子的節能績效成為不動產市場交易指標。越高分的房子代表越節能,可吸引更多買主。"
近年極端氣候( 如熱浪、寒流)頻繁出現,經常造成瞬間用電負載大增、提高電力系統癱瘓的風險,迫使政府和電力公司不斷想方設法,端出節能誘因或需量反應等機制,希望建築部門這頭怪獸少吃點電。每當政府喊出「碳中和」「100%綠電」等氣候目標時,建築部門更常被列為頭號整治對象。
對此,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 提出一套建築指令演化建議步驟,幫助地方政府逐步誘導建築脫離排「碳」巨獸之列。
第一步:公開資訊
川普掌權兩年以來,美國許多地方政府輪番動員對抗中央。但所謂的動員不是聚眾去白宮前抗議,而是在政策規劃路線和川普背道而馳。據統計,目前美國已有27個城市和州政府訂出氣候行動和減碳目標,這其中,「能源基準政策」(Energy Benchmarking policy)可謂共同跨出的第一步。
儘管字眼看似艱澀,其實能源基準政策的概念很簡單,便是要求建築(如公有建物、商辦大樓、集合住宅)公開能耗資訊,如此不但方便管理當局掌握建築部門耗能狀況,也便於訂出更適宜的法定能效標準,買賣雙方也能更容易掌握一棟建築的歷史耗電量和能源相關開銷。
USGBC提供的地方政府建築指令演化三路徑。(圖:筆者整理自繪)
心法二:設定標準
當資料越趨完善,下一步便是制訂適當的建築能源效率標準,作為法令要求的底線和獎懲標準,這方面包含建築節能的實施措施和改善成果(Perform and Improve)、公正可信的第三方評估(energy assessment)、節能翻修(energy retrofit)及評比標籤(labelling)等作法。
舉個例子,德州首府奧斯汀要求大型集合住宅除定期揭露用電資訊,還要在10年內完成節能評估,若比同等級建物平均耗電量高出1.5倍,就得強制進行翻修工程。加州城市柏克萊則設計一套「住宅能源評分表」(Home Energy Score, HES),讓房子的節能績效成為不動產市場交易指標。越高分的房子代表越節能,可吸引更多買主。
放大絕:取得認證
然而,一棟建築對周遭環境的影響層面不只在用電量,還包括耗水多寡、室內空氣品質、廢棄物處理等,需要用更多元、完整的角度加以檢視。美國綠建築協會的LEED、台灣的EEWH系統,都是完整衡量建築環境衝擊與產生效益的診斷系統。不少政府也都會要求特定建築(如公家擁有、新蓋建築、特定標案)必須通過綠建築認證。
柏克萊城市永續辦公室負責人Catherine Campbell-Orrock (右二)分享Home Energy Score(HES)制度,要求屋主在房子交易時提出用電資訊和評比。(作者提供)
回頭來看台灣的狀況,近年綠建築在國內愈來愈常見,截至107年9月底的統計,台灣申請與取得綠建築標章的建案累積多達7375案,無怪乎不久前內政部舉辦國際研討會時,即有官員宣稱台灣是當前全球綠建築密度最高的地方!
殊不知,上述綠建築多是新蓋建築,如何提升大量隱藏在民間的「既有建築」能源效率?提高屋主進行節能修繕的誘因?並設法邁出公開建築能耗資訊的重要一步,仍是台灣必須努力的方向。
【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詹詒絜,畢業於歐盟Erasmus Mundus環境科學、政策與管理碩士學位,多次參與聯合國各項與氣候變遷相關會議,擅解讀國際氣候和能源報告,並負責經營國際合作網絡、追蹤國際氣候談判進度和能源議題研究等。
【延伸閱讀】
【ACEEE年會系列一】 沒錯!「能效」可以拚經濟 詹詒絜 2018/11/12
【節能好宅德國進行式】之一:EPBD新制上路,「近零耗能」建築將成常態 陳文姿 2018/8/20
從紐約看台灣:立法要求建築節能很難嗎? 高宜凡 2018/1/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