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節能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到底該把錢花在哪個刀口上?國外數據告訴我們,其實建築保溫是最有效的。"
整理/林柏任 (本文內容整理自2018/1/1播出之「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節目)
顧名思義,被動式節能建築就是希望運用遮陽、斷熱、保溫等原始設計手法,搭配隔熱建材和換氣新風設備,盡可能降低建築啟用後的耗能,而且讓居住空間維持穩定的溫濕度和空氣品質,是德國非常普遍的建築節能概念。推廣三年多來,被動式建築在台灣的接受度如何?有什麼執行成果跟推廣障礙?如何適應台灣高溫高濕的亞熱帶氣候?台達電子文教金會和IC之音合作的「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節目,邀請沃科綠建築公司(BWK Green Architecture Co. Ltd.)工程師葉士傑一一說分明。
節目名稱:德國「被動房」來了!台灣建築節能有解了?
受訪者:「台灣被動式節能屋協會」創辦人 葉士傑(以下簡稱葉)
主持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 高宜凡(以下簡稱高)
葉:當初在英國念書的時候,我主要專攻「環境設計」,也取得英國的綠建築認證系統執照BREEAM。但有趣的是,教授鼓勵我們去學德國的被動式房屋設計,那時我就覺得好奇,為什麼英國人不推銷自己祖國的產品,反而推薦我們去學德國的概念?會不會這個系統才是整個歐洲更被認定的產品?
高:什麼是「被動式房屋」,跟德國的氣候環境和住宅節能有什麼關連?
葉:目前全世界有超過5萬棟被動式房屋,起源於德國有很多歷史因素,其實它的概念很簡單,比如夏天的時候我們一覺得熱,就馬上開冷氣,冬天冷就馬上開暖氣,這稱為「主動式」的啟動設備。被動房的概念不一樣,它會回收人體熱能、家裡家電的熱、還有太陽的輻射熱,透過新風系統把這些熱能回收,再很小心地保存在室內,這樣就不用一直開空調維持溫度,可以很大量的節約能源,這是因應在歐洲大陸的天氣情況,所推演出來的設計方式。被動式房屋為什麼在歐洲風行?因為它可以讓空調節能高達70~90%。
引進被動式建築概念的沃科綠建築工程師葉士傑。 (圖片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
葉:我們在計算房子耗能的時候常跟德國人吵,說我明明白天就去上班,為什麼建築還要算一整天(都有人在)的耗能。德國人個性很嚴謹,他會認為即使一個使用者去外面上班,家裡還是有小孩子跟老人,希望模擬365天24小時隨時都都有人在家的情況,如何讓室內溫度維持在20~25度?而且每年每平方米的總用電量不到120千瓦小時(度)。
高:「台灣被動式節能屋協會」成立三年了,目前對被動式房屋的接受度高嗎?會不會常有人用氣候因素來抗拒,比方有人覺得因為天氣太熱、所以建築不需要做保溫的。
葉:台灣是個有趣的市場,我們發現台灣的設計師跟消費者,存在一些不是那麼精準跟正確的觀念。連「保溫」這件事,台灣人都認為說我們這麼熱了,為什麼要去穿一件很熱的衣服在身上。第二,台灣法規會算樓地板面積,如果今天加了保溫材,那麼室內空間就變小了,這些都會影響消費者的考量。
高:這種用氣候差異當藉口的,該怎麼說服呢?
葉:我可以提幾個想法,第一,當我在節能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到底該把錢花在哪個刀口上?國外數據告訴我們,其實建築保溫是最有效的。第二,政府部門也要想想,國外很多案例是當民眾願意去做節能建築的時候,政府會指定某些銀行幫忙貸款。
高:最近台灣終於出現了第一棟通過「被動式節能建築研究所」(Passive House Institute)證書的改裝公寓,執行效果好嗎?
葉:當初在尋找合作屋主的時候,遇到很多困難,要加入新的節能技術,業主還是有經費上的考量跟擔心,所以我們蠻感謝行政院的創業天使計畫補助。
這棟房屋位於台北市區,其實建築會產生多少耗能?很多問題在於說牆面有多少面積跟外面空氣接觸,在做老屋翻修成節能被動房的處理上,很多處理的反而是跟外面空氣接觸的牆。其他跟鄰居、樓上樓下共同的牆壁,斷熱處理反而比較輕鬆一點。
源自德國的「被動式房屋」,擁有五大特色。 (來源:台灣被動式房屋論壇臉書 )
葉:先天上來說,公寓卻比獨棟的節能好處理一點。這棟我們做完以後在裡面裝了很多sensor(感測器),為了監控夏天室內溫度能否維持24~25度、溼度則要維持35~55%,結果發現空調的EUI從以前的133度,大幅下降到43度,證明被動式房屋的節能概念,的確可以在台灣的氣候條件下實現。
高:被動房還有一個標準,是要求室內空氣品質,對於台灣現在苦惱的「霧霾」,可以幫上忙嗎?
葉:被動房從一開始在房屋設計或配備選擇時,就考慮到室內空氣品質了,被動式建築除了希望室內恆溫恆濕,還要把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1000ppm以下,透過新風設備跟換氣系統,引進外面的新鮮空氣,同時把PM2.5隔絕在外。
像這棟房子當初翻修時,有一間廁所沒有對外窗,我們常認為廁所沒有對外窗的話,很容易造成發霉,結果改造完畢到現在,透過新風系統替換室內空氣,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味道或黴菌產生。很多消費者在乎空氣品質,往往在家裡買很多空氣清淨機,倒不如在空氣進來前,設計一套完整的過濾系統。
高:台灣民眾常誤以為綠建築太「高貴」,這也是被動房的推廣障礙嗎?
葉:以德國狀況來說,一般節能房要升級到被動房的話,造價成本大概會增加8%,回收年限需要5~8年。但台灣升級到被動房的話,會增加20~30%的成本,而且因為電價太便宜,回收年限會拉長到15年以上。除了能源價格不合理,第二個原因在於,台灣沒有做保溫材料的概念,也沒有所謂的新風機,目前供應鏈最缺的就是複層窗戶,必須靠進口。
高:若要從源頭改善的話,未來似乎該找建商或房地產行業合作。
葉:對,我們下次的大項目會在桃園高鐵站的一棟七層樓集合住宅,算是較大規模的被動式房屋。
高:被動房對德國控制建築部門的排碳有很大貢獻,台灣若要加速引進或推動的話,可以怎麼做呢?
葉:其實歐洲在處理這個非常務實的,認為房子應該先做好節能、才談如何增加再生能源。回過來看台灣,現在因為不要核電,所以必須開發很多再生能源,但我們不妨先靜下心來想,為何要增加這麼多能源;而不先做好建築節能?另外,再生能源的建置應該在建築附近,而不是離使用者端非常遠,這也有點本末倒置。
IC之音「氣候戰役在台灣」節目網頁
台灣被動式房屋論壇
環境資訊中心:德「被動節能建築」首度落腳台灣 冷氣不外洩省下七成能耗
【延伸閱讀】
綠建築走訪--慕尼黑工業大學國際交流中心 盧盈文 2017/11/13
缺電之夏系列六:「住商」用電飆不停怎麼辦? 高宜凡 2017/6/14
先天節能 才可造就十項全「能」 潘蜜拉 2014/7/23
----------------------------------------------------------------------------
低碳生活部落格也有LINE@生活圈帳號了喔 @wck4392u
低碳生活部落格也有LINE@生活圈帳號了喔 @wck4392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