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能源價揚,近年來各國規劃社會住宅時也就特別考慮能源問題,作法即是節能設計與小型綠能‧‧‧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卡崔那風災造成美國紐奧良重大災禍之後,布萊德彼特成立一個基金會叫做「Make It Right」,協助城市裡受災最嚴重的低九區 (Lower 9th Ward) 重建。由於這裡也是紐奧良最貧窮的鄰里,「重建」就不是只有蓋房子而已。Make It Right預計在此區重建150間小格局、永續、節能的獨立新屋,它利用架高來防洪、環保無毒建材能確保住戶的健康、並附加完成社區公共設施,而且造價控制在這批受災居民能買得起的範圍。
除此之外,它納入節能設計,住家屋頂還安裝太陽光電版,減少家戶用電與暖氣燃料的開銷。目前他們已經完成100棟房屋,每棟都獲得綠建築白金標章,造型樣式各異、外觀則像紐奧良舊市街一樣,充滿繽紛的明亮色彩。目前已有350多人入住,其中許多是單親家庭。最近他們遇到木頭建材腐爛的麻煩狀況,對於標榜高品質重建工程的Make It Right來說十分難堪,所幸居民仍對此計畫深具信心,Make It Right 也正著手處理木料更換事宜。而原本避災離鄉的居民,是否願意回來傷心地買房子,也是個問題。
「社會住宅」既然是蓋給弱勢民眾的,滿足居住需求之外,當然也要提供更多的生活保障 ─ 保障他們不會因為租金或房貸而拖垮財務、保障下次天災來襲時家人的安全無虞、保障他們不會因為空間規畫不良而更不與鄰居往來,衍生成「孤獨死」的情況、更保障居民不會因為住在社會住宅而被貼上標籤。這幾年,由於能源價揚,以及「燃料貧窮」議題升溫,各國規劃社宅時也就特別考慮能源問題,置入節能設計與小型綠能;否則若住進廉價但隔熱不佳的住屋,暖氣費用將比正常家庭還高的多,彷若是把弱勢民眾推入另一個無底洞,也等於是居住不正義的另一層剝削。
布魯塞爾的永續城市計畫中,有個名為「希望」(L’Espoir)的永續住宅社宅實驗計畫,綜合幾筆公基金,此計畫為特定的14戶低收入弱勢家庭打造兩層連棟的木造房屋,絕熱良好避免暖氣流失,安裝了雨水淨化與汙水回生系統、綠屋頂與綠牆,節能設計外加太陽能熱水器,這使得每戶每年每平方米的能耗是15度電,相當節能。
個案有其特殊背景,但累積眾多不同情況的個案,有助於鋪造邁向居住正義的坦途,更不讓節能技術與綠色能源成為富人錦上添花的玩物。在泛歐洲的層次,有個更具野心的計畫。一群長期在歐洲各國從事社會住宅的建商與NGO,組成了「Power House Europe」夥伴組織,想要讓歐洲的社會住宅都能達到接近零耗能 (nearly-Zero Energy Challenge!)。建商區分成「溫暖地中海氣候區」、「寒冷大陸型氣候區」、「產權分屬多人的住宅建案」,以及「新建與修繕的住宅貸款計畫」四個跨國工作小組,交流經驗與商討策略,目的都是要達到「近零耗能住宅」。在他們的網站上,也可以找到歐洲各地新建的節能社會住宅或節能改造的計畫,各自申請甚麼經費、營建時有無官方與民眾參與、安裝了那一些綠能?
電業能源公司也沒有閒著,在加州,能源公司針對合宜住宅住戶推出太陽能板的貸款方案,住戶能在安裝之後再分月還款,屆時就能靠著省下來的電費來償還。英國業者也組成聯盟,向社會住宅住戶推銷低廉的光電方案。更不用說歐盟的建築物能源表現指令中,規範新屋與既有建物的能源消費,不論是購買或是承租,都可以看到載明建物能耗的證書,未來更有機會申請補助進行節能修繕。
影片:奧地利維也納市政府介紹他們社會住宅中的幾項節能設計概念。
【延伸閱讀】
─「國外公營住宅案例」 2012移居永續友善住宅設計國際論壇
─ Power House Europe 中的個案分享
─《The 10 things we can learn from Europe about energy efficiency》Steve Cole, National Housing Federation 3-June-2014 Guardian
【作者簡介】
謝雯凱,碩士班時研究國際政治與民眾參與,平時關心生態環境與老房子,賞鳥人,經常撰寫國內外環境議題專文。2007年起追蹤氣候變遷與能源議題。現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專員。
圖:Make it right基金會在紐奧良的永續綠能低價住宅計畫。(Source: official website of Make it right ) |
文/謝雯凱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卡崔那風災造成美國紐奧良重大災禍之後,布萊德彼特成立一個基金會叫做「Make It Right」,協助城市裡受災最嚴重的低九區 (Lower 9th Ward) 重建。由於這裡也是紐奧良最貧窮的鄰里,「重建」就不是只有蓋房子而已。Make It Right預計在此區重建150間小格局、永續、節能的獨立新屋,它利用架高來防洪、環保無毒建材能確保住戶的健康、並附加完成社區公共設施,而且造價控制在這批受災居民能買得起的範圍。
除此之外,它納入節能設計,住家屋頂還安裝太陽光電版,減少家戶用電與暖氣燃料的開銷。目前他們已經完成100棟房屋,每棟都獲得綠建築白金標章,造型樣式各異、外觀則像紐奧良舊市街一樣,充滿繽紛的明亮色彩。目前已有350多人入住,其中許多是單親家庭。最近他們遇到木頭建材腐爛的麻煩狀況,對於標榜高品質重建工程的Make It Right來說十分難堪,所幸居民仍對此計畫深具信心,Make It Right 也正著手處理木料更換事宜。而原本避災離鄉的居民,是否願意回來傷心地買房子,也是個問題。
「社會住宅」既然是蓋給弱勢民眾的,滿足居住需求之外,當然也要提供更多的生活保障 ─ 保障他們不會因為租金或房貸而拖垮財務、保障下次天災來襲時家人的安全無虞、保障他們不會因為空間規畫不良而更不與鄰居往來,衍生成「孤獨死」的情況、更保障居民不會因為住在社會住宅而被貼上標籤。這幾年,由於能源價揚,以及「燃料貧窮」議題升溫,各國規劃社宅時也就特別考慮能源問題,置入節能設計與小型綠能;否則若住進廉價但隔熱不佳的住屋,暖氣費用將比正常家庭還高的多,彷若是把弱勢民眾推入另一個無底洞,也等於是居住不正義的另一層剝削。
布魯塞爾的永續城市計畫中,有個名為「希望」(L’Espoir)的永續住宅社宅實驗計畫,綜合幾筆公基金,此計畫為特定的14戶低收入弱勢家庭打造兩層連棟的木造房屋,絕熱良好避免暖氣流失,安裝了雨水淨化與汙水回生系統、綠屋頂與綠牆,節能設計外加太陽能熱水器,這使得每戶每年每平方米的能耗是15度電,相當節能。
個案有其特殊背景,但累積眾多不同情況的個案,有助於鋪造邁向居住正義的坦途,更不讓節能技術與綠色能源成為富人錦上添花的玩物。在泛歐洲的層次,有個更具野心的計畫。一群長期在歐洲各國從事社會住宅的建商與NGO,組成了「Power House Europe」夥伴組織,想要讓歐洲的社會住宅都能達到接近零耗能 (nearly-Zero Energy Challenge!)。建商區分成「溫暖地中海氣候區」、「寒冷大陸型氣候區」、「產權分屬多人的住宅建案」,以及「新建與修繕的住宅貸款計畫」四個跨國工作小組,交流經驗與商討策略,目的都是要達到「近零耗能住宅」。在他們的網站上,也可以找到歐洲各地新建的節能社會住宅或節能改造的計畫,各自申請甚麼經費、營建時有無官方與民眾參與、安裝了那一些綠能?
電業能源公司也沒有閒著,在加州,能源公司針對合宜住宅住戶推出太陽能板的貸款方案,住戶能在安裝之後再分月還款,屆時就能靠著省下來的電費來償還。英國業者也組成聯盟,向社會住宅住戶推銷低廉的光電方案。更不用說歐盟的建築物能源表現指令中,規範新屋與既有建物的能源消費,不論是購買或是承租,都可以看到載明建物能耗的證書,未來更有機會申請補助進行節能修繕。
影片:奧地利維也納市政府介紹他們社會住宅中的幾項節能設計概念。
【延伸閱讀】
─「國外公營住宅案例」 2012移居永續友善住宅設計國際論壇
─ Power House Europe 中的個案分享
─《The 10 things we can learn from Europe about energy efficiency》Steve Cole, National Housing Federation 3-June-2014 Guardian
【作者簡介】
謝雯凱,碩士班時研究國際政治與民眾參與,平時關心生態環境與老房子,賞鳥人,經常撰寫國內外環境議題專文。2007年起追蹤氣候變遷與能源議題。現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專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