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美國華裔能源部長朱棣文,五日在參議院的聽證會中,敦促國會與政府一同攜手,讓溫室氣體「總量管制與交易(Cap & Trade)」相關法案能儘速通過。朱棣文打算以碳交易的商業手段,撼動美國過於依賴化石燃料的能源結構,進而落實總統歐巴馬的減碳政策(*1)。
美國和台灣一樣,都不是《京都議定書》的簽約國,因此美國如何在非京都的體系下進行碳交易,自然與台灣相關性很高。但其實位於美國芝加哥的氣候交易所,買賣溫室氣體「自願性減量」的碳權已有多年歷史;台灣的企業若是也作減碳,除了能在國內買賣外,最有可能的,也是送上這個市場來販賣。
正隆紙業 開台之先取得碳權
其中,第一家最可能因減碳而賺錢的台灣企業,就是生產「春風」系列紙品的正隆紙業。
正隆紙業的大園造紙廠,過去為求省水,因此改採厭氧法來處理造紙污水。然而這種環保的處理方法,卻會另外產生不環保的氣體甲烷,也是《京都議定書》裏管制的六種溫室氣體之一。
和二氧化碳相較,甲烷造成溫室氣體的濳力,足足是二氧化碳的二十三倍。因此,理論上正隆紙業若是能把甲烷給減下來,也就能減緩地球暖化的速度。但投資甲烷回收廠需要大筆的經費,在政府法令沒有要求的情況下,正隆紙業其實可以完全不用投資在甲烷回收上,除非它有很強的經濟誘因。
碳權交易 增添減碳誘因
碳交易,正好補足了這塊誘因。只要正隆所投資的甲烷回收廠,能通過國際認證機構的檢驗,證實確實可以回收甲烷減碳,正隆就可以把減下的碳權拿到國際市場賣,並將賣碳所得拿來補貼蓋廠的經費。
正隆紙業總公司安保部經理林榮榛指出,在溫室氣體減量盤查與驗證上,國際上已有相當嚴謹與完整的方法學。他說,除必須要具備像是額外性、獨立性、可量測性、永久性、具技術障礙等等基本原則外,廠商更須證明若沒有販賣碳權,此一減量設備將永遠無法有足夠資金增設。
而進到實際減量驗證程序後,條件則更是繁鎖。「他們真的很龜毛,」林榮榛說,驗證單位會作廠裏焚化爐尾氣的氣體分析,若是其中含有其他溫室氣體,就會再把減碳效益減掉;此外入鍋爐的水溫也都要長期監測,每差一度都可能影響碳排放。當然最重要的是,甲烷在燒完作熱能後,是否100%都燒乾淨了,這部份更是要反復驗證。
驗證嚴格 確保減量成效
正隆紙業環安顧問李登銘也說,有時驗證單位所提的問題,他們也都是第一次聽到。他舉例說,像是驗證單位要求正隆要作電錶矯正,但他們打電話問台電該怎麼作時,台電居然回答說:「如果電錶不準的話,我們換一個新的給你好了。」頓時讓正隆不知如何回應。
經過十個月的努力與修,正隆紙業在2008年底取得了賣碳權,每年至少可賣19,240噸給其他企業。由於目前國內有些企業,在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時,已先行承諾要作碳抵銷(Carbon Offset),因此在市場上已有企業喊價到減一噸一千元台幣。依此估算,正隆若是賣給這家企業,十年將可有接近兩億元的的進帳。
不過李登銘說,由於《溫室氣體減量法》仍在立院審議,因此在不確定未來碳排放核配額度前,暫時還不會將碳權賣出。
污染者付費 獎勵減污者
因為有了碳交易市場,也讓正隆紙業有了經濟誘因,願意投資甲烷回收廠;另一方面,未來跟正隆買碳權的企業,則是把溫室氣體排放的成本,一併算進了財報之內,也算是落實了污染者付費的概念。
理論上,只要在查驗機制上維持高標,讓市場願意相信此一制度,整個碳交易市場成長也將愈來愈快。未來,只要市場上的碳價開始走高,不論是減量技術甚或是再生能源市場,也都將會愈來愈膨勃,進而使愈來愈多的企業,寧減量也不願去買碳權;到時離低碳經濟成形之日,也會愈來愈近。
當然,這一切的前題是,人類的動作必須要快,並努力減少這個制度的漏洞。否則若是碳交易制度,只獎勵了買賣熱空氣的掮客,卻沒能將全球的碳排放量給減下,這將不只是資本主義的末日,全體人類恐將也一同陪葬。
正隆紙業的經驗值得其他企業學習,但因其減碳方法具有獨特性,倒也不易推廣到其他企業。不過,只要有更多的台灣企業,開始思考不減碳的風險,甚至是減碳所可能帶來的獲益,或許就不用被牛步化的立法時程給綁死,而能自己找出屬於國際綠色競爭力的一片天空。
【參考資料】
(*1)Reuters 5-Mar-09 “U.S. energy secretary pledges to fight global warming” reported by Tom Doggett and Ayesha Rascoe.
【延伸閱讀】
《溫減法 與你飯碗密切相關的法案》張楊乾 7-Jan-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溫室氣體減量法--「漂綠」或「行動」》馬康多 31-Dec-08 苦勞網
美國華裔能源部長朱棣文,五日在參議院的聽證會中,敦促國會與政府一同攜手,讓溫室氣體「總量管制與交易(Cap & Trade)」相關法案能儘速通過。朱棣文打算以碳交易的商業手段,撼動美國過於依賴化石燃料的能源結構,進而落實總統歐巴馬的減碳政策(*1)。
美國和台灣一樣,都不是《京都議定書》的簽約國,因此美國如何在非京都的體系下進行碳交易,自然與台灣相關性很高。但其實位於美國芝加哥的氣候交易所,買賣溫室氣體「自願性減量」的碳權已有多年歷史;台灣的企業若是也作減碳,除了能在國內買賣外,最有可能的,也是送上這個市場來販賣。
正隆紙業 開台之先取得碳權
其中,第一家最可能因減碳而賺錢的台灣企業,就是生產「春風」系列紙品的正隆紙業。
正隆紙業的大園造紙廠,過去為求省水,因此改採厭氧法來處理造紙污水。然而這種環保的處理方法,卻會另外產生不環保的氣體甲烷,也是《京都議定書》裏管制的六種溫室氣體之一。
和二氧化碳相較,甲烷造成溫室氣體的濳力,足足是二氧化碳的二十三倍。因此,理論上正隆紙業若是能把甲烷給減下來,也就能減緩地球暖化的速度。但投資甲烷回收廠需要大筆的經費,在政府法令沒有要求的情況下,正隆紙業其實可以完全不用投資在甲烷回收上,除非它有很強的經濟誘因。
碳權交易 增添減碳誘因
碳交易,正好補足了這塊誘因。只要正隆所投資的甲烷回收廠,能通過國際認證機構的檢驗,證實確實可以回收甲烷減碳,正隆就可以把減下的碳權拿到國際市場賣,並將賣碳所得拿來補貼蓋廠的經費。
正隆紙業總公司安保部經理林榮榛指出,在溫室氣體減量盤查與驗證上,國際上已有相當嚴謹與完整的方法學。他說,除必須要具備像是額外性、獨立性、可量測性、永久性、具技術障礙等等基本原則外,廠商更須證明若沒有販賣碳權,此一減量設備將永遠無法有足夠資金增設。
而進到實際減量驗證程序後,條件則更是繁鎖。「他們真的很龜毛,」林榮榛說,驗證單位會作廠裏焚化爐尾氣的氣體分析,若是其中含有其他溫室氣體,就會再把減碳效益減掉;此外入鍋爐的水溫也都要長期監測,每差一度都可能影響碳排放。當然最重要的是,甲烷在燒完作熱能後,是否100%都燒乾淨了,這部份更是要反復驗證。
驗證嚴格 確保減量成效
正隆紙業環安顧問李登銘也說,有時驗證單位所提的問題,他們也都是第一次聽到。他舉例說,像是驗證單位要求正隆要作電錶矯正,但他們打電話問台電該怎麼作時,台電居然回答說:「如果電錶不準的話,我們換一個新的給你好了。」頓時讓正隆不知如何回應。
經過十個月的努力與修,正隆紙業在2008年底取得了賣碳權,每年至少可賣19,240噸給其他企業。由於目前國內有些企業,在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時,已先行承諾要作碳抵銷(Carbon Offset),因此在市場上已有企業喊價到減一噸一千元台幣。依此估算,正隆若是賣給這家企業,十年將可有接近兩億元的的進帳。
不過李登銘說,由於《溫室氣體減量法》仍在立院審議,因此在不確定未來碳排放核配額度前,暫時還不會將碳權賣出。
污染者付費 獎勵減污者
因為有了碳交易市場,也讓正隆紙業有了經濟誘因,願意投資甲烷回收廠;另一方面,未來跟正隆買碳權的企業,則是把溫室氣體排放的成本,一併算進了財報之內,也算是落實了污染者付費的概念。
理論上,只要在查驗機制上維持高標,讓市場願意相信此一制度,整個碳交易市場成長也將愈來愈快。未來,只要市場上的碳價開始走高,不論是減量技術甚或是再生能源市場,也都將會愈來愈膨勃,進而使愈來愈多的企業,寧減量也不願去買碳權;到時離低碳經濟成形之日,也會愈來愈近。
當然,這一切的前題是,人類的動作必須要快,並努力減少這個制度的漏洞。否則若是碳交易制度,只獎勵了買賣熱空氣的掮客,卻沒能將全球的碳排放量給減下,這將不只是資本主義的末日,全體人類恐將也一同陪葬。
正隆紙業的經驗值得其他企業學習,但因其減碳方法具有獨特性,倒也不易推廣到其他企業。不過,只要有更多的台灣企業,開始思考不減碳的風險,甚至是減碳所可能帶來的獲益,或許就不用被牛步化的立法時程給綁死,而能自己找出屬於國際綠色競爭力的一片天空。
【參考資料】
(*1)Reuters 5-Mar-09 “U.S. energy secretary pledges to fight global warming” reported by Tom Doggett and Ayesha Rascoe.
【延伸閱讀】
《溫減法 與你飯碗密切相關的法案》張楊乾 7-Jan-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溫室氣體減量法--「漂綠」或「行動」》馬康多 31-Dec-08 苦勞網
2 則留言:
您好,敝人印象中,美國華裔能源部長的名字是--朱"棣"文(http://0rz.tw/143qH)--而非朱隸文,能否麻煩您將相關的字詞稍作更正呢?謝謝
To 4月3日留言的匿名:
感謝您的指正,已經將朱部長正名。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