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金融海嘯 掩不住氣候危機

 文/柳中明(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圖/Flickr創用分享(World Economic Forum上傳)

 度洋海嘯於2004年12月26日發生,啟動機制是強烈地震,再經由海洋傳遞其威力,直接衝擊影響是連結於海洋內與海岸上的生態、人類與各類建設,間接影響則幾乎無所不在,包括許多人至今都看海色變。但是,海嘯的衝擊終究會過去,人們則由經驗教訓中學習如何面對災難。
金融海嘯 震撼全球
 全球金融海嘯源起自2007年夏季的美國次貸危機,經濟狀況較差的藍領階級,拿到貸款買下自己原本買不起的房屋。而隨著2005年起利率不斷攀升,抵押品壞帳不斷惡化。美國第五大投資公司(貝爾斯登公司)於2008/3/16被收購,爾後雷曼兄弟公司於2008/9/14申請破產保護,開始觸發全球股市快速下殺, 掀起所謂的金融海嘯。

 許多專業機構預期,全球經濟將萎縮相當一段時間。所以世界各國紛紛舉債提出振興經濟方案,同時快速降息到接近零利率以降低企業償債壓力,而如我國更推出消費券以刺激消費,現在各國都是在努力拯救國內經濟,免於受全球金融海嘯所拖累。但是,由於問題相當嚴重,在全球化的時代,衝擊將很難快速消失。

 在此陰影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十四次締約國大會(COP14)於去年底在波蘭召開,在因應京都議定書將於2012年失效下,積極規劃於2009年完成新的全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協議,到底其展望如何?

氣候危機 影響更遠
 丹麥首相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指出:「金融危機只是一時的,環境危機則是永遠的。」其態度在COP14中大致成為各國領袖的共識。所以部份國家如中國,宣稱其將於2010年減少其百分之二十的能源強度;巴西承諾到2017年將削減其70%的每年毀林率,這可以在下一個十年減少該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30~45%;墨西哥表示要將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於2050年下降到2002年的50%;韓國承諾將在明年訂定氣候減量目標;南非則批准了一項計畫,根據該計畫,其排放量將在2020~2025年間達到高峰,而於2030~2035間開始下降;印度則將增加太陽能發電;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計畫到2012年將其溫室氣體排放下降到1992年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美國參議院委員代表新總統歐巴馬出席COP-14會議,強調美國將重回氣候舞台;歐盟則通過20-20-20規劃,即在2020年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到1990年之下20%,並增加20%再生能源電力,減少20%化石能源消耗。這些發展,均使得氣候談判在2009年內,顯得非常樂觀。

全球領袖 不再短視
 預期在2009年3月就會開始新一輪的談判,協議可能在6月就會草擬出來,12月非常可能會通過。大致上,約束先進國的京都議定書將會對2012年後的減量承諾取得共識;同時,對於包括開發中國家與美國在內的減量談判,希望能就全球開發中國家的減量目標時程,與其監督、報告與驗證等取得共識。原則上,這些國家將非常可能採取自願減量的承諾策略。
 
 金融海嘯衝擊仍在發酵中,就算是需要十年才能減緩其負面效益,人們終將可以看到新的未來。但是,全球暖化乃是百年尺度的衝擊,人類若不積極因應,下一代子孫將面臨許多衝擊危害。目前看來,世界領袖並未短視到忽略長期氣候談判的重要性。

關於柳中明
美國猶他大學氣象學博士、現任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兼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GCRC)主任、專長於全球變遷、大氣化學、大氣輻射等領域。


【延伸閱讀】
"WEF warns 2008 uncertainties may hurt climate fight" by Clara Ferreira-Marques 09-Jan-09 Reuters
臺灣地區未來氣候變遷預估》柳中明、吳明進、林淑華、陳盈蓁、楊胤庭、林瑋翔、曾于恆、陳正達 25-Dec-08 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氣候談判的關鍵數字》張楊乾 17-Dec-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