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7日 星期二

我的夏日節能方案:綠建築還需綠人用


 文/華健(本文同步刊載於20070806中國時報浮世繪版)

 家和研究室都不吹冷氣、不洗熱水,早已不在話下。一早起來,看到這炫目溫暖的太陽,便急著把昨晚的衣服和身體一併洗好,並把滴完水的衣服晾到陽台上。心想,一整天下來,這些衣服也就可以變得既乾爽又有太陽的芬芳。

 如今的學校,尤其是大學,冷氣已成為教室的必要配備。不過,我們這棟系館,十五年前規畫之初便融入了綠建築的概念,不但將主要實驗室全配置在地下一樓,且每間都往外伸出了三米寬的天井,並全面開了大窗。


 白天利用天井採光
 平時除了實驗,我也充分利用它來上課。七月期間的暑修課,藉著天井的自然採光,教室裡只開二分之一的燈就已光線充足。 

 教室裝了回收來的冷氣機,頭一堂課學生一進教室便順手啟動冷氣,吹了一陣子,我以喉嚨痛不能和冷氣機鬥大聲為由,「建議」先關掉冷氣,打開所有門窗和自行安裝的大型吊扇,再將走廊上的窗戶打開,增加對流。

 空氣對流遠勝冷氣
 吹著順著長廊加速吹進教室的涼風,享受著沒有冷氣運轉的寧靜,我問他們感覺如何?還熱嗎?接著下來的暑修學期,學生也就都「從善如流」,進了教室不再開冷氣而開窗戶。

 而我給他們的實質鼓勵是,偶而配合上課內容,帶到學校後山樹蔭下上課。

 最近為徹底節能,同時能充分利用價格不低的腳踏車,我結合腳踏車,組裝了一套「人力發電系統」,並和孩子約定「要看電視,自己發電」,視個人踩腳踏車發電量,配給看電視的時間。

【低碳生活顧問團講評】
 筆者的教學教室位於地下室,因為不會受到太陽照射減少了很多熱源,加上地下的溫度相較於氣溫,變動較少較能維持較低的溫度,所以利用自然通風及地下室週壁地冷降溫是「Passive cooling」手法很好的運用,筆者其他利用管理手段的身體力行節能措施,令人印象深刻也令人欽佩不已。(台灣綠適居協會理事長邱繼哲)


【延伸閱讀】
 借天光來照明(from 低碳生活部落格)
 綠建築 火紅房市中的一點青綠(from 低碳生活部落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