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從加州到台灣 ─ 乾旱會成為新的常態嗎

"加州仰賴洛磯山脈山頂的積雪,作為河川、湖泊最主要的水源。然而,加州的積雪已經連續第四年低於正常值。上週加州州長傑里•布朗親自宣布了 25% 的限水令。"
Source:Oregon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via Flickr


文/葉怡辰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計畫專員)

    過去幾個禮拜,美國加州與台灣數個城市,都開始了限水措施。快速Google一下,你也會發現不只有這兩個地方在跟乾旱搏鬥─事實上,非洲與南美洲有些地方正面臨嚴峻的水資源匱乏,並且威脅著民眾基本生活生計。巴西的經濟中心─聖保羅,甚至出現「水難民」這個字眼,來形容因為乾旱而導致的遷徙現象。

    雖然乾旱在一定程度上,可歸因於氣象週期,然而旱情延長、嚴重程度,並遍及全球範圍,無疑地與人為氣候變遷拖不了干係。此外,各國境內的某些既有問題,也可能因而雪上加霜。

    加州位居美國西岸,仰賴洛磯山脈山頂的積雪,作為河川、湖泊最主要的水源。然而,加州的積雪已經連續第四年低於正常值。當地表水缺乏,大家便會鑽取地下水,以彌補不足。上週是歷史上首次,由加州州長傑里•布朗 (Jerry Brown)親自宣布25% 的限水令。但儘管農業消耗了大部分的水,卻得以免於最新的限水約束,使得此一行政命令引起質疑。

2010年3/27日內華達州洛磯山脈上的積雪。  Source:  The Earth Observatory/NASA 



2015年3/29日內華達州洛磯山脈上的積雪。  Source:  The Earth Observatory/NASA 
    在另一方面,台灣的降雨量是全球平均的2.6倍,但在聯合國的分級下,屬於「水資源匱乏」的區域。台灣水情不利的因素,可以概括成三個主要理由:降雨季節極為不均 (颱風季會有大量降雨,11月到5月之間則幾近無雨);島嶼地形條件 (坡陡流短) 難以續留住雨水;水庫的嚴重淤積 (肇因於非法開墾經濟行為與山崩土石流),使得蓄水能力受限。而又因為管線老舊,自來水系統漏水率居高。

    經濟部日前宣布,台灣遭遇的是1947年以來降雨量最低的秋冬,警示民眾旱情已經相當危急。像加州一樣,北台灣幾個縣市也啟動了限水令。石門水庫集水區蓄水率約在25%左右,也是它自60年代營運以來同時期的最低點。



    當我們面對資源嚴重缺乏的狀況,特別的是,這還是我們最重要的維生要素─我們可捫心自問,究竟為何會走到這一步?更重要的是,有沒有辦法脫離這個泥淖?的確,可以強化政策來讓水庫運作得更有效率;可以修繕管線,減少溢漏。沒錯,水價應該漲價到較為合理化,來反映水資源利用的實際成本。而人類的行為也需要改變,節水應該深植在日常生活舉止當中。這些都是依些相當重要且有意義的作法,逐步落實,降低全球的水資源危機。然而,我們可不能忽略最顯而易見的問題而不去解決,也就是人為的氣候變遷─這是一連串極端氣候事件的成因之一,使乾燥的地方趨於嚴重乾旱,濕潤的地方更易遭受頻繁水患。

    許多人已有結論,氣候變遷不是個技術問題,也不是經濟問題─而是可被視為行為上的問題。為什麼呢?上述的策略其實都可以追溯到行為上─無論是政府的行為,或是自由市場、教育體系的行為,抑或任何個人的行為。水資源的問題,也就是我們一手創造出的經典問題,而我們仍可以改變。

Source:UN Photo/Albert González Farran via Flickr
    從政策角度看,各國政府、各個國際多邊的石油和天然氣協會,應該都該反對針對化石燃料行業的補貼。許多國家已經提交了該國的 INDCs (國家自主貢獻預案),其中他們承諾了具有壯志的新能源結構,矢言將減少化石燃料。中國、印度應該要領頭終結化石燃料補貼,特別是這兩個國家能源的主要來源是煤炭。

    從市場與誘因的觀點,很明顯的,應該好好談一下碳稅的可行性,又或者回到水的議題,「水稅」就可以被考慮,如果用水超過一定的門檻,政府就會向你課稅。稅款則可用在老舊水管的更新,或是水庫清淤。而就個人層面,可以採取的省水措施,包括承諾淋浴在5分鐘以內、禁止洗車,或是移除草坪,改以不需時常灌溉的耐旱植物。要是進到更高層次,則可以改裝洗衣機,將洗滌的廢水重複利用。現在看起來,本世紀或許不會因為石油而引起戰爭,反而會因為水。如果我們現在採取一些行動,仍有機會可以避免這一個可能性。

延伸閱讀
加州政府的旱情專門網站 California's Drought Page 
美國政府的旱情監測系統 US Drought Monitor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