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楊詠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楊詠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6月6日 星期四

建築節能非夢事,瞧瞧德國40多年的演進和累積

"德國並不是一味地用「因為要環保,所以要節能」這種手法去推,而是經過計算,這樣可以省多少電費?並且讓建築更堅固、更健康?整體利益比較起來是值得的。"

(Poby繪)

整理/楊詠而、林柏任、劉憶玟(本文內容來自2018/10/29播出之「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節目)
 被喻為綠能標竿的德國,如何記取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教訓,一步一腳印地打造建築節能政策?並且設計一系列輔導措施和鼓勵制度?
 「氣候戰役在台灣」邀請環境資訊電子報記者陳文姿小姐,分享她在2018年中走訪德國三個月催生的專題報導「節能好宅 德國進行式」,仔細拆解該國推動建築節能的獨特秘訣與寶貴經驗。

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COP24十五】爭議中落幕的COP24,各方怎麼看?

"現在希望寄託在採取行動者的肩膀上,許多孩子們為了不用化石燃料的未來,開始了前所未有的罷課浪潮;上千家致力於從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撤資的機構;還有許多社區正在抵制化石燃料,並快速轉型到100%再生能源系統。"

翻譯整理/林柏任、楊詠而、劉憶玟
圖片/高宜凡

 肩負替《巴黎協定》制訂「規則手冊」(Paris Rulebook)重要任務的卡托維茲(Katowice)氣候會議,在一片驚嘆聲中落幕了,雖產出些許成果,但整體看來,各界環團和民間單位並不滿意,對於2020年即將實施的「全球盤點機制」(Global Stocktake) 也憂心忡忡。

 事實上,在COP24開會期間,成千上萬的學生正發動罷課來要求政治領袖加強氣候行動,環保團體也努力地和化石燃料產業聘請的遊說集團對抗,深受氣候災難所苦的農民和原住民們更為了生存而走上街頭。但在場內開會的談判代表們,似乎感受不到這些壓力。

 長年追蹤聯合國氣候會議的「氣候行動網絡」(The Climate Action Network, CAN),會後整理了來自各界的評論,一來針砭本屆COP24功過,也替明年的COP25立下期許。

2018年12月9日 星期日

【COP24系列五】卡托維茲會議為何重要?

"代表地主國擔任大會主席的波蘭環境部副部長Michał  Kurtyka表示:「卡托維茲不成功;《巴黎協定》就不會成功!」(Without success in Katowice there is no success of Paris.)" 
(圖片來源:COP24臉書

翻譯整理/楊詠而

 剛結束第一週議程的COP24,目前看來並無重大進展,讓國際氣候社群倍感焦慮,只能期待第二週高階會談展開時,能夠有所突破。

 不過,這次選在「煤炭城」卡托維茲(Katowice) 舉辦的COP24到底有何重要性?代表地主國擔任大會主席的波蘭環境部副部長Michał Kurtyka,在開幕儀式上的演說即可見一斑:「卡托維茲不成功;《巴黎協定》就不會成功!」(Without success in Katowice there is no success of Paris.) 以下為其當日演講精華內容摘譯:

 歡迎各位來到卡托維茲,我猜你們當中多數人都很好奇:為何COP24要在這舉辦?其實我們不只是考慮場地的特性,背後更有一個故事有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