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味精公司也永續【下篇】解決企業痛點,同時改善環境!

"味之素希望未來連農作物原料(如甘蔗、米糠、稻桿)的殘渣,或者原本無法利用的剩餘食材,都能透過「生質糖化」技術轉為糖份,繼續循環投入生產過程。"
(圖片來源:味之素永續經營報告書

文/宋瑞文

 前兩回介紹了日本調味料公司「味之素」,對於環境問題的認識及節能減碳的實績,最後一回的主題則是:他們如何從傳統的大型集中化生產;轉為分散式的在地生產模式,既幫企業減少成本、也減少了碳足跡。

 盤點味之素的轉化路徑和執行方法,大概可分為以下三種:

一、製造「阿摩尼亞」的新方法:

 味精(氨基酸)發酵過程產生的副原料:阿摩尼亞(氨),不僅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無機化合物之一,也具備廣泛用途。

 可是,阿摩尼亞過去必須在大型工廠的「高溫高壓」環境才能生產,一來投資金額高,運送過程也需要特殊的搬運和儲存設備,同時拉高了物流成本和運輸碳足跡,頗令廠商頭痛。

過去製造阿摩尼亞仰賴工廠的高溫高壓環境(左),得以液化瓦斯狀態輸送(中),送達後更需特殊儲存設備(右)。(圖片來源:味之素永續經營報告書

 有鑑於此,味之素與東京工業大學的細野秀雄教授等人合作,共同開發出能夠在「低溫低壓」環境下高效率生產阿摩尼亞的觸媒,預計2021年領先世界同業開始導入工廠運作,讓公司的生產模式轉化到分散化、小型化。 

二、不殘留「副產品」的製造模式:

 用於發酵、生產氨基酸的農作物,不但是珍貴食材,在生質燃料與工業領域的需求更是與日俱增。如何更有效率地運用這些寶貴資源?便是味之素賦予自己的社會責任。

 長年研究的累積,味之素終於開發出資源耗用量更低的環保發酵技術,一來降低對農作物原料與水資源的需求,也同步降低了排碳量。未來希望連農作物原料(如甘蔗、米糠、稻桿)的殘渣,或者原本無法利用的剩餘食材,都能透過「生質糖化」技術轉為糖份,繼續循環投入生產過程。

過去無用的原料殘渣和剩餘食材,可用生質技術產生糖份,繼續投入生產。
(圖片來源:味之素永續經營報告書

三、以「飼料」用氨基酸助酪農減碳:

 世界人口持續增加,加上不斷成長的開發中國家,市場對肉食的需求勢必有增無減。然而,牲口吃的飼料(如小麥),往往也可作為人類的食材,形成一種資源上的競爭。

 事實上,動物體內約有20種氨基酸,其中幾種無法在體內合成必要份量,故飼料常以複方調配,即便如此還是有所不足。氨基酸不平衡的話,牲口便無法有效利用,一部分氨基酸會成為氮化合物排泄出去,在土壤跟大氣中酸化、還原,變成催化溫室效應的「氧化亞氮」(N2O)。換句話說,只要更善用飼料中的氨基酸成分,便可減少生產飼料所需的農作物與氮氣。

 對此,味之素攜手全球首屈一指的研究機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畜產學系,設法開發幫畜產業減碳的飼料。另一方面,當地酪農業為因應政府提出的減碳15%要求,也組成了「California Dairy Research Foundation」(加州乳業研究基金會),並贊助上述研究。

市場需求持續成長,畜產和酪農產業的減碳進度也值得關注。
(圖片來源:味之素永續經營報告書

 綜觀味之素思考永續製程的方式,雖說是降低成本,不言而喻地能夠提高企業經營利潤。但難處在於,當生產技術提升時,也必須同時為地球解決難題,這背後不但需要長年的研究積累和投入動作,更有賴經營者的長遠視野。
 
【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宋瑞文(個人臉書連結),寫手、演講講師,固定供稿於台達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追蹤福島核災)、民報、花蓮東方報等處;另為日本歌手中島美雪研究者,經營臉書粉絲團〈中島美雪介紹會〉。

【延伸閱讀】

--
--
歡迎追蹤低碳社群媒體:Facebook  LINE@  Instagram  YouTube  Twitter  Pinteres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