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

「低碳交通」系列八:鼓勵單車上路,先營造友善停車空間吧!

"這份5年計畫的特色可歸納為三部分:適應高齡與少子化的社會型態、配合街道風格、發展公益事業,如增加大型停車格、配合老街城區紋路設計、捐助自行車給發展中國家、停車場自建太陽能板,都是相當新穎的嘗試。"
日本自行車服務站MARUNOUCHI Bike&Run,提供了寄物、更衣、交誼空間等許多服務。
文/宋瑞文

 本系列前幾篇文章提到日本環境省的「SMART MOVE」推廣活動,帶大家認識了日本政府推動綠色運輸的部分舉措。不過,常以自行車代步的朋友們一定很清楚,今天自行車專用道在台灣或許已非最大問題,「車子要停在哪?」恐怕才是更多人的擔憂之處,日本在這方面是怎麼做的呢?

鼓勵單車出行,停車胃納量擴增6倍

 為便利騎士尋找停車空間,日本的「財團法人自行車停車場整備中心」網站設有搜尋頁面,用戶可透過:地區、車站或鐵道、地圖等三個檢索條件開始尋找可用車位,使用時間則可設定為:定期、暫時、月租等不同模式,甚至可詢問該停車場是否也容納其他交通工具(如機車)。

 有地方停,並不代表能夠停得安心。檢視2010年統計資料,全日本共有37萬輛自行車遭竊,其中就有47%發生在停車場。因此警方建議,停放位置最好是在人來人往、視野良好、且照明充足的地方,並以搭配防盜攝影機、經過整理的停車場為佳。
日本自行車停車空間過去30年呈現倍數成長,為鼓吹綠色運輸提供了良好條件。
 2009年一份統計數據更指出,跟30年前(昭和54年、1979年)相比,日本的自行車停車場可容納數量已經成長了6倍左右(76萬台→446萬台),光是三大都市圈(東京、京阪神、名古屋)就擁有近80萬台的自行車停車空間。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日本是經過1980年代的諸多立法努力,才一步步達到如今的停車容納能量。而為因應少子及高齡化的人口減少趨勢,加上2020年的東京奧運即將來臨,自行車停車場整備中心自2016年又啟動了為期5年的「自行車停車場中期計劃」,打算把三大都市圈75萬台停在路邊的自行車,大部分轉移到停車場空間,讓街道景象更加賞心悅目。

朝三目標努力,重塑單車停放空間

 要完成上述目標的任務可不少,大致上不外乎:新建停車場、整修舊有設施、並規劃功能更加完備的停車空間,還有包括統一交通號誌、增設防盜監視器等許多細節工作。

因應人口減少的未來社會形態,日本在自行車服務方面做了許多新嘗試,如提供大型單車停車格、附帶方便往上層移動的輸送帶、將棄置自行車捐給發展中國家等。
 整體來看,這份5年計畫的特色可歸納為三部分:適應高齡與少子化的未來社會型態、配合日本街道風格、以及發展公益事業,諸如:增加多功能大型自行車(三輪、可載貨、方便載小孩等)專屬停車格、配合老街城區紋路而設計、捐助自行車給發展中國家、停車場自建太陽能板,都是相當新穎的嘗試。

 不僅如此,除了從公部門發動的自行車停車場整備中心相關計畫,日本民間也有會員制的自行車服務站,提供車友包括:寄物櫃、更衣室、交誼空間、自行車修理、換洗衣物等一連串的貼心服務。

 最近,一家美國自行車零件商SRAM(速聯)分享的影片「One Day at SRAM」,展示了對車友超級友善的辦公空間,更在日本引起話題,該企業不僅歡迎員工騎車上班,更在大樓內部提供自行車道,讓人從上班到下班一路順風到底。或許再過不久,這樣的單車友善大樓也會在日本出現喔!



One Day at SRAM from Perkins+Will on Vimeo.

繼續閱讀=>低碳交通系列文章

【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宋瑞文(個人臉書連結),寫手、演講講師,固定供稿於台達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追蹤福島核災)、民報、花蓮東方報等處;另為日本歌手中島美雪研究者,經營臉書粉絲團〈中島美雪介紹會〉。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