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能源自組 公民的綠色自覺

像是 DIY 自組太陽能模組,自己發電自己用的模式,雖然沒有電價的補貼,卻極具推廣的濳力。

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文/張楊乾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本文原刊登於12月28日聯合報元氣周報)

    冬日的午後,走進位於萬芳國小的零碳教室裏,一群對再生能源有熱誠的熟齡朋友們,正拿著尖嘴鉗在與太陽能充電線奮戰。依年紀換算,他們所吃過的米,不但比我吃過的鹽多;他們看過的再生能源,也一定比我看過的多,但這極可能是他們首次親身參與,將一片太陽能板接上充電器,透過逆變器轉換,接上插頭就可以烤蛋卷或是煮咖啡。

圖:參加工作坊的民眾正在檢整太陽能發電器材。
圖:學員實地操作太陽能板的線路安裝。

    類似這樣的課程,目前已吸引愈來愈多人參與,從南到北都有。有的課程讓參與學員們從木工開始入手,將工業用棧板化身成移動太陽能基座。也有課程強調應用層面,讓一面二十公斤重的標準模組,實際接上廚房小家庭,體驗用電「零排放」的感受。

    其實早在兩、三年前,包括像是在飛機的購物指南的管道,就已存在許多「太陽能」周邊商品在銷售,如太陽能揹包、太陽能玩具車、或將掌型太陽能板接上電扇後,夾在娃娃車上成為太陽能電風扇。但現在隨著太陽能板與逆變器的價格下降,結合電池後直接拿來充手機、充行動電源、甚至是拿來讓小家電使用,也成為家戶「能源自組」的方式之一。

    從《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到現在,民間對於再生能源的討論,也更加多元。有地方政府十分積極地與銀行團合作,在中南部地區推廣屋頂租賃給太陽能發電業者,裝置容量也不斷地成長。相較之下,台灣北部雖然發電條件,仍比推廣太陽能甚為積極的英國等歐洲國家好,但由於台灣長期靠政府補貼的電價,並沒有提供足夠的價格誘因,讓大型的太陽能系統業者願意投資,有些業者甚至連彰化以北都不考慮。雖然也有民間團體發起,媒合北部屋主出租屋頂給太陽能板業者,但在北部推廣仍然十分辛苦。

    因此像是 DIY 自組太陽能模組,自己發電自己用的模式,雖然沒有電價的補貼,卻極具推廣的濳力。整套設備的投入成本,即使把電池的費用也算進報,仍可以壓到新台幣兩萬元以下。所發的電以自用為主,不會衝擊台電的電網,反之甚至可讓家中電器,在尖峰時段使用自發儲備的綠電,減輕電網尖峰時段的負擔。

圖:綠色產品展中的可攜式太陽能發電組,左方是大型活動使用,右方小型模組則適合野營戶外活動。
圖:由台南社大研發的行動太陽能車。
圖:台達基金會同仁展示她自行設計,台南社大研發
的移動式太陽能手提木箱。

    此外,移動式的充電座,也讓充電更具機動性,任何一個空曠的屋頂、柏油路、水泥地,只要能曬衣服的地方,都可以一併推出去發電。至於電池可以供電的電器,一般仍以小功率為主,吹風機與電熨斗或許啟動不了,但一般像筆記型電腦、BD與DVD播放器、甚至是節能的電冰箱,使用幾個小時都沒有問題。

    這類家戶型的發電及儲能設備,在日本或德國等地,其實已經在市場上可見商品的模組販售。至於像本身電網不穩的國家,比如說像是緬甸等中南半島國家,原本家戶就已常備柴油發電機,這類不產生致癌廢氣的太陽能發電設備,也逐漸受到歡迎。但每個國家的電價成本不同,在台灣如此壓抑電價的背景下,仍有許多人願意嘗試能源自組,或許也是一種公民自覺的表現。

    台灣或許減緩氣候變遷的政策,在國際上的評比不佳、或許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對於專家學者而言過於形式;但台灣始終有不少人,願意突破外在條件的限制,嘗試去為自己及下一代,作出屬於自己的能源選擇,在全國能源會議各分區分組會議召開之際,能源自組的嘗試,或許應該受到更多人的重視,也能作為未來可被大規模推廣的綠電形式之一。

【延伸閱讀】
台南社大汗得學社常舉辦自組太陽能源的課程。
多元發電 移動太陽能發電站草地發功》林慧貞 26-Apr-2014 上下游新聞市集
從零碳教室到行動零碳教室 綠電的校園與公民教育》邱姿蓉 9-May-2014  低碳生活部落格
DIY: How to Make Your Own Solar Power Generator!》27-Dec-2014 Inhabita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