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花博綠建築 喚醒綠色夢想

 圖/花博「新生三館」將於花博結束後短暫整理,預估在七月時將再度對外開放(張楊乾攝)
 文/楊雅雲(台達電子基金會專案經理)

 天是台北花卉博覽會的最後一天,當花博在台北舉辦的這個冬季,有著一個很不尋常的冬天。該是蚊子銷聲匿跡的時節,每天晚上吵得我們無法入睡;該是杜鵑花開的季節,據報紙說只有三成叫得醒。該是上班的時間,我卻狀似冬眠連鬧鐘都叫不醒。以前我們24小時內經歷的溫差大約就是8度,現在動輒15、20度,河南改過著河北的日子,河北的就住到哈爾濱了,無怪乎人人都在生病。


入園人次 超出預期
 台北花博在這種時候開放,並突破了890萬人次入園的超高業績目標,套一句經濟學的用語,就是「跟市場對作」。但因為工作的關係,無論如何我還是選了個狀似宜人的晴天出發,暗自祈禱不會人擠人。

 我不知道你第一次去花博對這個博覽會的意義是否有很深刻的認識與了解,至少我沒有。在一天入園幾萬人次的熱鬧之下,我跟著人群排隊,急急忙忙進入建築物,穿過展覽區,然後以一種想要一天內吃到飽的心態,又匆匆忙忙去排下一個展館。大多數的時間花在排隊上,等著不耐煩了我低頭猛敲自己的手機,或跟朋友抱怨兩句。最後我再也不想排隊,站在一片天使花的花海前面,又開始懷疑為什麼台大校園的杜鵑花叫不醒而園區的花可以爭奇鬥艷,像是沒有氣候調適的問題?!

 第二次再去花博,我在好多地方發現驚奇。新生公園區入口的迎賓廣場,是用台灣原生林場培育的柳杉、桂竹及孟宗竹搭建,為了在展期後回復原先的土地使用,不澆灌混凝土而直接用打樁的方式,這稱為「綠色營建工法」。設計理念取自花與蝴蝶相依共生的新生三館,建築物繞道在當地已居住數百年的榕樹,充分體現人對大自然的謙卑,屋頂則由地表像翻開地景的草皮一樣緩坡延伸,讓建築物巧妙地與地貌融合。

寶特瓶迴廊 受工人啟發
 三館間的寶特瓶迴廊據說是建築師在工地看到工人將喝過的飲料瓶隨意放置,而靈機一動將它回收而成的裝置藝術。流行館則乾脆放大至整間場館主建材由回收寶特瓶製成的六角形寶特瓶磚興建,在展期結束之後,整個場館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拆開組裝,到全世界巡迴發揮更大的影響力。真相館【面對台灣的真相】3D立體影片以祖孫在風災時生死離別的故事喚起我們對氣候變遷的注意。夢想館則用了虛擬實境的手法,讓人化身為昆蟲與自然進行互動,企圖找回人類與大自然原始的、最初的、深層的連結。

 我們常常對事情沒有深入的了解,於是可以輕率地給出太多的評論,因為同理心總是發生在理解之後。重點從來不是新生三館裡25元的空心菜,也不是杜鵑花有沒有開。

 理解台北花博的意義,只需要多去幾次就可以;直面未來的勇氣,該從現在開始培養起。

【延伸閱讀】
綠領建築師的養成法》楊雅雲 17-Aug-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綠建築 讓未來更美好》楊雅雲 9-Jul-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拿北投圖書館說嘴》楊雅雲 24-Jun-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田鼠窩與綠建築》楊雅雲 17-May-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