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莫拉克颱風、全球暖化和《±2℃》

 (編按:低碳生活部落格於五月六日刊出《台大教授:莫拉克降雨多 與暖化關係不大》一文後,文中所報導的台大張智北教授曾多次來信就文中的科學論證作更完整的說明,部落格也已在原文裏加以補充更新;另外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在該文發表後也主動來文回應,部落格也將其文命名為《柳中明回應:「莫拉克降雨多 與暖化無關」》後發表。張智北老師上周在看到柳老師回應後,再度來文回應柳老師的看法,以下文章為張智北老師來信原文。低碳部落格希望藉由學者彼此討論,能讓大眾對氣候變遷的議題能有更多了解,並能激發更多在暖化科學上的思辯)

 文/張智北(台大大氣系國科會研究講座教授、世界氣象組織熱帶氣象委員)

 謝柳中明教授對我的演講提出的討論﹐和解釋「正負2度C」電影。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嘗試說明為什麼我們在呼籲對氣候災害重視的時候﹐不能違反科學原則。以下討論分(A)(B)(C)三部份﹕

 (柳教授的統計命題邏輯倒置﹐有些讀者已在低碳中時聯播網點明指出﹐這裡就省略不談。)


 (A)首先﹐低碳主編只報導了演講最後10分鐘﹐但是這和前面的80分鐘內容有連貫。如果柳教授在場﹐就會知道﹕

 1。我結論幻燈片的最後一點寫的是﹕莫拉克颱風水災﹕「沒有跡象顯示和全球暖化有任何關係」。這和說「和暖化無關」﹐字面上有不同。但部落格上簡化成「和暖化無關」科學上也正確﹐因為我指的是莫拉克「和暖化理論所推測的關係不存在」。(否則討論就沒有意義了。柳教授一定知道﹐大氣運動是非線性的﹐任何兩件事都可以有關。沒人能證明任何一個颱風和暖化沒有間接的關係﹐就像沒人能證明昨天台北是晴天或下雨和暖化沒有間接的關係一樣。)

 2。暖化理論所推測的關係是什麼呢﹖2005年和之前有以下研究發表﹕

  2a﹐暖化會增加氣溫﹐因此水氣容納量會增加。空氣多了水氣﹐降雨就可能增強。

  2b﹐以上2a的增加雖然一個世紀只有百分之幾﹐但是潛熱釋放會加強颱風﹐使颱風可以帶進更多的周遭水氣﹐然後颱風更強﹐水氣更多等等。

  2c﹐暖化使海面溫度增加﹐蒸發使得空氣中含更多的水氣。因此會有更高的颱風熱力潛在指數。(指數中還含有海溫以外其他熱力參數。)這應該會讓颱風變多變強。

  2d﹐過去五﹑六十年的觀測統計﹐大西洋強颱(4至5級)隨著海溫而增加(驗證了2c)。

  2e﹐過去三十年左右的觀測統計﹐西太平洋強颱也隨著海溫而增加。(也驗證2c)。

  2f﹐根據IPCC暖化模式的預測﹐海溫隨暖化而增加到百年後﹐用熱力潛在指數(2c)和過去幾十年的觀測統計(2d﹐2e)外延預測颱風會比現在增加增強好幾倍。

 (B) 莫拉克和暖化理論所推測的對颱風的影響有關嗎﹖

  2a﹐否定。因為單純空氣熱了而增加的水氣只有百分之幾﹐和莫拉克的雨量相比微不足道。

  2b﹐否定。因為莫拉克沒有增強(只是二級颱風)。而且台灣所有的研究都指出大量的水氣是西南季風輸送的﹐下雨多是颱風走得慢之故﹐都不是颱風不斷增強而來的。

  2c, d, e,和f呢﹖莫拉克颱風來襲已經是2009年了﹐熱力潛在指數和與颱風的關係的認識已經過重要的修正﹐新的資料分析和模式結果也已經陸續出籠﹐請看下面敘述。

 2005年之後﹐颱風和氣候變化﹐尤其是暖化的關係﹐有一陣強烈的爭議。柳教授不是研究颱風和氣候的﹐不然他一定會知道當時有上百個專家參與email討論﹐在暖化理論(主張2d, e,和f者)和反對者兩陣營中精彩的辯論。2006年WMO在哥斯達黎加舉辦每四年一次的第六屆颱風研討會(IWTC-6)上﹐兩派研究者被熱帶氣象委員會邀請組成專家小組共同討論。

 第一次討論的結論因為趕不上IPCC AR4﹐由WMO在2007年初向全世界發表。其重點是﹕以上2d和e﹐用實際資料作更嚴謹的分析研究之後﹐都被嚴重質疑。科學家以前以為近年強颱是暖化的影響﹐不知道還對不對了﹗

 2007年開始﹐研究突飛猛進。新的資料分析和模式的論文如雨後春筍﹐最後終於使專家小組兩派達成共識。

 我在演講裡談到了2007年一些重要的發現﹐和它們與過去理論的關聯﹕

 2c﹕熱力潛在指數靠海溫﹐但颱風數量和強度會被動力因素影響﹐以致大西洋結果關係微弱﹐西太平洋最近結果甚至會相反。(事實上熱力潛在指數因為有海溫以外的參數﹐以致某些暖化以前很冷的時期也會有很高的指數。)

 2d,e: (1)大西洋找到百多年的資料﹐仔細研究後﹐發現以前颱風與海溫的關係搞錯了。這裡錯了好幾件事﹐和數十年海洋震盪﹐資料和觀測方法前後異質性﹐動力考慮﹐熱力對流考慮﹐等等都有關係。(2)太平洋只有六十年左右資料﹐統計意義很低﹐但也發現以前颱風與海溫的關係搞錯了﹐也包括資料長度﹐異質性﹐十年至更長期震盪等等的問題。

 2f: 因為2d,e搞錯了﹐所以2f也錯了。重新修正的結論﹐在去年開始由兩派專家共同執筆﹐把共識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一)目前看不出來暖化對颱風有影響。
 
 (二)理論和模式預測強颱風(4﹐5級)到世紀末時增強2到11%﹐降雨增加20%。

 (三)但是弱颱(1﹐2﹐3級)會變少。

 從柳教授的大文裡(台灣近年強降雨颱風增多等等)﹐我猜測他可能知道2a,b,c,d,e,f這些暖化影響颱風的早期理論。既然用這些來把莫拉克和暖化拉上關係全部無效了﹐新的專家結論中能不能替莫拉克找出一些關係呢﹖

 (一)顯然不行。如果能深入了解了這點結論的原因﹐就會知道再連來三個莫拉克颱風﹐除非有新的研究發現﹐也不足以改變這項結論。

 (二)可能有用﹐因為模式和理論預測暖化會增強颱風降雨20%。另外﹐我個人認為有理由猜測西太平洋增強也許會比大西洋和印度洋多﹐所以降雨可能增加不只20%。可是:

   (1)預測的強度和雨量的增加都是約百年以後(2100)﹐不是現在(2010)。
   
   (2)同樣的預測(三)﹐3級和以下的颱風會減少。莫拉克是2級﹐應該越來越少才符合﹗

 所以﹐回到莫拉克和暖化理論所說的任何可能的影響有關嗎﹖

 目前的答案是﹕全部否定。

 (C) 莫拉克水災和「正負2度C」

 現在莫拉克與暖化無關的結論﹐並不表示我們就不再追蹤這個問題。我們幾位教授和博士生已經開始研究會不會因為暖化使得莫拉克在台灣走得慢而下雨多。但這個問題困難度很高﹐因為資料只有幾十年﹐海溫震盪幅度很大﹐還有聖嬰和季風來攪局。

 至於台灣2000年後強降雨颱風好像比較多﹐我演講裡沒說過是「巧合」。單想西太平洋和大西洋不久之前都曾經有過強颱增加幾十年的趨勢﹐我們已經知道那很多是聖嬰和十至數十年震盪的因素﹐還有氣膠和季風環流變化的各種可能﹐而可能性最低的就是暖化。這些很可能反映在台灣近年的颱風強降雨現象(事實上現象缺乏統計意義)﹐柳教授為什麼認為我不說是暖化就表示我認為是巧合呢﹖

 我也想提出一個問題﹕

 找不到暖化和莫拉克颱風的任何關係﹐還能說莫拉克水災是暖化造成的嗎﹖

 低碳主編的報導裡提到我那天回答聽眾用的例子。有飯店老闆愛抽煙﹐某天來了一家人﹐吃了不好的食物得了腸病毒而全家死了。我們可以為了熱心推動禁煙﹐用這個悲劇來警告說二手煙導致滅門慘案嗎﹖這樣作對推動禁煙會有幫助嗎﹖

 柳教授問﹐你說莫拉克與暖化無關﹐能保證以後台灣不會又來降雨破紀錄的颱風災害﹖

 這就好像問﹐你雖然證明了這家人之死與腸病毒有關﹐但你沒有證明與二手煙完全無關。如果你說無關﹐你能保證以後客人到這家二手煙餐廳吃飯不會死?

 專家沒作過研究﹐所以不知道在充滿二手煙的餐廳裡會不會增加腸病毒的滋長。但是已經知道了腸病毒是死因﹐就可以說與二手煙無關﹐因為所有吸煙會傷害健康的理論裡面﹐沒有一項是腸病毒的。我不會用這個悲劇去宣傳禁煙﹐因為我認為將來會有反效果。可是我怎能擔保以後有客人到這家餐廳不會又得更厲害的腸病毒而死呢﹖

 沒有找到腸病毒和二手煙的關係﹐絲毫不減少我們對預防和減低這兩項威脅的努力。同樣的﹐沒有暖化因素﹐我們也要以莫拉克的慘痛教訓來加強下一個颱風的準備﹐也要推動節能減碳。這兩項並不衝突。

 反之﹐照柳教授的統計邏輯﹐「除非具有足夠的證據可以否認 H0 (二手煙導致腸病毒的說法),否則只好接受它」﹐用滅門慘案來宣傳禁煙﹕那如果老闆戒煙後餐廳還有人中毒﹐如果發現很多二手煙更厲害的餐廳沒人死過﹐人家還相信我們二手煙有害的宣傳嗎﹖美國最近相信暖化是嚴重威脅的人變少了﹐就是因為這種原因。(請參考我先前在中時發表,原標題為「抵抗全球暖化面臨的新威脅」的原文。

 柳教授說他是「先有直覺的判斷」。我從他「颱風愈來愈怪」等等的說法﹐也同意。因為他很多是從報刊上看來的。但我還是很敬佩他﹐至少他知之為知之(承認「缺乏直接證據」﹐寄望「未來說不定就有人可以證明」)。這比有些不知道自己其實不懂的科學家好得多。因為後者上了報刊以後又會誤導前者。如此循環反饋﹐在媒體上激盪共振。在台灣重視人際關係的文化裡﹐ 內行專家只能相互苦笑﹐更不願出聲了。

 知識不一定永遠正確。但是在新知識發現以前﹐科學家有再多的警世情懷﹐也要忠於科學。現有的這些暖化和颱風的知識大都在2007就發表了。台大﹑中大和氣象局也都曾有專家受邀列席歷次相關討論會。自然雜誌刊登共識之前﹐好幾位作者到過台灣作學術演講。 這都是《±2℃》電影之前的事。我們很好奇﹐科學顧問們為陳文茜小姐提供專業資料時﹐對這三年來這麼多和她的電影直接有關的科學新發現﹐包括過去重大錯誤的修正﹐推翻所有暖化已經影響颱風的理論和證據﹐討論了多少﹖

 柳教授希望我們把《±2℃》當成文藝製作﹐和「氣候戰爭」這種科幻片來比。可是科學顧問們在電影裡﹑外的發言﹐都沒有半點把它當文藝片或科幻片的意思﹐而是把它當科學記錄片。因為柳教授確是「知之為知之」的科學家﹐他文中處處顯露不願違背科學良知的苦心。我想他現在應該可以了解﹐為什麼很多支持節能減碳的颱風和氣候專家﹐看到天真的學子們把電影當作科學教材時﹐心裡的焦急和矛盾。

 亡羊補牢﹐時猶未晚。為了不讓《±2℃》製作人的苦心白費﹐不讓抗暖化的努力未來被傷害﹐我衷心希望電影團隊考慮我在聯合報發表﹐原標題為《「正負2度C」的擔憂和希望》的原文()。我的建議不一定是上上策﹐但長痛不如短痛﹐總比繼續無限期延伸這個罩門﹐要好得多。

附註﹕

 有興趣深入的讀者如果覺得自然雜誌的文章太短的話﹐我建議參考世界科學出版社剛出版的亞太天氣與氣候書集第四集﹕Global Perspective of Tropical Cyclones。Editors: Johnny Chan and Jeff Kepert。 裡面的第九章是颱風與氣候變化最近研究結果的總結﹐作者是WMO專家組裡的Tom Knutson﹐Chris Landsea﹐和 Kerry Emmanuel。

 讀者如對我當晚演講有興趣﹐請參考以下聯合報報導。聯合報只刊登了前面80分鐘的內容﹐所以和低碳編者的報導加起來正好90分鐘﹕《天氣與氣候的變化—我們知道多少》(原演講題目) 、以及《 2012「不能當科學教材」

作者簡介
張智北,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曾獲美國氣象學會麥辛格學術獎、美國海軍研究院傑出特聘教授獎等,現任世界氣象組織(WMO)季風委員會主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氣候中心科學顧問委員、並於台大大氣系擔任國科會研究講座教授。

10 則留言:

姚先生 提到...

拜讀柳教授和張教授文章後,有幾點心得:

a:
張教授說:「沒有跡象顯示莫拉克和全球暖化有任何關係」。這句話如果修正為「我個人沒有找到莫拉克和全球暖化的關係」,應該更能呼應張教授強調的「不違反科學原則」。

a1:
「我個人沒有找到莫拉克和全球暖化的關係」,簡化成「和暖化無關」,科學上絕不正確!如同要求柳教授提出和暖化有關的證據一樣,張教授不也應該提出與暖化無關的證據,否則柳教授也可以說「沒有任何跡象顯示莫拉克和全球暖化沒有關係」

a2: 既然張教授也同意暖化使得空氣中的水氣增加百分之幾。雖然這和莫拉克颱風增加的雨量不成比例,那又怎麼能說暖化與這次降雨毫無關係,影響氣象或降雨的因子本來就很多,彼此又可能有互制或加乘效果,每一個影響因子都不應被忽略。

b.張教授提到自然雜誌的論點:「目前看不出來暖化對颱風有影響」。假如張教授的翻譯無誤,那麼請注意這個論點只說「目前」,只說「看不出」。也就是說目前不代表以後,看不出不代表沒有。所以說氣候異常與暖化無關,那絕對是科學狂妄的本位主義。

b1張教授說「這個問題困難度很高﹐因為資料只有幾十年﹐海溫震盪幅度很大﹐還有聖嬰和季風來攪局。」的確,在台灣,問題變異性太大,資料太有限,確實是研究的難處所在,這些問題可能造成張教授「看不出莫拉克和全球暖化有任何關係」,也就是這些問題對於張授要舉證暖化和颱風無關有其難度,當然也同時對柳教授要舉證暖化和颱風有關造成相同困難。

C.我不認為一個以科學嚴謹性自居的科學家,舉這個腸病毒的例子是合宜的。問題的假設條件、邊界條件、各種變數都不一樣,如何可以如此類比。

c1.張教授的例子雖不合宜,但恰可暴露其思考之盲點所在,以其例而言:「專家沒作過研究﹐所以不知道在充滿二手煙的餐廳裡會不會增加腸病毒的滋長。但是已經知道了腸病毒是死因﹐就可以說與二手煙無關﹐因為所有吸煙會傷害健康的理論裡面﹐沒有一項是腸病毒的」。既然:「專家沒作過研究﹐所以不知道在充滿二手煙的餐廳裡會不會增加腸病毒的滋長」那何以證明「與二手煙無關」。如果有做過研究二手煙不會增加腸病毒的滋長或傳染,或是有做過足夠的樣本分析,那麼「與二手煙無關」 的推論才有意義。

c2 張教授指出:「用滅門慘案來宣傳禁煙﹕那如果老闆戒煙後餐廳還有人中毒﹐如果發現很多二手煙更厲害的餐廳沒人死過﹐人家還相信我們二手煙有害的宣傳嗎﹖」反之,張教授可能沒想過另一個可能,如果老闆戒煙可以避免其他人中毒,如果不立刻宣導餐廳禁煙,其他餐廳死了更多人。試想,屆時,我們會不會後悔當初以不科學的方式質疑主張禁煙人的科學性,而錯失採取行動的機會。

c3 張教授稱:「沒有暖化因素﹐也要推動節能減碳。這兩項並不衝突。」如果暖化與氣候災難無關,如果人為活動與暖化無關,那又有何節能減碳之必要。

d 至於,張教授所言:「在台灣重視人際關係的文化裡﹐內行專家只能相互苦笑﹐更不願出聲了。」本人至感同意,也由衷感佩張、柳兩位教授願意提供見解不同之論述。

個人拙見,亦請見諒

lingo 提到...

姚先生的觀點正好印證了我在另一篇回應所提到的現象,
提出說法的人不需自證正確,
卻要求質疑的人找出證據證明他是錯的。
就有如我說你是罪犯不需證據,
反而要求你去警局、監所甚至國外單位申請【良民證】證明自己清白一樣。

在科學上要說一件事是肯定的,
除了直接證明其間關係之外,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證明沒有其他可能,
但是這個逆證的方法是有很大失誤可能的(因為很難確定所考慮過的就是所有可能性了),
尤其是在越實務的問題上越容易有疏漏,
所以在科學上很少這樣做。
88風災跟全球暖化的連結就更離譜了,
科學家已經提出很多可能造成同等災害的因素了,
在無法排除這些因素的影響之前就說一定是溫室效應、全球暖化造成的,
這完全是科學研究不該有的態度。

求是 提到...

姚先生不知道有沒有讀張教授一開始就說過﹐莫拉克颱風和暖化無關指的是莫拉克「和暖化理論所推測的關係不存在」。否則討論就沒有意義了。我覺得張教授已經很清楚地說明了為什麼這在目前是成立的。反之﹐如果有人要主張莫拉克颱風和暖化可能有關﹐那應該要提出他的合理假設﹐不然和二手煙-腸病毒又有何不同?統計的虛無假設都是要假設所有的事件沒有關係開始。如果提不出還沒被駁倒的理論﹐而猜想有關﹐然後叫別人去證明無關﹐就不是在講科學﹐而是在講信仰﹐這在Lingo的迴響理已經被指出。

我那晚有去聽張教授的演講。他講有關颱風和暖化題目講的絕大部份不是他個人的研究﹐而是以他擔任世界氣象組織熱帶氣象委員的身份﹐解釋國際專家小組的報告內容。他有關找不到莫拉克和暖化的關係的圖片﹐很多是國科會莫拉克研討會裡別的學者的報告結果﹐是台灣專家共同的結論。如果姚先生去看報導他的演講說明﹐就可以知道他絕非只在闡述他個人的主張。反而是他自己正在從颱風運動速度的新構想去研究有沒有暖化影響的可能﹐但沒有新的結果以前﹐現在的證據顯示莫拉克和暖化無關。

姚先生沒有一點的邏輯是通的。例如他說張教授稱:「沒有暖化因素﹐也要推動節能減碳。這兩項並不衝突。」姚先生問:「如果暖化與氣候災難無關,如果人為活動與暖化無關,那又有何節能減碳之必要。」這才真的奇怪。張教授那晚還特別講到他相信暖化是真的問題。他說暖化和莫拉克颱風無關﹐﹐沒有說和未來的其他災難無關﹐例如海水上昇或100年後的颱風等等。實在不懂姚先生為什麼以為莫拉克就是所有的氣候災難﹖

姚先生說張教授是「科學狂妄的本位主義」。那就是說全世界達成共識的專家﹐自然雜誌的報告﹐和國科會莫拉克研究團隊報告都是科學狂妄的本位主義了﹖我在聽演講時對張教授的印象是﹐他除了是國際知名的熱帶氣候和颱風專家﹐學識深度﹐和由基本原理起一步步的解釋新的研究結果的道理﹐都令人欽佩之外﹐他非常的平易近人。演講開始時的自我介紹﹐是所有我聽過的大師裡最謙虛的一位。

lingo 提到...

我的上文有錯誤,
【逆證】應該是【排除法】才對,
SORRY!

陳昭倫 提到...

其實張及柳兩位教授的辯證提供幾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1. science-based debate. 讓科學資料說話,這ㄧ點在台灣或是亞洲的儒家教育體治下是很難實踐的。在台灣這樣的辯證很快就會打成私仇的學閥。這ㄧ點是我們在台灣需要學習的。

2. 邏輯思辯、資料的絕對性與相對性。張柳兩教授提出各自的邏輯去答辯,這非常重要。但是,我個人的看法是,類似這樣的大氣、氣象、海洋的觀測資料都無法以「實驗」組 vs 「對照組」實驗來驗證,因為我們沒有另一個地球來作控制實驗。因此,資料必須依靠「長期」、「統計相關」等研究方法來驗證,時間不夠長,資料的誤差大到無法將「訊息」和「雜訊」區分,通常無法預測。既使相關係數高達0.99999,這樣資料的相對性,必須詳加考慮。

3. 我們對自然瞭解實在太少了。面對氣候變遷的影響,科學家嘗試將本業與個人情感分離作理性的辯證。但是,很難!畢竟在心里最深處,科學家也是普通人。面對我們過去20年30年看到的變遷,面對千年、萬年甚至百萬年尺度的變化,會許三十年只是在正常值內的波動。只是這ㄧ切短時間內的變化牽涉人類歷史、文明以及未來的發展,有時心裡很急,科學的辯證漫漫長路,也恐怕來不及。這ㄧ界限的劃分很難!

4. 張教授說「在台灣重視人際關係的文化裡﹐ 內行專家只能相互苦笑﹐更不願出聲了。」。讓我很驚訝,特別在讀完他完整的邏輯思考之後。如果連張教授如此高階的教授與位置都如此的「醬缸」思考的話,我覺得台灣的年輕ㄧ輩學者如何突破這樣的學閥文化呢?而走向以merit為主的研究文化呢?真得「鄉愿」!,有冒昧之處,見諒!

lingo 提到...

其實您看看+-2C就可以了解張教授的無力感,
再多再嚴謹的科學討論研究都比不上一個藝文創作,
驚悚駭人外加胡說八道的末日危機,
一下就可以把科學家經年累月建立起來的努力丟到大氣中。
而這位藝文創作者還可以振振有辭的說:
不要跟我談科學,我只問你,
萬一是真的怎麼辦?

那萬一是假的怎麼辦?
沒事,
再找下一個話題就好。

這個偽科學造成台灣投入了多少資源?
多少學者必須浪費時間在破除它所帶來的錯誤觀念?
可是有用嗎?
即使學者們指證歷歷的駁斥它的錯誤,
可是這些偽科學還是四處流竄不止,
即使花上百倍的資源也難以更正,
這真是科學界的大災難啊。

BZT 提到...

。陳昭倫最後一段似乎有誤會吧﹖事實上張教授是已經發言了﹐他應該是感嘆其他的人的鄉愿吧。而且根據先前一篇有關他演講的報導﹐他好像是台大大氣系很多專家推他出來發言的。Lingo說的很有道理。我們看到張教授的分析有很多具體的科學內容﹐後面還有文獻指引。相對而言﹐另外一篇沒有一點是有科學根據的﹐讓我讀來不覺得是science-based debate﹐只是重複個人主觀信仰。如果這就是+-2度C的科學基礎﹐那我不但要懷疑莫拉克和暖化的關係﹐我會對所有影片內容都要疑問了﹗

求是 提到...

陳昭倫說﹕「資料必須依靠「長期」、「統計相關」等研究方法來驗證,時間不夠長,
資料的誤差大到無法將「訊息」和「雜訊」區分,通常無法預測。既使相關係數高
達0.99999,這樣資料的相對性,必須詳加考慮。」我覺得超有道理。張教授那晚演
講提到很多以為是暖化的影響,其實是六、七十年震盪的一部份。看起來好像和暖
化溫度增加相關係數0.99999,下一個三十年卻可能變成負的相關。

+-2度C不幸用了莫拉克來做暖化的科學基礎,但BZT也不需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對
所有影片內容都要疑問。暖化和過去的海面上升等等應該是有科學根據的。

lingo 提到...

其實不管在高爾的不方便的真相或在+-2C中,
普遍的一個現象就是【以偏概全】外加【快轉】和【放大】,
高爾的影片刻意從世界上許多測站中挑出符合他們需要的來講,
而且忽視了其它可能的因素(如人類活動造成的都市熱島這種局部升溫現象),
並且以極短期間的資料趨勢大膽預言,
這已經是科學家不該做的事了。
至於+-2C,
那是跟【2012】一樣的藝文創作,
是比好萊塢更灑狗血的災難片,
搞災難片有人愛看就好,
不需要講學理跟證據的。
只是TDD也跟人家搞這種危言聳聽的災難片,
確實是讓我有一點失望。

更讓我訝異的是,
之後竟然有一位台灣學界老大出來跟高中生講說:
【地球一百年後變成金星或火星不是不可能的】,
把科學當市場一樣喊價加碼,
你喊一萬,我就喊一千,他再加碼變一百,
喊的東西還自相矛盾,
真會讓人懷疑自己的科學是否學錯了?

匿名 提到...

姚先生的思考方式和柳教授如出一轍,如非巧合,實屬稀罕.
為什麼張教授的陳述,需要冠上「我個人沒有找到莫拉克和全球暖化的關係」呢?難道這不是根據全球颱風氣候學家之共識(Nature 2010)而得出的結論呢?難道台灣還能找到第二位大氣系教授,會持與Nature一文不同的意見呢?恐怕只有從來不看學術期刊的人罷!
張教授不但是台灣所出最傑出的氣象學者(第一位得到麥辛格大獎者),而且孜孜關懷全球及東亞的氣候變遷,是長週期氣候變異最早的開拓者之一,有多篇高引用文章,注意喲!這些是同儕審核,嚴謹的科學工作,怎能輕易貼上標簽?這實在太反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