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綠色振興在台灣 僅業餘水準

 文/邱育慈(自由撰稿記者)
 圖/Flickr創用分享

 各國紛紛從暖化危機中,尋找經濟契機的綠色新政潮流下,不難發現台灣最近所提出的振興經濟計畫中,嚴重缺乏打造未來低碳經濟的決心。
 這項在2009年到2012年間,投入新台幣8,585億元的振興經濟方案,政府雖號稱可創造將近90萬個就業機會,但仔細比對,其中有關下一世代的綠色工作並不多。

 在計劃中新台幣2,000億元,將會用來協助重要產業渡過經濟衰退的寒冬,但是所規劃的補助對象中,潔淨能源相關的環保科技產業只佔了一小部分,況且還是有選擇性地針對太陽能、風能、生質能、發光二極體LED、燃料電池、電動機車及高效能車輛等等予以協助。對於一些綠色的基礎建設,像是智能型電網(smart grid)、住宅節能科技、綠色交通路網的建立,則沒有提出對應政策。

 缺乏明確的發展目標,以及各類獎勵措施的有限性,讓台灣在過去推動潔淨能源的成效極為有限。更令人擔憂的是,從1998年召開第一次全國能源會議至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已在立法院延宕超過十年,至今仍遲遲未能過關,再再顯示台灣推動再生能源發展的遲鈍心態。

 此外,當各國紛紛體認到,製造與使用能源的態度將影響經濟發展、國家安全、與永續環境等等,去年6月通過的《永續能源政策綱領》,竟然將再生能源應占發電裝置容量的目標,大幅下修至2025年只達8%。2005年6月的第二次全國能源會議中,專家就已經建議政府此目標為至2010年占10%至12%。

 而儘管《溫室氣體減量法》仍列為優先法案審議,以期成為陸續推動各項政策的基礎,但是當「節能減碳」口號震天價響,民眾被鼓勵改裝車輛為油氣雙燃料車,或者接受補助購買電動機車,以達4年推廣10萬輛的目標時,政府卻也規劃並期待著4年內可以有高達新台幣4兆的重大投資案,其中1,700億元的投資在於高碳排放的鋼鐵產業與石化業。這還不包括新規劃的投資案,如國光石化的5,000億元。

 一邊高喊節能減碳、邁向綠色經濟;一邊卻無法完全擺脫高碳經濟思維,是目前執政者諸多矛盾面向之一。藉由跟子孫借貸以渡過眼前的金融風暴,只是延後面對問題的真正根源,也把更重大的危機引信埋得更深罷了。

【延伸閱讀】
發展條例未決 再生能源業斷炊》中國時報 11-Feb-09 高振誠報導
朝野歧見大 溫減法減量期程交黨團協商》中央社 31-Dec-08 陳淑芬報導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如果台灣幾乎所有人口都放棄吃肉,那台灣的綠色工作就會有世界級的水準,若是再加上有效的生育控制,那台灣就會是世界頂尖的環保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