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吐瓦魯:航向全球化與堅守低碳食物間的矛盾

 圖/大量罐裝飲料不斷進口到吐瓦魯,喝完的飲料罐卻無法出口到海外處理。(吳郁娟攝)
 文/吳郁娟(台達電子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駐吐瓦魯環保志工)

 低碳生活的概念被提起之後,許多生活用詞均冠上「碳」為形容詞,例如:碳足跡、低碳食物、減碳家電等。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的城市上班族追求自給自足的田園低碳生活,其實在西方文化尚未登陸吐瓦魯之前,島民早已「引領流行」,力行了百年有餘。矛盾的是,越是貼近自然生活的地方,當地人民生活中所製造的碳足跡越少,然而這些地方卻常常是西方世界所定義的「低度開發、低收入國家」,例如:吐瓦魯。


 請想像一幅畫面。

 大約是一百年前吧,在南太平洋的一座小島上,男人每天出海捕魚、採集麵包果、大芋頭、香蕉、椰子,耕種簡單的農業;女人利用植物編織生活用品,烹煮男人們收集來的食物,照顧小孩。烹煮食物的燃料主要是椰子殼、椰子葉等植物落葉。能吃的食物種類雖不多,但數量絕對能養足所有人口,絕不會有人挨餓。生活用水都取自雨水,徒手提水來洗滌器具是每天必要的身體勞動。因為無法預知哪一天會下雨,所以每天都得謹慎節約地用水。生活沒有電力,不過因白天陽光強烈,讓島上每一角落都明亮清新。

 圖/吐瓦魯傳統食材:椰子、魚與麵包果,都是在地生產的低碳飲食。(吳郁娟攝)

 晚上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在月光與星光之下唱歌跳舞,慶祝一天結束。午夜之前,多數人都已就寢,在睡夢中等待隔天的陽光再度照耀這座小島的每一角落。生活自給自足,日復一日…。

 地球不停地轉動,世界也是不斷地變化。某一天,幾艘船登陸了這座小島,一群人有著跟島民完全相反的長相¬─白色皮膚、高挺鼻子、金色頭髮,操著聽不懂的語言,拿著地圖指著一大塊大陸說,「我們來自歐洲」。從此,島民維持百年的低碳生活模式逐漸崩解…。

 這座小島的故事,是吐瓦魯近代的寫照。

 全球化的物流模式被開啟之後,西方世界習以為常的食物、生活用品,在島民眼中都變成新奇、流行的象徵。最近二十年,許多中國商店陸續進駐吐瓦魯首都Funafuti Island,引進了罐頭食品、塑膠產品,與任何在台灣十元商店便宜販售的生活用品。喜歡新鮮事物是一般大眾的習慣,當島民喝了一次美國氣泡碳酸飲料、吃了一次澳洲製牛肉罐頭、買了一次中國產鳳梨罐頭…。當新奇的進口食物取代傳統食物的味蕾,便難以用低碳食物的觀點向島民解釋這些加工食物有害於人體、對地球不友善、碳足跡有多高?

 或者,有國際衛生組織的營養專家來了,量測島民的體質、血液。結果不得了!因長期攝取太多高糖分的食物,導致多數島民的血糖偏高;加上食物總類不多,許多孩童缺乏部分營養素,特別是:鐵質、纖維質。

 好險!吐瓦魯正處於全球化時代,多種蔬菜罐頭已經擺在商店架上,自由選擇。

 台灣自2004年起與吐國農業局合作,教導島民種植蔬菜,倡導多吃蔬菜,均衡飲食的概念。但長期推廣比不上中國餐廳的大火快炒!中國人快速為島民端出一盤高麗菜炒培根,喔耶!均衡飲食啊!附帶一提,高麗菜與培根都從紐西蘭進口喔!

 先不論傳統的低碳生活如何被全球化的物流攻破,各類食品安檢反倒先成為隱憂,然而目前吐瓦魯政府尚未有管制進口食物數量、品質,或是審查外國商店的條約法律。首都有七家中國商店,若除以首都僅2.8平方公里的面積,可說密度驚人。當然,這些商店每日間接製造出的無機垃圾產量也非常驚人。

 即使許多氣候變遷相關的工作坊或研習會不斷鼓吹低碳食物的概念,而它終究是已開發國家為了減緩暖化與二氧化碳排放,所延伸出的口號。以小小的吐瓦魯為例,自從第一艘西方船艦登陸、第一家中國商店進駐、成為聯合國會員、以國家的名義在氣候變遷的談判桌發言之後,島民已經回不去那個本來是自給自足的海島生活,那個碳足跡幾近於零的生活了。

 吐瓦魯,在航向全球化與堅持傳統生活間的槓桿已經漸漸失衡。然而,因全球化是無遠弗屆的潮流,這個現象不只會發生在吐瓦魯。值得深思得是,任何國家在宣稱自身為氣候變遷的受害國時,更需要檢視那些生活中無形改變的習慣。

註:
本系列文章介紹吐瓦魯水資源管理、食物安全、珊瑚礁經營三個議題,而這些主題來自「太平洋適應氣候變遷計畫」( The Pacific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PACC) 。聯合國為協助部分國家適應氣候變遷之衝擊,特別是未開發國家,安排全球環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GEF)與聯合國環境總署自2003年起,提供1312萬5千美元給13個南太平洋國家,並協同太平洋區域環境計畫秘書處(Secretariat of the Pacific Regional Environment Programme, SPREP)共同執行PACC計畫 ,依據島國的地理環境特質,分為水資源管理、食物安全、珊瑚礁經營三個主題進行國際合作工作。此13個國家分別為: 斐濟、帛琉、巴布亞新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諾魯、紐埃、東加王國、吐瓦魯、庫克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薩摩亞、馬紹爾共和國。

作者簡介
吳郁娟,宜蘭人,中興森林系、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於NGO組織。現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海外長期志工,2009年9月派駐吐瓦魯國擔任環保志工,2010年以吐瓦魯代表團身分,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十六次締約國會議(COP16)。

【延伸閱讀】
國王大潮 為吐瓦魯帶來暖化商機》吳郁娟 9-Mar-11 低碳生活部落格
在吐瓦魯 嚐到來自天堂的滋味》吳郁娟 8-Feb-11 低碳生活部落格
帶著鼓舞 回到海中央》吳郁娟 31-Dec-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

公益廣告

「鳥目台灣」空拍環境微電影
公播版DVD與BD已經發行!


由生態作家劉克襄撰稿、民謠詩人陳明章配樂
、廣播金鐘常客田麗雲導讀
結合空中攝影師齊柏林史詩般的壯闊空拍
以及公視金鐘團隊精緻呈現的地拍紋理
是2012下半年,不容錯過的環境教材!

更多公播版影片細節,請洽東暉多媒體:02-2382-6769

(「鳥目台灣」公播版販賣所得,將全數再投入後續空拍環境電影製作)




飛閱台灣-空拍環境影像展
同步在士林科教館七樓西側特展室展出
每日0900am~1700pm開放
展期至11/30
憑科教館常設館門票免費入場
(逢周一休館)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我覺得這種無奈真是處處都是,我去中國偏遠的西部,原始壯美的景色,可是仔細看,會發現無機垃圾已經侵入每個角落,居民們也為外來者帶來的飲料零食瘋狂。有時真是覺得很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