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拿暖化嚇人 民眾易生反感


 影片/美總統歐巴馬在地球日發表的演說,以較正面的論述來談綠能革命
 文字/劉仲恩(低碳生活部落格青年志工寫手團)

 著氣候研究的進展,人類社會對於暖化的科學知識越來越豐富,當今學界雖然有少數質疑者,絕大多數的科學家都認為全球暖化由人類造成,而且影響深遠需要立即採取行動。

 相對起科學界的共識,一般民眾對於暖化的態度卻大相逕庭。以美國為例,耶魯大學的Anthony Leiserowitz博士在今年初作了調查(*1),相信全球暖化正在發生的比例,從2008年的71%,下降到57%。相較於美國,歐洲對於抗暖化的相對比較積極,但是由於經濟危機的衝擊,根據2009年的調查,僅有18%的歐洲人認為全球暖化是世界上最緊迫的問題,落後於貧窮問題和經濟危機,跟上次調查的30%相比更下降了不少(*2)


 民意是推動抗暖化減碳政策的基礎,在京都議定書即將到期的關鍵時刻,如此低迷的民意實在是一大警訊,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在大眾的心理,對於全球暖化的認知與行動與科學共識,存有這麼大的鴻溝呢?

 最直覺的答案,會歸咎大眾缺乏科學知識,認為只要大家都理解問題的嚴重性,自然而然就會採取行動;再來,也有人說這一切都是因為人類自私自利,還有些人覺得暖化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其他方面的問題更重要,所以沒有積極行動。

 針對這個主題,美國的社會學家 Kari Marie Norgaard 在2009年間為世界銀行撰寫了一份研究報告(*3),她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切入,發現除了上述幾個很直觀的因素之外,人類面對全球暖化時的一些微妙心態,更是問題的關鍵。

無力感 影響行動決心
 首先,全球暖化與人們習慣的環境保護不一樣,傳統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影響範圍,也有明確的罪魁禍首。對於污染防治,我們可以為不守法的企業貼上標籤;對於生態保育,我們可以大聲為大自然發聲。全球暖化不一樣,它的科學知識相對起來比較艱深,難以為大眾理解;它的影響既全面又緩慢,難以跟日常生活產生連結;更關鍵的是,它在短期之內沒有清楚的解決方案,大眾常常只知其嚴重性,卻不了解如何行動。

 再來,當全球暖化的新聞鋪天蓋地而來,作為新聞讀者,我們可能從感到意外,到擔心害怕,最後卻因為暖化後果這麼嚴重,而個人能作又努力卻又這麼少,轉為徬徨無助,在這樣「作什麼都沒差」的無力感下,反而失去了行動的決心。

罪惡感 反延緩抗暖作為
 最後,全球暖化挑戰的,是人類建築在高碳排放的之上的便利生活,在這件事上,每個人都是幫兇,因此我們當深思考暖化議題時,很難避免內心深處有一絲罪惡感。也就是因為這罪惡感,使我們不願意深入追究問題,或是找藉口轉移目標,例如抱怨中美等大國不行動、譴責某些企業的超高碳排放,卻也忽略了自身可以作的努力。

 一旦不確定感、無力感與罪惡感等負面情緒成了面對暖化的態度,人們最直覺的反應可能就是「不想聽、不想談、不想管」,即使知曉長期的嚴重後果,依然假裝天下太平繼續過正常的生活,借用高爾的話來說,全球暖化還真的是每個人心裡「不願面對的真相」。

 在這個背景之下,如何用大眾化的語言連結全球暖化是當前一大挑戰,其中強調暖化的嚴重後果固然重要,但過份誇大或訴諸恐懼,常會帶來無奈甚至反感,無助於實際行動(*4)。對抗全球暖化,不應該只是救救地球、救救孩子的贖罪心態,它可以充滿希望,是開創綠色低碳經濟的好機會,是共同守護地球的責任感,也是健康樂活的生命態度。理解了全球暖化心理學,我們需要在抗暖化行動中加入更細膩的溝通技巧,才能澄清困惑,累積正向改變的能量。

關於作者
劉仲恩,台大化工系畢業,耶魯大學環境管理與經濟雙碩士,現就讀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環境資源博士班。喜歡遊山玩水背包旅行,樂於學習新文化,從工程背景轉了一大圈走到社會科學,目前研究環境社會學,關心大眾對於暖化的認知、態度與行動。

【參考資料】
(*1) Anthony Leiserowitz, “Climate Change in the American Mind: Americans’ Global Warming Beliefs and Attitudes in January 2010” (Yale Project on Climate Change)
(*2) Eurobarometer: Europeans' attitudes towards climate change
(*3) Kari Marie Norgaard 2009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challenges in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Work Bank Working Paper)
(*4) Matt Nisbet 2009 "Communicating Climate Change: Why Frames Matter for Public Engagement"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Polic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延伸閱讀】
《抗暖化 擔心狼來了》張智北 30-Apr-10 聯合報A15民意論壇
忽略暖化可能 代價高昂》劉仲恩 2-Apr-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氣候門醜聞 是抹黑還是真相》劉仲恩 22-Feb-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4 則留言:

penghu2010 提到...

推:它可以充滿希望,是開創綠色低碳經濟的好機會,是共同守護地球的責任感,也是健康樂活的生命態度

文中提到歐洲那邊的民調結果顯示歐洲民眾認為貧窮與經濟危機相形重要,在台灣我也有聽過相關的說法,但氣候變遷讓落後國家人民原已不堪負荷的貧窮、糧食、水資源與健康問題更加惡化,成為不可承受之重。而目前在討論開發中國家調適與減量的問題亦朝向與原本發展目標能夠結合的方向在走。且哥本哈根協議中的氣候資金是額外的資金,因此我懷疑全球聚焦在氣候變遷議題上會排斥落後國家發展議題的論調,反而覺得原先專注在發展議題的行動組織可因此獲得更多的資源。

這張圖大抵說明了氣候變遷與貧窮、糧食間的關係:
http://picasaweb.google.com/che.liberation/Temp?authkey=Gv1sRgCNvDuO60ka7cDA#5465491701954431906

che.

福熊 提到...

如果再來一個卡翠娜颶風到美國,覺醒的比例會更高吧?當然這是讓人不太想要發生的事......

曾同學 提到...

dear 阿乾您好


我們是新竹市私立玄奘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四年級的學生曾翠玲與黃譓儒:) 你們好

我們這組的畢業製作是以環保為主題,
有參考了貴網站的許多豐富寶貴的統計數據當作資料,再另行轉換算成生活上的單位。

例如 50元可以買一個便當 = 2杯珍奶
= 3包餅乾 = 5支豬血糕

運用我們的插畫設計 搭配數字文字 製作而成的明信片是我們主要的設計作品。





我們非常感謝你們的網站提供了我們暖化上的靈感想法,如果不嫌棄的話歡迎來參觀我們的展出,給予我們一些指導和分享。

世貿新一代設計展 三館 主題HOW。YOU。
5/21 ~ 5/24


如有任何關於我們或作品類的問題都歡迎聯絡我們。xyz1988210@hotmail.com 曾翠玲


這一年製作下來,也讓我們本身更認識這議題且希望能繼續下去,再次 非常感謝

阿乾 提到...

Dear 曾同學:
感謝你們的用心,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很樂意能前去捧場。不過,這個月最缺的,就是時間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