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家緯(低碳生活部落格邁向哥本哈根青年志工寫手團)
八大工業國會議(G8)七月中剛落幕,首次與會的美國總統歐巴馬,除盛讚各國所達成抑制全球增溫小於2℃的歷史性共識,更強調已開發國家有責任在氣候變遷問題上,負起帶頭作用(*1)。但根據世界自然保育基金會(WWF)以及安聯集團(Allianz SE),於G8會議前所公佈的氣候變遷評分表(G8 Climate Scorecard),八個國家中僅有德國的分數超過50分,而美國與加拿大更是敬陪末座,分數均低於30(*2)。
這份評分表包含三大部份:1990年迄今的改善情形、現狀、及未來政策規劃。在未來政策規劃上,其評分項目包括『是否為氣候變遷協議的領導地位』、『電力與核能』、『產業』、『住商』、『運輸』與『再生能源』等層面的政策。而依照WWF的標準,八大工業國中,僅有德國的再生能源政策,被評為有助於達成抑制增溫小於2℃的目標;其餘各國既有政策規劃上,均被評為不足於回應『2℃歷史性共識目標』。
而聯合國旗下的各個機構,也在本年度G8集會前,聯名提出《綠色經濟:因應多重危機的轉型之路(Green Economy: A Transformation to Address Multiple Crises)》的聲明,呼籲各國應增加針對環境友善部門的綠色投資,提倡綠色稅制改革,並修正貿易政策以支持環境友善技術的發展與轉移(*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執行長史坦納(Achim Steiner)更明白呼籲八大工業國的領導者,應掌握此次的難得機會,採取可促成綠色經濟的政治行動(*4)。
但不論是「綠色經濟」或是「低碳經濟」的推動,其均是針對現有產業生產方式的挑戰。因此,如何於未來產業政策規劃時,能將『生態化』與『低碳化』納入政策設計,既為要邁向綠色經濟的一大重點。其中,歐盟、德國以及英國所提出,以『生態友善』為核心的新興產業發展策略,或許可以給台灣一些參考。
歐洲經濟體 迎向生態效率
七月起擔任歐盟執委會輪值主席的瑞典,該國環境部長既明確表示推動其他工業化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共同承諾參與全球溫室氣體減量外,並正推動歐盟將其減量目標由原2020年時、較1990年減量20%,提昇至30%(*5)。此外,瑞典的知名環境智庫-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 SEI),更發表了一份名為《迎向具有生態效率的歐洲經濟體(A European Eco-efficient Economy)》的報告,瑞典環境部長也表示,此報告將作為七月下旬所召開的歐盟能源與環境部長會議的討論參考(*6)。
所謂生態效率(Eco-efficiency)的概念,是由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於1992年時提出,原意是指如藉由強化企業在環境面的績效,以提昇整體的競爭力。簡言之,如何使用較少資源以及廢棄物與污染排放降低下,亦能提昇產品與服務的產出(*7)。此報告指出要創造具有生態效率的經濟體,應著重於以下三個層面:資源利用效率、新技術市場以及全球的碳定價。
在資源利用效率上,如何提昇能源效率,並藉由永續城市的規劃,如基礎設施的改善與交通系統的改變,為重要的關鍵點。而新技術市場上,則著眼於加速再生能源、永續運輸以及碳中和技術的市場普及化。而全球性的碳定價則可創造投資與消費型態改變的市場誘因,長期而言,更可提昇全球的生態效率。但若要達到前述目標,則需要相關的政策配套。
此報告強調,歐盟決策者應提出一結合稅制改革、標準制定以及其他治理工具的綜合性策略,方能達到目標。SEI認為,歐盟以及各會員國,應調整治理程序以協助技術創新,例如研擬特定的技術輔導計畫,以加速具有生態效率性的新技術的發展與擴散。
在國際合作與碳定價方面,其指出推動國際性的碳交易市場為一重要關鍵。發展一系統性方法以提昇公共政策的辯論品質,也被視為邁向具有生態效率經濟體的重要元素。SEI指出雖然目前於歐盟層級以及各會員國內,於制定法規與政策時,均需經由衝擊評估(Impact Assessment)程序,以強化決策的實證依據,但實際上,目前這些評估的結果,對決策的影響性仍顯微弱。然而『生態效率』需同時考量產業競爭力、氣候變遷衝擊、就業市場以及資源生產力等多個準則,因此應各級政府應思考如何將近幾年所發展出的整合性評估模式(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IAM)、多準則評估(Multi-Criteria Analysis, MCAs)以及進階經濟模型等,結合至決策程序。
德國深信 綠是未來市場
德國方面,當其於2007年擔任歐盟執委會輪值主席時,既提出『產業生態化政策』(Ecological Industrial Policy ),直陳『綠才是未來的市場』(the markets of the future are green )。而當今年各國紛紛提出綠色新政,作為經濟衰退的處方,德國環保部長以及外交部長亦於六月份時於共同發表『德國未來的經濟成長策略-能源和環境面的投資創造就業機會』的政策聲明書,指出應將『產業生態化政策』視為經濟現代化的指導原則,更強調整個綠色復甦,不應只有短期的綠色景氣刺激方案,而是要研擬一個長期的策略,以達成低碳、資源效率以及公平的經濟成長(*9)。 該政策聲明書中強調為『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因此持續擁抱過時且高風險的科技,如核能,只是阻礙了德國經濟的現代化。環境部長Gabriel更明指:『核能發電的代言者,是再生能源發展的威脅,更阻礙了屬於21世紀的技術的創新與投資。』(*10)
為了2020年時削減4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達成再生能源以及汽電共生的佔比分達電源結構30%以及24%,並於2020年時,達成能源生產力與資源生產力加倍等具有野心的目標,生態化產業政策更形重要。於其環境部於2008年十月發表的『產業生態化政策- 創新、成長與就業的永續政策』(Ecological Industrial Policy- Sustainable Policy for Innovation, Growth, and Employment),提出以下十點重要措施,推動生態化產業的落實(*11)。
1. 強化經濟工具:包括推動生態稅、移除環境有害補貼、以稅賦減免與補貼鼓勵環境化採購,以將環境成本內部化。
2. 鼓勵環境面投資:藉由公共投資,以及私人投資抵減等方式,以鼓勵再生能源與提昇能源與資源利用效率等技術的發展。
3. 簡化中小企業環境面投資的財務負擔:許多環保產業多屬中小企業,申請貸款較為不易。因此可藉由建立『保護氣候創新基金』( Climate Protection Innovation Fund)等方式,提供財務面的協助。
4. 利用法規管制手段,促進創新:嚴格的環境管制標準,可促進技術提昇。因此藉由限制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求企業與家戶於一定年限前裝設智慧型電錶、要求產業應提出能源管理計畫方可適用能源方面的稅賦減免等。
5. 藉由標章與Top-Runner制度,建立清楚的環境面績效標準。
6. 運用示範性計畫,加速環境友善技術的商業化。
7. 利用公共採購力量,推動綠色科技發展:各級政府的公共採購中,應要求其中25%以上的採購金額,需用於購買符合嚴格的環境與社會準則的產品與服務。
8. 改革教育與職業訓練的內容:德國環境部推動『環境觀點』教育計畫,以整合環保產業與相關學術課程間的落差。針對在職訓練上,其規劃與工會合作,提昇勞工對於資源效率提昇的意識,並弭平實務操作以及學理上的落差。
9. 推動科研計畫,創造指標性計畫(Beacons): 德國環境部與科研部共同提出了環境技術旗艦計畫,亦針對新興技術上,提出綠色生質燃料提煉、都市採礦、電力化的運輸系統等指標性計畫。
10. 強化綠色技術的出口以及國際貿易:在此所指出的強化出口,不單是技術面的出口,還包括其在環境政策面的成功經驗的跨國轉移。
低碳商業最佳去處 英國的低碳產業策略
英國於今年三月時,其商業、企業與管制改革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Regulatory Reform)與能源與氣候變遷部(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提出了一份精簡的『低碳產業策略:願景規劃』(Low Carbon Industrial Strategy: A vision)的報告(*12)。其強調英國於推動低碳產業策略時,基本立場為以下四點:
.能源效率提昇可協助業者、消費者以及公部門節省開支
.建立英國邁向低碳過程中所需的能源基礎設施,包括再生能源、智慧電網等
.促使英國成為全球在低碳車輛研發與製程上的領導者
.確保英國在技術能力、基礎建設、採構、研發、示範計畫推動以及實際應用等層面的相關政策,可型塑英國成為低碳商業發展最適之處,且國際商業人士亦能有此認知。
基於這些願景,旋即於四月份通過的年度預算中,額外增列14億英鎊的預算,投注於低碳部門。此兩部會更啟動了一系列的公共諮詢程序,設置網路論壇,邀集各方意見,協助其研擬適切的具體推動措施,以期能讓其目前排名全球第六總產值達一千億英鎊的綠色產品與服務部門,能在未來八年成長45%,並於創造4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13)。
英國的商業部長曼德森(Peter Mandelson),將此策略視為可協助英國的經濟轉型,並促使產業型態、供應鏈、就業與消費模式產生巨大轉變。相關部會將於七月中旬提出完整的『低碳產業策略』策略規劃,並同時提出能源法案的修正,要求燃煤電廠應裝設碳捕捉封存設備,以達成英國的低碳願景。
產業轉型 台灣的低碳化思考
從歐盟層級發展具有生態效率的經濟體,再到德國的生態化產業政策,乃至英國的低碳化產業策略,其中隱含的概念,均是針對既有經建部門在政策規劃程序與目標上,帶來極大的挑戰。
在程序方面,如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建議,應採納最新的科學評估工具,於經濟政策初始規劃之時,既能反應環境面的衝擊。而英國方面,其『低碳產業策略』的諮詢過程,更凸顯未來政策規劃過程不該只是『官僚—學界』間的封閉循環,而是可採用網路論壇式的開放程序。規劃目標方面,德國重視『強化綠色技術的出口以及國際貿易』,英國則以『低碳商業發展最佳去處』為發展目標,兩國且都強調綠領工作的創造。
倘若將目光從歐洲移回台灣,當前內閣自四月起,一連推動的六大產業發展旗艦計畫,既有促進台灣產業轉型的企圖,也推動了『綠色能源旭升方案』與『國家能源型計畫』等,亦設定成為太陽能光電版與LED照明輸出大國的目標。但從歐洲等國的經驗可知,要引導產業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絕非僅靠挑選重點產業,給予政策補貼既可。而是於未來整個產業政策的決策機制中,從決策目標與過程,以及相關政策工具的運用(如租稅、補貼)等,均有徹底的轉變。
也因此,檢驗台灣是否能夠邁向綠色經濟的關鍵點,絕非僅是舉辦了多少場『節能減碳』、『綠色科技』的博覽會;而是剖析未來將作為台灣產業政策核心的《產業創新條例》(*14),到底有多少生態與低碳的成份,還是僅是複製其前身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對勞工權利的剝削與生態環境的衝擊。因此,若關注於台灣的綠色經濟之發展,對於未來幾個月於立法院審查產業創新條例的過程中,萬不可缺席。
關於作者
趙家緯,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畢業,現為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參與台大環境系統分析研究室研究工作。研究興趣為生命週期評估、環境政策分析 等,並積極參與民間團體於氣候變遷相關政策的討論。家緯在「邁向哥本哈根青年志工寫手團」裏,主要負責觀察各國綠色復甦進程,以及綠領工作相關議題。
【參考資料】
*1. 中央社 10-Jul-09 《歐巴馬稱G8峰會就氣候變遷達成歷史性共識》林治平編譯
*2. WWF 2009 "G8 Climate Scorecard 2009"
*3. United Nations 2009 "Green Economy: A Transformation to Address Multiple Crises : An Interagency Statement of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4. UNEP 9-Jul-09 "UN Environment Head says World at Green Economy Crossroads on Eve of G8 Summit"
*5. COP15 1-Jul-09 "Climate No. 1 task for Swedish EU presidency"
*6. EurActiv 2-Jul-09 "Sweden tables eco-efficiency roadmap for Europe"
*7. 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 (SEI), 2009, "A European Eco-Efficient Economy: Governing climate, energy and competitiveness"
*8. BMU 2-Jun-07 "European industrial policy needs to become more ecological"
*9. BMU 22-Jun-09 "Eine Wachstumsstrategie für Deutschland"
*10. BMU 22-Jun-09 "Ecological growth strategy as way out of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crisis"
*11. BMU 2008 Franz,P., Mayer,F., Tidow, S., 2008, "Ecological Industrial Policy - Sustainable Policy for Innovation, Growth and Employment , 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12. BERR 2009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Regulatory Reform and 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Low Carbon Industrial Strategy: A vision."
*13. Low Carbon Industrial Strategy Community
*14. 經濟會 15-May-09 《接續促產 產業創新條例99年上路》
【延伸閱讀】
《綠領經濟 台灣不可及的夢想》趙家緯 8-Fri-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綠色經濟 台灣行不行》趙家緯 6-Apr-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八大工業國會議(G8)七月中剛落幕,首次與會的美國總統歐巴馬,除盛讚各國所達成抑制全球增溫小於2℃的歷史性共識,更強調已開發國家有責任在氣候變遷問題上,負起帶頭作用(*1)。但根據世界自然保育基金會(WWF)以及安聯集團(Allianz SE),於G8會議前所公佈的氣候變遷評分表(G8 Climate Scorecard),八個國家中僅有德國的分數超過50分,而美國與加拿大更是敬陪末座,分數均低於30(*2)。
這份評分表包含三大部份:1990年迄今的改善情形、現狀、及未來政策規劃。在未來政策規劃上,其評分項目包括『是否為氣候變遷協議的領導地位』、『電力與核能』、『產業』、『住商』、『運輸』與『再生能源』等層面的政策。而依照WWF的標準,八大工業國中,僅有德國的再生能源政策,被評為有助於達成抑制增溫小於2℃的目標;其餘各國既有政策規劃上,均被評為不足於回應『2℃歷史性共識目標』。
而聯合國旗下的各個機構,也在本年度G8集會前,聯名提出《綠色經濟:因應多重危機的轉型之路(Green Economy: A Transformation to Address Multiple Crises)》的聲明,呼籲各國應增加針對環境友善部門的綠色投資,提倡綠色稅制改革,並修正貿易政策以支持環境友善技術的發展與轉移(*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執行長史坦納(Achim Steiner)更明白呼籲八大工業國的領導者,應掌握此次的難得機會,採取可促成綠色經濟的政治行動(*4)。
但不論是「綠色經濟」或是「低碳經濟」的推動,其均是針對現有產業生產方式的挑戰。因此,如何於未來產業政策規劃時,能將『生態化』與『低碳化』納入政策設計,既為要邁向綠色經濟的一大重點。其中,歐盟、德國以及英國所提出,以『生態友善』為核心的新興產業發展策略,或許可以給台灣一些參考。
歐洲經濟體 迎向生態效率
七月起擔任歐盟執委會輪值主席的瑞典,該國環境部長既明確表示推動其他工業化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共同承諾參與全球溫室氣體減量外,並正推動歐盟將其減量目標由原2020年時、較1990年減量20%,提昇至30%(*5)。此外,瑞典的知名環境智庫-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 SEI),更發表了一份名為《迎向具有生態效率的歐洲經濟體(A European Eco-efficient Economy)》的報告,瑞典環境部長也表示,此報告將作為七月下旬所召開的歐盟能源與環境部長會議的討論參考(*6)。
所謂生態效率(Eco-efficiency)的概念,是由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於1992年時提出,原意是指如藉由強化企業在環境面的績效,以提昇整體的競爭力。簡言之,如何使用較少資源以及廢棄物與污染排放降低下,亦能提昇產品與服務的產出(*7)。此報告指出要創造具有生態效率的經濟體,應著重於以下三個層面:資源利用效率、新技術市場以及全球的碳定價。
在資源利用效率上,如何提昇能源效率,並藉由永續城市的規劃,如基礎設施的改善與交通系統的改變,為重要的關鍵點。而新技術市場上,則著眼於加速再生能源、永續運輸以及碳中和技術的市場普及化。而全球性的碳定價則可創造投資與消費型態改變的市場誘因,長期而言,更可提昇全球的生態效率。但若要達到前述目標,則需要相關的政策配套。
此報告強調,歐盟決策者應提出一結合稅制改革、標準制定以及其他治理工具的綜合性策略,方能達到目標。SEI認為,歐盟以及各會員國,應調整治理程序以協助技術創新,例如研擬特定的技術輔導計畫,以加速具有生態效率性的新技術的發展與擴散。
在國際合作與碳定價方面,其指出推動國際性的碳交易市場為一重要關鍵。發展一系統性方法以提昇公共政策的辯論品質,也被視為邁向具有生態效率經濟體的重要元素。SEI指出雖然目前於歐盟層級以及各會員國內,於制定法規與政策時,均需經由衝擊評估(Impact Assessment)程序,以強化決策的實證依據,但實際上,目前這些評估的結果,對決策的影響性仍顯微弱。然而『生態效率』需同時考量產業競爭力、氣候變遷衝擊、就業市場以及資源生產力等多個準則,因此應各級政府應思考如何將近幾年所發展出的整合性評估模式(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IAM)、多準則評估(Multi-Criteria Analysis, MCAs)以及進階經濟模型等,結合至決策程序。
德國深信 綠是未來市場
德國方面,當其於2007年擔任歐盟執委會輪值主席時,既提出『產業生態化政策』(Ecological Industrial Policy ),直陳『綠才是未來的市場』(the markets of the future are green )。而當今年各國紛紛提出綠色新政,作為經濟衰退的處方,德國環保部長以及外交部長亦於六月份時於共同發表『德國未來的經濟成長策略-能源和環境面的投資創造就業機會』的政策聲明書,指出應將『產業生態化政策』視為經濟現代化的指導原則,更強調整個綠色復甦,不應只有短期的綠色景氣刺激方案,而是要研擬一個長期的策略,以達成低碳、資源效率以及公平的經濟成長(*9)。 該政策聲明書中強調為『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因此持續擁抱過時且高風險的科技,如核能,只是阻礙了德國經濟的現代化。環境部長Gabriel更明指:『核能發電的代言者,是再生能源發展的威脅,更阻礙了屬於21世紀的技術的創新與投資。』(*10)
為了2020年時削減4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達成再生能源以及汽電共生的佔比分達電源結構30%以及24%,並於2020年時,達成能源生產力與資源生產力加倍等具有野心的目標,生態化產業政策更形重要。於其環境部於2008年十月發表的『產業生態化政策- 創新、成長與就業的永續政策』(Ecological Industrial Policy- Sustainable Policy for Innovation, Growth, and Employment),提出以下十點重要措施,推動生態化產業的落實(*11)。
1. 強化經濟工具:包括推動生態稅、移除環境有害補貼、以稅賦減免與補貼鼓勵環境化採購,以將環境成本內部化。
2. 鼓勵環境面投資:藉由公共投資,以及私人投資抵減等方式,以鼓勵再生能源與提昇能源與資源利用效率等技術的發展。
3. 簡化中小企業環境面投資的財務負擔:許多環保產業多屬中小企業,申請貸款較為不易。因此可藉由建立『保護氣候創新基金』( Climate Protection Innovation Fund)等方式,提供財務面的協助。
4. 利用法規管制手段,促進創新:嚴格的環境管制標準,可促進技術提昇。因此藉由限制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求企業與家戶於一定年限前裝設智慧型電錶、要求產業應提出能源管理計畫方可適用能源方面的稅賦減免等。
5. 藉由標章與Top-Runner制度,建立清楚的環境面績效標準。
6. 運用示範性計畫,加速環境友善技術的商業化。
7. 利用公共採購力量,推動綠色科技發展:各級政府的公共採購中,應要求其中25%以上的採購金額,需用於購買符合嚴格的環境與社會準則的產品與服務。
8. 改革教育與職業訓練的內容:德國環境部推動『環境觀點』教育計畫,以整合環保產業與相關學術課程間的落差。針對在職訓練上,其規劃與工會合作,提昇勞工對於資源效率提昇的意識,並弭平實務操作以及學理上的落差。
9. 推動科研計畫,創造指標性計畫(Beacons): 德國環境部與科研部共同提出了環境技術旗艦計畫,亦針對新興技術上,提出綠色生質燃料提煉、都市採礦、電力化的運輸系統等指標性計畫。
10. 強化綠色技術的出口以及國際貿易:在此所指出的強化出口,不單是技術面的出口,還包括其在環境政策面的成功經驗的跨國轉移。
低碳商業最佳去處 英國的低碳產業策略
英國於今年三月時,其商業、企業與管制改革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Regulatory Reform)與能源與氣候變遷部(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提出了一份精簡的『低碳產業策略:願景規劃』(Low Carbon Industrial Strategy: A vision)的報告(*12)。其強調英國於推動低碳產業策略時,基本立場為以下四點:
.能源效率提昇可協助業者、消費者以及公部門節省開支
.建立英國邁向低碳過程中所需的能源基礎設施,包括再生能源、智慧電網等
.促使英國成為全球在低碳車輛研發與製程上的領導者
.確保英國在技術能力、基礎建設、採構、研發、示範計畫推動以及實際應用等層面的相關政策,可型塑英國成為低碳商業發展最適之處,且國際商業人士亦能有此認知。
基於這些願景,旋即於四月份通過的年度預算中,額外增列14億英鎊的預算,投注於低碳部門。此兩部會更啟動了一系列的公共諮詢程序,設置網路論壇,邀集各方意見,協助其研擬適切的具體推動措施,以期能讓其目前排名全球第六總產值達一千億英鎊的綠色產品與服務部門,能在未來八年成長45%,並於創造4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13)。
英國的商業部長曼德森(Peter Mandelson),將此策略視為可協助英國的經濟轉型,並促使產業型態、供應鏈、就業與消費模式產生巨大轉變。相關部會將於七月中旬提出完整的『低碳產業策略』策略規劃,並同時提出能源法案的修正,要求燃煤電廠應裝設碳捕捉封存設備,以達成英國的低碳願景。
產業轉型 台灣的低碳化思考
從歐盟層級發展具有生態效率的經濟體,再到德國的生態化產業政策,乃至英國的低碳化產業策略,其中隱含的概念,均是針對既有經建部門在政策規劃程序與目標上,帶來極大的挑戰。
在程序方面,如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建議,應採納最新的科學評估工具,於經濟政策初始規劃之時,既能反應環境面的衝擊。而英國方面,其『低碳產業策略』的諮詢過程,更凸顯未來政策規劃過程不該只是『官僚—學界』間的封閉循環,而是可採用網路論壇式的開放程序。規劃目標方面,德國重視『強化綠色技術的出口以及國際貿易』,英國則以『低碳商業發展最佳去處』為發展目標,兩國且都強調綠領工作的創造。
倘若將目光從歐洲移回台灣,當前內閣自四月起,一連推動的六大產業發展旗艦計畫,既有促進台灣產業轉型的企圖,也推動了『綠色能源旭升方案』與『國家能源型計畫』等,亦設定成為太陽能光電版與LED照明輸出大國的目標。但從歐洲等國的經驗可知,要引導產業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絕非僅靠挑選重點產業,給予政策補貼既可。而是於未來整個產業政策的決策機制中,從決策目標與過程,以及相關政策工具的運用(如租稅、補貼)等,均有徹底的轉變。
也因此,檢驗台灣是否能夠邁向綠色經濟的關鍵點,絕非僅是舉辦了多少場『節能減碳』、『綠色科技』的博覽會;而是剖析未來將作為台灣產業政策核心的《產業創新條例》(*14),到底有多少生態與低碳的成份,還是僅是複製其前身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對勞工權利的剝削與生態環境的衝擊。因此,若關注於台灣的綠色經濟之發展,對於未來幾個月於立法院審查產業創新條例的過程中,萬不可缺席。
關於作者
趙家緯,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畢業,現為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參與台大環境系統分析研究室研究工作。研究興趣為生命週期評估、環境政策分析 等,並積極參與民間團體於氣候變遷相關政策的討論。家緯在「邁向哥本哈根青年志工寫手團」裏,主要負責觀察各國綠色復甦進程,以及綠領工作相關議題。
【參考資料】
*1. 中央社 10-Jul-09 《歐巴馬稱G8峰會就氣候變遷達成歷史性共識》林治平編譯
*2. WWF 2009 "G8 Climate Scorecard 2009"
*3. United Nations 2009 "Green Economy: A Transformation to Address Multiple Crises : An Interagency Statement of 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
*4. UNEP 9-Jul-09 "UN Environment Head says World at Green Economy Crossroads on Eve of G8 Summit"
*5. COP15 1-Jul-09 "Climate No. 1 task for Swedish EU presidency"
*6. EurActiv 2-Jul-09 "Sweden tables eco-efficiency roadmap for Europe"
*7. 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 (SEI), 2009, "A European Eco-Efficient Economy: Governing climate, energy and competitiveness"
*8. BMU 2-Jun-07 "European industrial policy needs to become more ecological"
*9. BMU 22-Jun-09 "Eine Wachstumsstrategie für Deutschland"
*10. BMU 22-Jun-09 "Ecological growth strategy as way out of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crisis"
*11. BMU 2008 Franz,P., Mayer,F., Tidow, S., 2008, "Ecological Industrial Policy - Sustainable Policy for Innovation, Growth and Employment , 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12. BERR 2009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Regulatory Reform and 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 Low Carbon Industrial Strategy: A vision."
*13. Low Carbon Industrial Strategy Community
*14. 經濟會 15-May-09 《接續促產 產業創新條例99年上路》
【延伸閱讀】
《綠領經濟 台灣不可及的夢想》趙家緯 8-Fri-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綠色經濟 台灣行不行》趙家緯 6-Apr-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2 則留言:
台達環境電子報2007/8月號"瓶裝水的罪惡,你喝不出來"及最近聯合報有關瓶裝水的報導,真的是讓人感到要水的可"貴"在自家附近尚可帶水壺,少買瓶裝水,但外出旅行,或是出國旅行,買水是少不了的!但是否可以不買水,而用自己攜帶的水壺裝入乾淨的水飲用?現將我多年的方法介紹可各位,請板主將我的文章轉載!讓大家更愛求自己的環境!
Diy濾水壺
http://tw.myblog.yahoo.com/arthurpao
To arthurpao,
感謝您所提供的Idea,簡單的創意就能減少瓶裝水的使用。不過我們較少轉載他人的文皁,相信它放在留言版同樣有宣傳的功效。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