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圖/Salon.Mazal Flickr創用分享, CC BY-NC-ND 2.0
包括綠黨在內的台灣環保團體,18日痛批政府發放消費券的行為,只會帶給地球更大的災難。環境運動者潘翰聲就認為,這波的金融風暴,正好給地球休養生息的機會,政府不該在這時鼓勵民眾過度消費(Taipei Times 19-Nov-08)。
富國生活方式 影響抗暖成效
環團的訴求,讓消費與氣候變遷的議題,彼此作了連結。無獨有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中國,其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兩周前也在一場與暖化相關的會議上表示,富有國家的人民,應該要放棄他們不永續的生活方式,並應協助窮國來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問題(Reuters 7-Nov-08)。
溫家寶會作這樣的批評,主要是因為中國有三分之一的碳排放量,是花在製造商品輸出到已開發國家;商品是已開發國家的民眾在消費,但排碳的污名卻是掛在中國的身上。因此,他把矛頭指向富有國家,也不全是卸責之詞。
不過,由改變生活方式來抗暖化,對某些學者來說,其貢獻只是滄海一栗。
少開燈就可抗暖 學者不以為然
著有《暖化,別鬧了》一書的丹麥學者隆柏格(Björn Lomborg)就認為,像地球時刻(Earth Hour)這類關燈抗暖化的環保訴求,只是會讓蠟燭產生更多的污染,對實際減碳一點幫助也沒有(Lomborg 2007)。而最近來台的德國學者史多赫(Hans von Storch)也指出,隨手關燈、回收寶特瓶等這類行為,只證明了你是一個好人,但對阻止氣候變遷的助益不大。
隆柏格和史多赫兩人都相信,要阻止人為暖化現象,必須找出最有效的減量方法。像隆柏格就認為不該砸大錢投資在減碳上,因為目前的投資效益都太低,反之應提高十倍的經費在減碳研究上。而史多赫則認為,人們應更嚴肅地看待暖化議題,尋找最有效利用碳排放量的方式,而不是只去騎腳踏車;他更認為科學家不應像政治人物一樣,在媒體面前去操弄一些政治語言。
眾志成城 減碳也需呼朋引伴
但是,對於生活方式改變能否有效減碳,似乎關鍵是在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習慣,還是改變一群人的生活習慣。
國際能源署(IEA)在去年峇里氣候會談(COP13)時,就曾公佈數據指民眾若是由使用端節能,至少可減少17%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台灣今年七、八月在電價壓力及節電獎勵的情況下,全國也減少了11.7億度的用電,約等同於少排74萬噸的二氧化碳(能源局 12-Sep-08),足見如果是一群人共同改變生活習慣,仍然對減碳是有影響的。
台灣剛度過了一個極熱的十月,包括嘉義在內的三個城市,分別創下有溫度記錄以來的新高,台北也寫下了歷年次高的十月均溫記錄(中央氣象局2008)。即使仍會有科學家告訴你,隨手關燈並無助於對抗暖化,但只要有千千萬萬個你每天隨手關燈,這個小動作就會成為抗暖的一個開始。
3600元的消費券即將從天而降,但它其實也來自每位納稅人的稅款,既然政府沒辦法幫我們把這829億元,投資在更綠色的未來,那我們就更應善用這消費券,購買對地球較為友善的節能及環保必須品。若台灣人人能如此,必能讓環保團體、甚至是讓溫室氣體排放第一大國的總理心服口服,也讓消費券減少了環境的污名。
當消費券有了綠色的重量,或許,我們就能更大聲地要求政府,應努力打造一個永續的台灣!
【參考資料】
Lomborg, Björn. 2007 “Cool It: The Skeptical Environmentalist's Guide to Global Warming” Goodness Publishing House 《暖化? 別鬧了》隆柏格著 2008 台北:博雅書屋Reuters 7-Nov-08 "China tells rich polluting nations to change lifestyle" reported by Chris Buckley and Emma Graham-HarrisonTaipei Times 19-Nov-08 "Groups slam consumer voucher plan"
中央氣象局2008《氣候監測-10月》
能源局 12-Sep-08 《住宅用戶及國中小學校「電費折扣獎勵節能措施」實施兩個月,已見成效 》能源局官網
【延伸閱讀】
《全球換省電燈泡 世界照明用電將降四成》張楊乾 12-Dec-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記下碳足跡 讓世界跟著改變》張楊乾 8-Apr-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2 則留言:
這些爭辯真無聊, 像是主張不同方法去減肥, 不同方法都可行啊~ 也就無需要互相指摘說你的方法不對, 我的方法才對。
如果一個人窮一生的研究精神去辯駁/維護哪個減肥方案較好, 而忘記了減肥本身的目的, 真是天大笑話~!!
碳足印計算比較像卡路里計算。支持計卡路里的人如果去攻擊做運動沒效的, 就是太無謂了。
我认为也是可以实行的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