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4日 星期日

暖化 應視為國家安全問題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圖/尼泊爾境內因暖化變大七倍的冰河湖 Tsho Rolpa(IPCC 2007:723)

 許多國家而言,暖化不僅只是IPCC報告裏的推估數字,而是代表對國土安全的嚴重威脅。

 以尼泊爾為例,受暖化影響,邊境外青藏高原的冰河在過去一世紀以來持續融解,導至尼泊爾境內的冰河湖 Tsho Rolpa,四十年來竟變大七倍。這代表著相當於三分之一個石門水庫的水量,隨時都可能會突然潰堤,瞬間取走下游民眾的身家性命。



 尼泊爾政府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於是在1998年成立GLOF應變小組,試圖解決湖水激增的問題,並持續向國際社會求援。最後國際上共支助尼泊爾約九千萬台幣,總算在2002年建成新的人工壩體,暫時解除湖水一洩而下的威脅。

 這個案例,對全世界各國政府都是一個警訊,因為氣候變遷現在除代表的是科學數據外,更是危害國土安全的新興因子。

氣候變遷 衝擊國家安全
 不論是1998年被長江衝破堤防的中國九江、2003年被熱浪重擊的法國巴黎、還是2005年遭颶風蹂躪的美國紐奧良、或是2007年險被大水一分為二的英國英格蘭,暖化造成的極端氣候已對各國的國家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就連包括台灣在內的各國軍隊,在重大災區內保家衛國,也似乎比實際上戰場衝峰陷陣的機會來得多。

 國內研究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的學者李河清就指出,不論像是聯合國安理會、或是亞太經合會(APEC)、八大工業國會議(G8)等,都已開始討論像是氣候安全或能源安全的問題。她說,除了先進國家擔心暖化的威脅外,一些小島國家更已經因為海平面上升,而開始與聯合國共同合作遷徒或補強的調適行動。

國際談判 漸重調適策略
 各國對氣候安全的擔憂,也逐漸反映在國際談判上,而由富國幫助貧窮國家解決氣候安全問題,是目前國際上逐漸形成的共識。李河清說,從前年奈落比氣候會談(COP12)開始,對氣候變遷的調適就已成為會議的主軸之一,而在去年的峇里氣候會談(COP13),各國更同意將徵收 2% 的清潔發展機制(CDM)成交稅,作為全球氣候變遷的調適基金,並統交由世界銀行底下的全球環境基金(GEF)管理。

 現在GEF除有先期的調適計劃每年約十五億台幣外,另還有由十三個工業國家所成立的調適特別基金(SCCF),規模約新台幣十八億六千萬元。此外,另外還有補助低度開發國家的調適基金(LDCF),金額達到新台幣三十四億五千萬元,而峇里氣候會談所決議的CDM成交稅,更讓調適基金每年更多了十七億七千萬台幣入帳。

 不過,這些金額看似龐大,對窮國來說卻可能看得到吃不到。像已開發國家中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一的美國,該繳給SCCF的錢至今就仍拖著沒付,這也突顯了2% CDM成交稅的重要性。

 窮國和窮人一樣,面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遠不及富裕國家,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的機會也更大。台灣過往曾受過地震及土石流的重創,政府裏也有跨部會因應重大災變的機制,但國家缺乏調適暖化衝擊的意識,也讓人不免對下一場災難的損失感到憂心。此外,如何透過GEF的機制,幫助包括我國友邦吐瓦魯在內的國家調適暖化,減緩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區域動盪,這也許比拿外交經費資助獨裁者或軍閥來得有意義。

【參考資料】
IPCC 2007 'Assessment of adaptation practices, options, constraints and capacity' in "Climate Change 2007: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Chapter XVII, pp.717-744.

【延伸閱讀】
學者憂暖化衝擊台灣(張楊乾 20080502 低碳生活部落格)
面對暖化 不後悔的事先作 (張楊乾 20080415 低碳生活部落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