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需量反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需量反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缺電之夏系列三: 「需量反應聚合商」起跑!小用戶揪團蓋「虛擬電廠」

"「備載容量不足」的時間每年大概100多小時,如果不斷蓋電廠只為了應付一年100多小時的尖峰需求,效益有待商榷。只要用戶端多省點電,就能聚沙成塔、變成一座「虛擬電廠」,把這些(沒用到的)電擠回去賣給台電。"
因應2017缺電危機,台灣終於引進國外行之有年的需量反應聚合商制度!(圖片來源:承隆智能工程公司官網
整理/曾亭靜(本文內容來自2017/4/3播出之「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

前一篇介紹了「需量反應」(Demand Response)的概念與相關作法,但還得搭配最近剛起跑的需量反應「用戶群代表」(Aggregator)制度,才能真正釋放需量反應的節能潛力。歸納各國經驗,需量反應約可削減510%的尖峰用電需求,評估全台應有15003500MW的潛力。

5月起,台電將試行兩年「需量反應聚合商」制度,由美商EnerNOC承隆公司合資的「台灣安奈諾克公司」(EnerNOC Taiwan)得標。本文整理「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節目採訪「台灣安奈諾克公司」(EnerNOC Taiwan)總經理林美真的對談精華,告訴你一般小商家和老百姓如何參與其中?

2017年5月19日 星期五

缺電之夏系列二: 不蓋電廠也能挺過缺電危機,「需量反應」這麼行?

"面對「電不夠用」的疑慮,外界壓力多環繞在如何加裝更多發電機組。可是遠水不一定救得了近火。很多人都忘了,比起「開源」,「節流」同樣可做出貢獻。"
南韓2011年發生大停電,不只官員因此下台,當晚職棒賽事也被迫取消。(來源:朝鮮日報

文/高宜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


    一次突如其來的停電,就會讓一個大官下台?別笑,是真的!

    2011915日下午三點,南韓因為突如其來的秋老虎高溫,使電網尖峰負載飆升至7200萬瓩(72GW),超乎國營電力公司KEPCO原本估計的6400萬瓩(64 GW),結果造成全國無預警斷電數小時,影響超過600萬用戶,不僅交通、電信、工廠作業大亂,還有多人被困電梯,連職棒賽事也得取消,時任總統的李明博大為震怒,當月底,身為主管機關的知識經濟部長崔重卿便下台一鞠躬。

    類似景象,以後會不會發生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