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劉書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劉書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6月22日 星期五

書摘《轉給你看》:《電業法》及其配套法案中永續能源目標落實的探討

"以2016年家用一度電2.62元論,即便每次都增至最高的3%,五年10次漲價也不過30%左右漲幅,每度電價可能不到4元,不易造成有效的節能減碳效果,也不利再生能源和提升效率相關綠色產業的興起。" 
(拍攝:高宜凡)
文/劉書彬(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暨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聯合國2015年9月採納「2030議程」(2030 Agenda)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做為未來15年世界轉型目標,其中第七項能源目標解構其意涵可發現四點:

  1. 可支付得起:含有費率合理、公平付費、親近使用的意涵,屬於社會層面,
  2. 可靠:供應穩定、電網分布安全、與適當的備用容量,屬於經濟性質,
  3. 永續:達到低碳、非核、使用再生能源、減少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效率,
  4. 現代:尋求電力產業在「產輸配售」程序反映民主參與,有「能源民主」意涵。

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能怎麼轉》書摘 臺灣能源轉型的願景:綠色能源、綠色經濟與能源民主轉型的契機

"市政府、能源公司及能源合作社的合作創造三贏,使沃爾夫哈根(Wolfhagen)能源公司被視為是個與市民親近的公有能源供應事業,市民與用電客戶雙重身分的結合更是德國境內範例,也因此其獲得許多獎項。"
100%再生能源區域計畫」網站

劉書彬(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暨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彭睿仁(德國科隆大學經濟暨社會科學博士)


壹、臺灣的能源問題與國際挑戰

 我國能源問題主要有三:高度仰賴化石能源、孤島集中單向電網不利儲存和他國支援、高碳排放不利產品競爭與環境保護。換言之,臺灣有高進口能源依賴度、高化石性能源、高碳排放的特性,還有反常的低電價,反映在產業經濟結構上,就是以化石性燃料撐起形成「褐色經濟」,有能源效率低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