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部落格這個小空間已經營多年,很榮幸與多位優秀的學者和寫手合作,產出一篇又一篇精采的優秀作品,將低碳思維、國際趨勢與重要氣候變遷議題,化繁為簡,由淺入深,分享給大家。以下便是本站主要的作者群,點選名字可查詢該作者在部落格的全部文章。
專家學者
李河清,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所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SUNY—Albany)政治學博士,長期投入環境政治、環境外交、環境安全等新興研究領域;規劃並推動科技與社會學程;持續出席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並擔任環境保護署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諮詢委員會委員。
彭啟明,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博士,現除擔任大愛電視台氣象主播,以及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外,也在中央大學及文化大學大氣系兼課。想了解更多彭博士的資訊,可以連上氣象達人粉絲頁。
李麗雯,台大環境工程研究所博士、東海大學景觀系助理教授,以低碳社會型態為研究主軸。曾任職於衍生景觀工程顧問公司及國土規劃及不動產中心,經手業務含高雄縣級城鄉規劃、臺北市景觀中長程規劃、台北縣景觀綱要計畫、東部永續綱要計畫、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規劃等。
陳重仁,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士,現正於北科大攻讀博士。曾參與友達光電中科面板廠房、花旗銀行總部大樓、益通光能企業總部大樓等綠建築建案,也是國內少數取得美國綠建築協會能源與環境設計(LEED)認證的建築設計師。現職為川昱永續環控有限公司/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兼台灣綠建築發展學會副秘書長。
王价巨,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
劉仲恩,台大化工系畢業,耶魯大學環境管理與經濟雙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台大社會系副教授。喜歡遊山玩水背包旅行,樂於學習新文化,從工程背景轉了一大圈走到社會科學,目前研究環境社會學,關心國際碳交易市場的發展。
劉彥蘭,中研院環變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曾在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投入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議題多年。2000年與柳中明教授合著《尼諾與妮娜》。2009年台達獎學金得主,赴荷蘭Wageningen UR進行一年土地利用研究。2011參與歐盟SCALES PROJECT(2011~2014),取得台大地理所博士學位。
媒體工作者
環境資訊電子報/環境資訊中心,是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經營的獨立媒體,希望藉由環境資訊的交流,使更多人關懷環境參與行動,建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低碳生活部落格與環境資訊中心曾合作繼續看見台灣專欄。
編輯群
張楊乾,兩個孩子的爸爸,常揣摩在二十年後,該如何告訴正值花樣年華的女兒,為何地球已升溫兩度,而這一代人又是怎麼錯過了減碳的關鍵時刻。曾服務於新聞界、在歐洲修習與暖化相關的碩士學位後,投入減緩氣候變遷的相關領域,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高宜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在媒體圈打滾多年,歷練傳產、科技、消費、企業社會責任與環境等路線,希望運用社群媒體的創新機制,帶動民眾理性討論重大議題的風氣。
高宜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在媒體圈打滾多年,歷練傳產、科技、消費、企業社會責任與環境等路線,希望運用社群媒體的創新機制,帶動民眾理性討論重大議題的風氣。
詹詒絜,畢業於歐盟Erasmus Mundus環境科學、政策與管理碩士學位,多次參與聯合國各類氣候會議,擅長與國內外重量級氣候能源智庫及非政府組織聯手,推行能源、工業去碳化、生物多樣性及低碳建築與交通等議題;同時致力於庶民化的氣候傳播,盼用文字和行動喚起大眾環境意識。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智庫組組長,為台達ESG實踐提供執行支援及智庫研究基礎。
專家學者
柳中明,美國猶他大學氣象學博士、前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現任中華民國低碳環境學會理事長。專長於全球變遷、大氣化學、大氣輻射等領域。
李河清,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所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SUNY—Albany)政治學博士,長期投入環境政治、環境外交、環境安全等新興研究領域;規劃並推動科技與社會學程;持續出席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COP),並擔任環境保護署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諮詢委員會委員。
陳楊文,零碳行動執行長。50年前在台北盆地南端登陸地球(出生),自小在水源地生態圈野玩。大學開始自然攝影與科普創作。負笈美國研究構成行為的神經科學,遊遍北美大地。任職國際保育組織,行遍五大洲,編輯國際保育類動植物數冊。近十年研究台灣海洋,著有台灣海洋生態書籍兩本,並以節能減碳、綠建築工作為職業。
鄭榮和,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研究領域在有限元素法、金屬成型、超塑性成型、結構分析等,曾任職於美國奇異公司研發部門。回國後任教於台灣大學,並曾帶領台大太陽能車隊赴澳洲比賽,過程還拍成電影《夢想無限》。現任明志科大講座教授,曾任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及FORMOSUN先進動力研究中心指導教授,持續研發綠色運具。
龐德,NEWS98電台《汽車俱樂部》及《交通安全搜查線》節目主持人,同時也是雅虎汽車網汽車專家專欄作者。曾任德國不萊梅KNOLL BMW Motorsports技師、TVBS文字記者等,並為各大電視台汽車相關節目固定受邀來賓。
李麗雯,台大環境工程研究所博士、東海大學景觀系助理教授,以低碳社會型態為研究主軸。曾任職於衍生景觀工程顧問公司及國土規劃及不動產中心,經手業務含高雄縣級城鄉規劃、臺北市景觀中長程規劃、台北縣景觀綱要計畫、東部永續綱要計畫、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規劃等。
廖桂賢,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學士、美國賓夕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地景建築碩士,美國華盛頓大學建成環境博士。在台灣曾任職於社區總體營造相關的非營利組織;在西雅圖曾任職於專門從事永續設計的建築公司Mithun, Inc.,參與多項獲獎的設計規劃案,並取得美國綠建築協會能源與環境設計認證(LEED Accredited Professional)。研究興趣在於永續城市的生態水文環境的規劃設計。
王玉純,台灣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博士。研究領域為氣候變遷、空氣汙染與人體健康風險評估,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流行病學研究及風險分析模式,多年參與國科會氣候變遷對台灣公共衛生衝擊研究案,現職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及系主任。
王玉純,台灣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博士。研究領域為氣候變遷、空氣汙染與人體健康風險評估,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流行病學研究及風險分析模式,多年參與國科會氣候變遷對台灣公共衛生衝擊研究案,現職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及系主任。
陳重仁,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士,現正於北科大攻讀博士。曾參與友達光電中科面板廠房、花旗銀行總部大樓、益通光能企業總部大樓等綠建築建案,也是國內少數取得美國綠建築協會能源與環境設計(LEED)認證的建築設計師。現職為川昱永續環控有限公司/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兼台灣綠建築發展學會副秘書長。
王价巨,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
劉仲恩,台大化工系畢業,耶魯大學環境管理與經濟雙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台大社會系副教授。喜歡遊山玩水背包旅行,樂於學習新文化,從工程背景轉了一大圈走到社會科學,目前研究環境社會學,關心國際碳交易市場的發展。
劉彥蘭,中研院環變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曾在台大全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投入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議題多年。2000年與柳中明教授合著《尼諾與妮娜》。2009年台達獎學金得主,赴荷蘭Wageningen UR進行一年土地利用研究。2011參與歐盟SCALES PROJECT(2011~2014),取得台大地理所博士學位。
盧沛文(Peiwen, Lu),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畢業於台大地理系與成大建築研究所,2009年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得主。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博士,博士研究關注都市恢復力(urban resilience)在空間規劃與都市發展策略上的影響與轉變,以都市防洪與水相關議題為主軸。
劉世慶,中央大學企業倫理哲學博士、曾赴Harvard大學參與相關企業永續學程,第二屆與第五屆台達企業環境倫理研究獎得主、現任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研究主任。專長於倫理思維、企業倫理、企業永續等領域。
柯佳吟,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與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為已故氣候學者史奈德(Prof. Stephen H. Schneider)與其遺孀泰瑞茹(Prof. Terry L. Root)共同指導的學生,曾於美國史丹佛大學與耶魯大學研修氣候變遷衝擊、調適與減緩策略,以及生物分布、生態系服務等議題。目前仍持續進行多項跨領域研究,同時希冀透過國際合作方式,多面向探討氣候變遷議題。
柯佳吟,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與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為已故氣候學者史奈德(Prof. Stephen H. Schneider)與其遺孀泰瑞茹(Prof. Terry L. Root)共同指導的學生,曾於美國史丹佛大學與耶魯大學研修氣候變遷衝擊、調適與減緩策略,以及生物分布、生態系服務等議題。目前仍持續進行多項跨領域研究,同時希冀透過國際合作方式,多面向探討氣候變遷議題。
楊宗翰,現職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助理教授,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榮譽律師。英國劍橋大學法學碩士、博士(教育部公費留考國際環境法暨能源法學門獎助),曾任英國牛津大學能源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能源法、國際環境法與國際經貿法。入選2019年科技部海外人才橋接方案Lift 2.0第一梯次海外學人。
媒體工作者
朱淑娟,做過程式設計師、行銷企畫、1998年起在聯合報當記者,2001年開始跑環境新聞,2009年3月離開聯合報後專任獨立記者,繼續環境報導。個人部落格,曾獲2018年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2010年卓越新聞獎暨曾虛白新聞獎、2009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首獎。
廖靜蕙,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特約記者。從事社工、社服14年之後,認知到畢竟是人的社會,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從國家公園專欄寫手開始,2009年以44歲年齡投入全職記者工作。
低碳部落格寫手群
賴慧玲,2009 年參加環境資訊協會於大安社大舉辦的公民記者課程,開啟了環境的視野和觸角。喜歡走進議題現場觀察,偶爾寫寫公民報導,更常默默加入運動行列。因有感於自身知識和能力的不足,決定花光所有積蓄 (其實也不多) 赴英唸書。自倫敦大學學院環境、科學與社會碩士班畢業後,曾於中外對話實習。目前在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學習當一個研究者。
荷事生非,穿梭于「旁觀者」與「在地人」兩者身份間,《荷事生非》透過六大主題介紹、評論、八卦荷蘭。透過日常現實生活的大小事件,瞭解身為歐洲小國世界大國的荷蘭社會,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發展。
劉瑋婷,莫拉克獨立新聞網記者,七年級生,大學與研究所念的都是新聞相關,在災區工作三年多,聽了許多動人的故事、看見許多人的眼淚,卻總能被居民們的笑容鼓舞。出生於雲林農村,深知明白在台灣農業中,農民的弱勢以及求助無門,而在災後重建的採訪中則看見了上述各種情形的綜合體。
王茹涵,曾在3個國家求學,4個國家定居,獨行12國,足跡遍布18國108個城市。喜愛自然生態,更愛致力追求人與環境的和諧。耶魯大學森林暨環境學院學成後,曾回國任職於工研院能環所,雪梨大學地理所博士畢業。
林思吟,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理、台大森林與德國弗萊堡大學環境管理雙碩士。參與過COP13、COP14氣候變遷大會「亞洲青年領袖氣候論壇」,並協助中國的「植林與再造林」野外審查,最懷念尼泊爾與加拿大的森林及原住民。思吟在部落格青年志工寫手群裏,主要負責觀察國際上森林碳匯與海洋保育的談判進展。
林尚蓉,荷蘭瓦罕寧漢大學 (Wageningen University) 有機農業碩士班畢業,曾於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實習。
李毓蓉,2005年夏天偶然接觸環境議題,卻欣然發現追求社會正義的舞台。曾任高中英文實習老師,但跑到牛津大學修習自然、社會與環境政策碩士。毓蓉在「邁向哥本哈根青年志工寫手團」裏,主要負責觀察國際減量目標談判,現任職外館重要職位。
楊曼瑜,中東出生台灣長大,熱愛水鳥與溼地,致力於尋找保育與開發的平衡點。台大生態演化所畢業後,曾任職於環境顧問公司,專攻碳足跡與氣候變遷議題。後就讀耶魯大學森林暨環境學院環境管理碩士班,研究水資源管理及金屬稀有性評估,並於坎昆氣候會議(COP16)期間,為小島國聯盟談判代表團一員;現任職於台達電子永續辦公室。
林元笠,擔任2012年「綠領台灣」Rio+20聯合國世界永續大會民間團總幹事,三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台南市社區大學生活節能講師。
沈軒宇,曾就讀於東海社工。因家鄉處於氣候危險區,從小對海平面上升有深刻的危機意識。高中曾參加NDYS(National Disaster Youth Summit)了解氣候變遷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且尋求解決方法的急迫性。希望能藉由參加TWYCC認識更多有想法的台灣青年,也希望能一起為台灣和我們的地球盡一份心力。
王景弘,曾赴西非奈及利亞當國際志工,此後更有感於對弱勢族群的關懷及對抗環境及氣候變遷的迫切性。常針對不同環境議題進行多元及跨領域的具體綠色設計提案,並積極參與各種綠色活動。深信要具體改變台灣或甚至是全世界,群體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曾就讀於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及綠色科技學程。
陳虹穎,現為英國德倫大學都市與經濟地理學博士後研究員,曾就讀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台灣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與反迫遷連線成員。目前研究關注主要是都市新陳代謝論、空間的金融化工具,譬如容積銀行、容積獎勵等市場基礎的政策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效應。
林綉娟,美國德州大學環境工程與水資源碩士與荷蘭萊頓大學工業生態學碩士畢業,台達荷蘭獎學金得主。碩士研究為循環經濟框架下阿姆斯特丹2050年銅金屬都市採礦潛力評估;現任職於工研院。
吳郁娟,宜蘭人,中興森林系、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畢業,曾任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海外長期志工,2009年9月派駐吐瓦魯國擔任環保志工,2010年以吐瓦魯代表團身分,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十六次締約國會議(COP16)。前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專員,現任職於桃園捷運公司。
謝雯凱,碩士班時研究國際政治與民眾參與,平時關心生態環境與文化資產,經常撰寫國內外環境議題專文。2007年起追蹤氣候變遷與能源議題,並經營NGO對抗暖化行動資訊網。前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專員,現任職於工研院。
盧盈文(左)、唐于婷(右),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參與生態校園復育、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等計畫,2011年走訪日本、歐洲、美國綠建築,關注與自然環境共生之建設,更在乎台灣未來對於生態景觀的建設與發展。
鄭羽哲,畢業於臺灣大學土木研究所交通組,從小開始和交通工具打交道,長大之後從求學到工作都沒有離開交通運輸的領域,後來實踐加入公共運輸的推動者與實踐者。自己著有小小的部落格「fabg's 航空.軌道.交通生活」,觀察公共運輸系統的發展,現在也是「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理事,持續緊密關心公共運輸與社會發展的脈動與變化。
盧盈文(左)、唐于婷(右),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參與生態校園復育、綠領建築師培訓工作坊等計畫,2011年走訪日本、歐洲、美國綠建築,關注與自然環境共生之建設,更在乎台灣未來對於生態景觀的建設與發展。
張芸翠,畢業於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西拉雅研究室,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博士,2013年台達環境獎學金得主。曾擔任成大綠色魔法學校英語導覽員、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志工。關注議題為永續都市規畫及綠色建築管理。
忻儀,根據姓氏查察,據說是西施的後代,脫北(台北)後定居台南,曾做過食安議題,現為台南新芽協會研究員、南台灣廢核行動聯盟節能講師、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講師,與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推行「節電撲滿」專案,透過節電課程與後續追蹤,鼓勵全民共同節下每一度電。
陳喬琪,台大園藝系畢業、日本京都大學地球環境學舍環境管理碩士,現為台灣環境規劃協會分析師。研究興趣為環境規劃、環境政策分析、氣候變遷調適、能源轉型等議題。
陳米蘭,淡江大學助理教授,於英國辦事處任職,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博士,氣候能源智庫EnTrans的共同創辦人和政策分析顧問、前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研究實習生。主要研究氣候變遷和能源轉型政策、政治分析。
陳喬琪,台大園藝系畢業、日本京都大學地球環境學舍環境管理碩士,現為台灣環境規劃協會分析師。研究興趣為環境規劃、環境政策分析、氣候變遷調適、能源轉型等議題。
Penlock,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系畢,台灣水鳥研究群 (Taiwan Wader Study Group) 成員,俗稱企鵝,自認為鳥故事杜撰者,嘗試將研究者的視角以故事性的手法描述,寫出有所本的小鳥故事集。
黃于恬,荷蘭瓦赫寧恩大學森林與生態保育碩士生,2018年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蔡卉荀,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趙偉婷 (Weiting),一個在法蘭西打滾多年的偽法國人,受高盧文化薰陶,熱愛繪畫、戲劇、美食。誤打誤撞的念到博士班,目前畢業於巴黎政治學院。
顏東白,挪威科技大學智慧配電網中心計畫博士生,德國弗萊堡大學再生能源工程與管理碩士。
戴雅婷,2016年移居瑞士,蘇黎世旅遊局訓練、授證的中英導覽員。曾任台南社大海灘廢棄物監測社社長、英語講師、南科管理局外賓接待、海生館解說員。
賴柏宏,低碳青年寫手,曾就讀中央大學,GCCA青年公民記者。
趙威翔,青年氣候寫手。
Ariel營養師,現任教學醫院營養師,擁有台灣/英國雙營養師證照、獸醫所/英國倫敦大學醫學所雙碩士,台達英國環境獎學金得主及美國柏克萊訪問學者。個人部落格網站 http://arie.cc/
楊竣文,於CSRone任職,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工讀生,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畢業,並是荒野保護協會、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的一份子,2019年首次參加COP25盛會。
林佳儀,政治大學外交所碩士生。
郭依潔,政治大學外交所碩士生。
李翊僑,荷蘭馬斯垂克大學永續科學、政策與社會碩士生,2019年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易淇馨,烏特勒支大學國際海洋與環境法碩士生,2019年台達荷蘭環境獎學金得主。
林盈秀,曾任職於綠建築顧問公司,2019年台達英國環境獎學金得主。英國里茲大學企業永續研究所畢,研究方向為企業永續發展與綠色金融。
范馨心,InnoEnergy學程碩士生,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及荷蘭恩荷芬理工大學就讀永續能源工程與管理。
您好,在多個粉絲頁重複張貼同樣內容的留言,會自動被臉書系統隱藏留言,我也嘗試封鎖了其中一位留言者。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