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評估公共運輸或電動車推廣措施時,不能只考慮運具的減碳能力,也該將「可削減多少私有運具的使用量及排碳量」納入,才不會因此「低估」電動巴士的環保效益。"
圖、文/鄭羽哲(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 理事)
2017年底的一則新聞〈申請率連年掛零 北市電動公車明年上路〉,由於時值空汙季節,加上縣市首長大選將至,終於讓偏離跑道許久的電動巴士重獲關愛眼神,激發許多主政者端出更積極的低碳運具推廣計畫。
然而,自從2011年新北市以「三鶯線先導公車」導入開始,電動公車在台運行已屆7年,產品演化也從試驗性的第一代,發展到更有能力穩定營運的第二代。但實際跑下來,在台灣開電動公車到底有多「節能減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