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

「低碳交通」系列十六:到底減多少?「電動公車」減碳效應報你知

"政府評估公共運輸或電動車推廣措施時,不能只考慮運具的減碳能力,也該將「可削減多少私有運具的使用量及排碳量」納入,才不會因此「低估」電動巴士的環保效益。"

圖、文鄭羽哲(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 理事)

 2017年底的一則新聞申請率連年掛零 北市電動公車明年上路,由於時值空汙季節,加上縣市首長大選將至,終於讓偏離跑道許久的電動巴士重獲關愛眼神,激發許多主政者端出更積極的低碳運具推廣計畫。

 然而,自從2011年新北市以「三鶯線先導公車」導入開始,電動公車在台運行已屆7年,產品演化也從試驗性的第一代,發展到更有能力穩定營運的第二代。但實際跑下來,在台灣開電動公車到底有多「節能減碳」呢?

充、換電有別,減碳力皆優於柴油車

過去這幾年,國內不少城市都有對電動公車進行營運測試,並提供優惠方案鼓勵客運公司和乘客體驗。仔細檢視,曾在台推廣的電動公車可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電池與車輛不可分離,行駛完畢後得回到充電站重新補充電力的「充電式公車」;另一種,則是電池放於電池艙,可分離充電、不過還是要回來更換電池的「換電式公車」。經歷這幾年的試運轉,主流模式應為前者(充電式)。

電動公車在台灣試運轉超過7年,近來又因空汙和選戰話題浮出檯面。

和其他動力來源的公車相比,電動公車執行「運輸」任務的表現其實沒太大差異,一樣有低地板的大型巴士和中型巴士兩種款式,只是它更強調環保性能,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低噪音、少振動、對環境衝擊性較小等。

到底有多節能減碳呢?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曾調查國內各電動公車路線,並取用2012~14年之間至少連續6個月、至多營運21個月的平均每公里耗電量資料,再篩選行駛里程超過5萬公里以上,彙整如下表:

甲類低地板大客車(大巴)
路線型態
取樣路線
總里程(公里)
每公里耗電
市區道路
新竹 世博接駁
高雄 建功幹線
桃園 1151152105
臺中 1255
130.7
1.46
一般道路(或市區道路但號誌干擾較少)
新竹市 5556
新竹縣 7
桃園 綠線先導 GR
45.7
1.36
高快速公路
高雄 旗美快捷
30.9
1.20
乙類大客車(中巴)
路線型態
取樣路線
總里程(公里)
每公里耗電
市區道路
新竹市 竹塹小巴
35.9
1.39
一般道路(或市區道路但號誌干擾較少)
新竹市 81
9.4
0.54

不難發現,大巴的統計結果較具一致性,不管道路型態如何,每公里耗電數據變異性較小;中巴由於取樣路線較少,加上行駛里程數較短,所以變異較明顯。

看完耗能表現,接下來看電動巴士和現行公共運輸(公車)業者相比的排碳表現。依據2017年交通部統計,可獲得以下資料:

電動公車
1.     大巴(一般平面道路):每公里0.72~0.77KG CO2
2.     大巴(高快速公路):每公里0.63KG CO2
3.     中巴(一般平面道路):每公里0.29~0.73KG CO2
柴油公車
1.     市區(含大/中巴):每公里1.22KG CO2
2.     公路(含大/中巴、國道與非國道客運):每公里0.81KG CO2

能源結構不改,電動巴士效益難發揮

 很明顯的,相較於現行的柴油公車,純電動公車在市區可獲得相對較佳的減碳效果。按照目前統計來看,大概都能用「電動公車可創造2030%的減碳效益」來說明其環境效益。

 可是,假使道路干擾因素降低,有辦法讓傳統公車減少加、減速次數,因而提升燃油效率,電動公車的減碳效益就沒那麽顯著了(請參考柴油公車在「公路」範圍的排碳數據)。

 另外,延續一開始提過的,電動巴士有分充電、換電兩種模式。有趣的是,部分縣市採購的則是「油電混合動力」公車,其減碳效益又如何呢?同樣參考運研所資料,發現吃柴油的的油電混合公車,平均每公升可行駛3.15公里,若考量停站載客、等紅綠燈,則以每公升跑2.7公里、也就是每公里排碳1KG來計算,應屬合理範圍。

台灣去年的電力排碳係數不降反升,使電動載具的減碳效益大打折扣。
(資料來源:經濟部

最後的結論有點令人氣餒,礙於台灣當前電力結構仍以化石燃料居多,導致電力排碳係數偏高,即便運輸工具「棄油從電」更改動力來源,獲得的環境效益其實未比傳統車輛好太多。事實上,能源局最新公布的2017年電力排放係數(每度電排放0.554公斤CO2e)不但不降反升、還創下十年來的新高!

在這種現實條件下,筆者建議,政府評估公共運輸或電動車推廣措施時,不能只考慮運具本身的減碳能力,也應該將「可削減多少私有運具的使用量及排碳量」納入政策目標,才不會因此「低估」了電動巴士的環保效益。

繼續閱讀=>低碳交通系列文章

【參考資料】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公路公共運輸電動客車經營與運作績效調查201612月)

【作者簡介】
鄭羽哲,畢業於臺灣大學土木研究所交通組,從小開始和交通工具打交道,長大之後從求學到工作都沒有離開交通運輸的領域,後來實踐加入公共運輸的推動者與實踐者。自己著有小小的部落格「fabg's 航空.軌道.交通生活」,觀察公共運輸系統的發展,現在也是「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理事,持續緊密關心公共運輸與社會發展的脈動與變化。

【延伸閱讀】

「低碳交通」系列三:電動車來了,台灣怎麼推? 2017/10/11

「低碳交通」系列二:誰說小客車不能成為公共運輸? 鄭羽哲 2017/12/8

電動巴士穿梭未來 張楊乾 2014/7/31


--
歡迎追蹤低碳社群媒體:Facebook  LINE@  Instagram  YouTube  Twitter  G+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