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3日 星期三

再生能源只能發電?三大智庫齊說:「錯啦!」

"〈轉型時期的再生能源政策〉提醒,再生能源的用途不僅只有發電,還可用於供暖、製冷,為一般家戶提供冷氣、熱水、暖氣等生活服務。"
(圖片來源:IRENA

詹詒絜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專員)


 2018年四月,專門研究能源議題的國際三大權威智庫: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國際能源總署(IEA)、21世紀再生能源政策網(REN21),聯手發表了一份新報告〈轉型時期的再生能源政策〉〈Renewable Energy Policies in a Time of Transition〉,對於當前的全球綠能政策及推廣概況,進行了一次完整盤點。

不只發電,綠能還可供暖、製冷

 報告估算目前全球約有一半的國家,已將再生能源目標列入國家自主貢獻(NDCs),並鼓勵綠能直接供應終端用戶日常需求。但持平而論,這樣的政策強度及推廣進程,依舊遠落後於《巴黎協定》設定的全球升溫控制目標。

 論及再生能源的用途,大部分人都會直接聯想到「發電」,但〈轉型時期的再生能源政策〉提醒,再生能源的用途不僅於此,還可用於供暖、製冷(Heating & Cooling),為一般家戶提供冷氣、熱水、暖氣等生活服務。

    
目前各國多把再生能源用來發電,但製冷、供暖、交通燃料等方面仍大有可為。
(資料來源:IRENA)

 舉例來說,太陽能集熱板可替冷水加溫,以減少熱水器的用電,台灣盛行的「太陽能熱水器」就是最好示範。與太陽能熱水器這種單一設備相對的,是集中型的「區域供熱」(district heat)系統,主要盛行於北歐一帶,當地人用太陽能、地熱、或將生質能燃燒產熱,再以水為介質傳遞熱能給區域內所有用戶,一來毋需投入額外電力產生暖氣或熱水,二來更減少了能源轉換過程(熱→電→熱)的浪費。

 報告統計2016年資料,發現全球僅有21個國家,懂得將再生能源投入供暖及製冷用途,只有少數幾國(如巴西、中國)設定建築「綠能供熱」的法定比例;像丹麥直接禁止建築供暖使用化石燃料的強力政策,更是少之又少。

全球運輸部門超過95%能源皆來自化石燃料,必須加速再生能源的使用比率。
(資料來源:IRENA)

交通應用,低碳運具亟需環保燃料

 〈轉型時期的再生能源政策〉報告的另一項重要呼籲是,大家應多將再生能源投入全球最大的吃油怪獸—「交通」部門,可用的解決方案包含「生質燃料」「綠色電力」

 現階段各國政府常見作法,不出「法定義務」(obligation/mandate)和「經濟誘因」(fiscal/financial incentive)兩種,前者是透過法令要求能源供應商及交通載具,使用的燃料要有一定比例來自再生能源和生質燃料,後者則是在生質燃料的製造和使用上,給予減稅優惠和財務誘因,試圖把再生能源從電力部門導向運輸用途。近來許多國家極力扶植的電動車,未來也需要由再生能源產製的綠色電力,才能符合減碳、擺脫化石燃料等環保目的。

由各種再生能源供應的綠色電力,已占全球電力消費組成近1/4比重。
(資料來源:IRENA)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由再生能源供應的綠色電力,已占全球總發電量約1/4比重!多家研究機構也看好,到了2020年,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就可以跟化石燃料匹敵,種種跡象都證明,今後再生能源的應用方向,會愈來愈符合一般民眾的日常需求,從電力、冷氣、熱水、到交通燃料,都要愈來愈低碳。

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詹詒絜,畢業於歐盟Erasmus Mundus環境科學、政策與管理碩士學位,多次參與聯合國各項與氣候變遷相關會議,擅解讀國際氣候和能源報告,並負責經營國際合作網絡、追蹤國際氣候談判進度和能源議題研究等。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