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五

愛心舊電器 弱勢戶新負擔

"許多換下來的耗能家電,並沒有進到家電回收體系內,而是捐進了弱勢家庭裡;結果是耗能產品繼續耗電,弱勢家庭的能源支出持續增加,反而排擠到有助階層流動的其他預算。
冷氣示意圖   來源:Shutterstock

文/張楊乾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本文原刊載於聯合報元氣周報)

 今年三月前,有許多家戶拿到了政府的補助,換購節能節水的冷氣、電冰箱、電視機、洗衣機等。在進到夏月電價實施的月份,節能所帶來的紅利,在電費單裡格外有感,長期來看,節能家電更可以降低家戶整體能源支出,轉而投入在像教育等其他項目上。

 然而,政府這套節能美意,有時反而因為民眾的「愛心」,被打了折扣。因為許多換下來的耗能家電,並沒有進到家電回收體系內,而是捐進了弱勢家庭裡;結果是耗能產品繼續耗電,弱勢家庭的能源支出持續增加,反而排擠到有助階層流動的其他預算。

 新竹家扶中心沈俊賢主任,對此現象就相當有感觸,他曾看過有受扶助的家庭,家裡的面積並不大,卻裝了一台可能是小吃店才需要的大冷氣。他細究之下,原來是有店家淘汰舊冷氣後,覺得冷氣還能用,就捐給弱勢的家庭,沒有思考到後續的電費問題,反加重弱勢家庭的負擔。

 沈俊賢說,有愛心是好事,但如果政府的補助,不能讓耗能的產品從家戶消失,而是轉換到弱勢的家庭裡,繼續以效率極低的使用電力,這種現象就值得關注。

 新竹家扶中心在過去幾個月的時間,與工研院產經中心共同合作,想要找出協助弱勢家庭減少能源支出的可能。願意受訪的弱勢戶每年的能源支出,大約佔全年收入的10%~20%左右,與國外「能源貧戶」定義相去不大。此外,許多的弱勢戶房子都是租來的,某一程度也影響他們對節能的投資,如自行更換LED燈泡等。

 工研院產經中心能源研究組林志勳組長說,當初與家扶中心的合作,是希望了解弱勢家庭實際的能源使用狀況,以作為未來若全國對「能源貧戶」進行大規模普查時,建立的先期資料。他指出,台灣社會普遍對弱勢家庭的能源使用狀況不太了解,好像每個人都可以代表發言,但與實際狀況卻有落差,也有參與研究計畫審查的學者,甚至認為此問題並不存在,多少反映對此議題的陌生。

 經常與弱勢家庭接觸的沈俊賢,在研究結束以後,也認知到能源教育的重要,現在都會請訪視員作家庭拜訪時,可以先為弱勢戶作初步的能源體檢,教導一些簡單的節能作法,如換燈具、提升通風與照明等,讓受訪對象的生活品質可以提升。至於二手的耗能產品,沈俊賢則是希望政府應落實「以舊換新」,才能讓節能補貼不會是變相鼓勵消費,換下來的舊機種也不會持續流向弱勢家庭,換個場域繼續耗電。

 節能家電的補貼,雖可以綠色消費之名刺激景氣,立意良善。但若相關配套沒有考量,反加重全體社會對進口能源的依賴、讓弱勢家庭的能源支出佔比加重,或也就值得再作思考。在節電政策上,現行的節能補助作法是否「瑕不掩瑜」,還是應有更完善的配套,或許是下一次推出類似補助時,所有納稅人可以共同關注的。

【作者簡介】 
張楊乾,兩個孩子的爸爸,常揣摩在二十年後,該如何告訴正值花樣年華的女兒,為何地球已升溫兩度,而這一代人又是怎麼錯過了減碳的關鍵時刻。曾服務於新聞界、在歐洲修習與暖化相關的碩士學位後,投入減緩氣候變遷的相關領域,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