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真的腳踩在土裡、手插在泥巴裡,才發現「土地不是浪漫,它還會教訓你。」
文/鄭詠澤 (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
自製的 Window Farm (林黛玲攝) |
在收集資料的時候,看到一張窗景照片,一串串漂亮的瓶栽沿窗掛下,窗外強烈的日光映襯著窗前的菜葉,顯得份外翠綠誘人,原來是攝影者分享如何利用空瓶及簡單的水族箱材料,在家裡搭建窗戶菜園。
這可太有意思了!自從當媽以後,有意識地選擇食品及日用品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當我把那個小小的柔軟身軀抱在懷裡,幾乎是不加思考地,就是想要給他我所能給予的最純淨的一切,有機食物似乎變成理所當然的選擇。但是考量到收支平衡,如果金錢開源不易,至少要做到食物開源;再說,每個禮拜宅配有機蔬菜,也不是多低碳的事情,於是我一面開始尋找在地的有機農夫,一面進行在家種菜的實驗,為未來半農半X的生活暖身(自己想的)。
設計、安裝可食窗景(Window Farm)的,是寫過好幾本老房子、綠房子書籍的林黛羚,很多人對她並不陌生。但是一個過慣了東奔西跑日子的自由人,被綁在一塊土地上種菜?這可新鮮了。
「原先以為自己家的院子裡有自己要吃的菜,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原來阿羚在過去採訪屋主的過程裡,常常看到他們起身到屋外順手就摘了一把菜回來煮,慢慢就從嚮往到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念頭,甚至還差點就買了一塊800坪的農地。
等到真的腳踩在土裡、手插在泥巴裡,才發現「土地不是浪漫,它還會教訓你,」阿羚初下田的時候吃了很多整地、除草、做水路的苦頭,才知道不是種子撒下去、按時澆水就會有收成,她甚至用「小孩子脾氣」來形容自己耕種的那塊地需要大量的時間與耐心去對待。
「我現在終於能了解,為什麼那些土地被徵收的農民會這麼激烈地反對,」阿羚說,土地是會跟人互動的,而且每塊土地都有不同的個性,農夫跟土地相處的時間那麼長,祖先傳下來的地對農人來說,就像是家人一樣,政府一張紙來就要把你的家人搶走,農民當然不願意。
經過一年與土地相處,那些當初會讓她大發脾氣、苦惱煩躁的菟絲子、鬼針草,現在都已能平常心看待。改變的,不只是她對待雜草的態度,還有對人、對人生的想法。「以前我是那種被別人超車,一定要超回去的個性,但是現在會比較體諒別人,看事情也不再都是黑與白,」阿羚說她不只脾氣變好,也變得更容易滿足、更活在當下。不只是自己得到救贖,她從農友身上也觀察到許多因為種田而得到療癒的例子,小到工作家庭的不愉快,大到克服喪親之痛。
那,垂直窗景呢?「後來出國一陣子,就沒有繼續實驗下去了,」阿羚說,土地裡長出來的東西帶有很強的能量,她曾經因為吃了自己種的菜而睡不著,但是從窗戶收割下來的水耕蔬菜就沒有帶給她相同的感動。
現在大家都在談半農半X,阿羚很實際地說,風險太高,她並不贊成貿然棄業從農。以她耕作30坪左右的面積,大概也只能省下約1/3的菜錢,她認為比較理想的方式應該是1/3農,也就是選擇好種的菜,利用週末時間照顧,當成運動休閒,不但能吃得健康,更能賺到心理上及生理上的健康。
看來,我也該在住家附近找塊空地來「救贖」一下了!甜菜、紅藜、南瓜、絲瓜,我有好多菜想種啊!最好還能養隻雞!
【延伸閱讀】
阿羚的種田日記:地瓜與菜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